台湾地区数位典藏研究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档案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模式。我国台湾地区在数位典藏的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论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台湾地区数位典藏发展历程,研究数位典藏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大陆地区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台湾数位典藏数字档案馆创意加值
  [分类号]G275
  Research on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Development Course,Application and Revelation
  Sui Xin1, Wang Nianzu2
  (1.Institute for Taiwan Studi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of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350108)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work content and model of the file department. Taiwa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archives in Taiwan,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in the file department, and provide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Keywords: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Value-Added Creativity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档案典藏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于档案典藏机构来说,如何导入数字科技,把重要的文化资产数字化,并加值成为可利用的数字内容,成为当今档案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1]。我国台湾地区在建设数位档案馆(台湾将“数字”称为“数位”)的基础上,积极地与产业接轨,通过异业结盟、合作开发、数位加工、藏品授权等发展策略,构建出具备市场价值的数位典藏产业链,使档案典藏机构转型组建出具备营利能力的数位典藏产业。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台湾地区的数位典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其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期能为大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1台湾地区数位典藏发展历程
  我国台湾地区拥有丰富的典藏,除了台湾本土的珍贵文献与历史文物外,还有蒋政府来台时带来的大量档案资源,分布在岛内各机构与学术研究单位。台湾地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数位典藏,有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以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1.1启动阶段(1998—2002)
  19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即开始文物典籍自动化工作。如1984年“中央研究院”即筹划“史籍自动化——食货志输入计算机”的人文与科技整合计划,积极推动史籍自动化的探索工作[2]。早期公共典藏数位化工作,基本由民间自行进行。直到1997年政府才开始挹注资金进行典藏数位化,由典藏单位负责执行。1998年台湾地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简称“国科会”)推动制定“数位博物馆”专案计划,被视为台湾地区进入数位典藏领域的开端。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整合建立一个适合“国情”并具有本土特色的“数位博物馆”,以发展教育性互联网。此专案计划原定于2001年结案,但持续以“国家典藏数位化计划”执行至2002年,其目标在于将各机构所收藏的重要珍贵典藏文物加以数位化,以保存文化资产、建构公共资讯系统,促进精致文化普及化、大众化,资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2000年至2002年相继展开的“国际数位图书馆合作计划”则侧重典藏于图书馆的数位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2002年考虑到台湾地区整体发展,遂整编上述三项计划,设立“数位典藏科技计划”。
  1.2发展阶段(2002—2008)
  2002年1月1日出台的“数位典藏科技计划”,旨在将官方或民间典藏的重要文物、史料、艺术作品等数位化,建立全岛级数位典藏库,有效提升知识的累积、传承与运用,进而促进人文与社会、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参与执行的重要典藏单位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自然科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典藏品的类型可分为12个主题,包括:动物、植物、地质学、人类学、档案、器物、地图与遥测影像、金石拓片、善本古籍、考古与新闻等[3]。数位典藏科技计划在整体运作上,整合同类型的数位化计划内容,加强主题小組成员横向联系与协调,并以促进数位典藏单位间彼此交流为目的。为了让数位典藏资源方便大众使用,数位典藏计划建立了一个整合性的联合目录,提供单一窗口的浏览与检索功能,让用户同时检索岛内十余个学术领域的数位典藏内容[4]。
  数位典藏计划分为两期,第一期计划重点在数位化档案、元数据描述等数位典藏的基础建设工作,但这仅是数位典藏工作的起点。如何有系统地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等领域,推广应用成果,才是数位典藏的发展方向。2008年开始,数位典藏计划与数位学习计划合并,将第二期计划重点放在推广与应用层面[5]。
  1.3加值应用阶段(2008—
  2012)
  为扩大加值应用数位典藏科技计划第一期成果,“国科会”又持续主导第二期计划,开始2008年至2012年的“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科技计划”,以拓展台湾研究核心资源数位化为主轴,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卓越研究,期以知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达到资源整合及产学研究的目的;发展多样化服务管道,提供民众资讯教育训练的机制,照顾资讯弱势族群,缩短数位落差,减少数位鸿沟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6]。   承载着各类知识的数位典藏品,经过资讯科技的转化、重组及储存,形成数位典藏。数位典藏单位将影音资料、图表资料、文件、图像及地图等多种档案素材授权给业界,业界再运用素材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属性,及故事题材与轶事典故,激发灵感,制作出各种加值商品,不仅增加了数位典藏的丰富度及吸引度[7],也拓展出新知识和新思维。
  1.4永续经营阶段(2012—今)
  随着2012年“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计划”的落幕,永续经营的议题随之而起。原本仰赖政府资助的典藏单位,在之后的营运中必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若没有办法确保数位典藏的永续经营,那么所投注的心力、作业、时间和金钱都将变得没有意义[8],因此计划也将重点放在“永续经营数位典藏”上[9],希冀将数位典藏嵌入产业链中,达到长久发展的目的。
  一个非营利的数位典藏单位虽然并非以商业为经营形式,但是,如果可以确保数位典藏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并维持永续经营,运用商业模式不失为一种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佳徑[10]——推动各个产业人员运用数位典藏素材,结合其既有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经营能力,创造具有附加价值的商品或创新服务模式,使数位典藏的影响力普及社会大众,进而使企业获利及成长[11]。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已将数位典藏融入电影产业、数位学习产业等诸多领域。
  2数位典藏在档案部门的应用
  传统的档案工作面对数位典藏对象后,开启了新的工作模式。一方面,所有典藏单位的人员都要改变原有纸本的管理方式,代以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工作管理,并在数位化的科技与环境的帮助下,生产数位内容。过去档案单位在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等不同功能上各自运作、独立进行。数位化后,各功能间的合作更为密切,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沟通配合。藏品也要考虑到更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系统建置的规划阶段需多元地设想藏品的属性、可能会被查询的项目,以多元的角度去重新看待藏品[12]。另一方面,档案部门根据时代的需求而提供创新性服务。数位典藏在政府计划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提供了质优而量大的数位化素材。对于政府资金的大量挹注,档案部门能否利用数位典藏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及实质回馈,已引起各方的关注[13]。
  为了能够与市场进行媒合,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档案部门必须跳脱原有的工作内容局限,以市场化的眼光来经营数位典藏。档案部门自数位典藏系统建置开始即要有清晰的理念,如何规划与善用数位典藏资源。从台湾地区数位典藏科技计划的发展历程来看,计划首先在较具特色的档案典藏单位展开,档案典藏单位又根据典藏选择较具独特性和较大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优先进行数位化工作,制作出原始素材。总体来讲,档案部门在产业链中位于上游位置,需要与中游下游厂商合作进而完美嵌入产业链中。档案部门要重视合作企业的筛选,在市场中调查相关厂商的出资意愿、了解现有生产线,以及能否借用成熟的既有通路和行销策略开拓市场[14]。确定合作厂商后,将数位典藏素材进行商业授权,如品牌授权、数位创作授权、资料库授权等,再进行商业加值,根据数位典藏素材创意发想,设计在线游戏、文物商品、数位学习、多媒体动画等,形成商业模式,制作出创意产品再利用厂商成熟渠道进行市场营销。再者,设计与建置网站,在线上销售商品,实体经营线下博物馆、书店、观光景点专卖店,参加各类岛内外展览,提升知名度。
  档案部门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但是档案资料的保存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将知识与艺术带到百姓的生活中,促进精致文化的普及化[15],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3对于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数位典藏计划已有将近20年的经验。两岸同宗同源,台湾地区的数位典藏建设工作对大陆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3.1政府统筹规划
  台湾数位典藏相关计划,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逐渐形成与完善[16]。从1998年开始,台湾地区数位典藏工作在行政主管机关逐层推进的政策支持下,先设置分阶段发展计划,再在各计划下设分计划、子计划,同时配有技术支援计划与推广计划,相辅相成,整体推进[17]。这一系列政府计划,被有规划有步骤地执行推动,完成了从数位化到产业链的建置。
  大陆从2000年开始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有诸多探索,也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在数字档案馆后续的发展规划与执行策略上,特别是产业化发展方面[18],仍需仔细规划,抓住重点。大陆的档案管理体制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与转型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执行推动,各单位协同配合。依据台湾地区数位典藏的发展经验,国家档案局也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设置总负责人、共同负责人、各分组及组长,权责分明,分步落实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国家战略;组织各单位提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设想,提交工作计划,优先推出具有市场价值的数字档案;引入业界资源与档案媒合,共同建置数字档案文化创意发展的产业链。
  3.2积极与市场媒合
  传统观念中,我们一直觉得档案部门是非营利单位,理应为大众提供免费服务。但是若想事业永续发展,必须与市场接轨,以市场机制活化事业发展。我国台湾地区数位典藏秉着非营利机构的宗旨,在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依靠政府或学术单位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置各项数位典藏内容与系统。但随着政府补助日益紧缩及计划的结束,档案部门需要自己开拓视野,独立自主地营运下去。所以在计划执行的后期,档案部门运用数位典藏品潜在的市场价值,积极与业界合作,共同开发出具有独特创意与文化品位的商品,不仅有效宣传了文化宝藏,而且也使自身得到永续发展[19]。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档案部门以服务人民为宗旨,较少提供服务收费项目,营运发展也基本靠国家资金拨助。然而,全球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都在彰显:若想要永续发展,运用市场创造价值获取收益成为一项重要任务[20]。档案部门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应与中下游良好无缝链接,与各厂商密切配合。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提供适合的档案素材。从展览展出开始,做好媒体宣传,培育市场,将数位档案与生活紧密配合。市场培育起来之后,配合销售通路,再经各厂商加值,创造价值,进而活络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加速整体产业转型。   3.3注重沟通协调
  檔案资源数量庞大,卷帙浩繁,又常常分散在不同单位。同一主题或相关内容串联起来,方能构成全宗而在同一主题下展示所有内容。我国台湾地区的数位典藏工作注重各单位的协调配合,一方面注重档案的主题全宗;另一方面,落实技术、知识等数位化的相关标准,共同整合、规划、开发资源。如“中央研究院”在下设各重要单位成立协调委员会,选出召集人,负责衔接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之后,借着定期讨论、沟通、协调、联系的方式,逐渐将人文各处所自行推动的数据库建置,转化为以全院发展方向为考虑的统合性工作,工作重点包括数据内容及规格的整合、对外合作开发规范的建立、工作方向的规划、经费的争取、出席及召开研讨会等,项目繁杂而细致[21]。
  大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同样面临档案分散各地的问题,以一馆之力难以将地方档案搜罗完整。跨单位合作,成立顾问小组,成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经之路。首先为档案资料数字化建立全宗,规范作业流程,整合档案资料,以保证档案的互通性与相容性,因此需要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及技术规范。其次,数字档案资料的加值应用,必须考虑到授权议题及数字版权管理(DRM)、馆藏数字出版品之合理使用等,需要广泛搜集各方意见,建立标准作业流程。[22]再次,注重两岸交流合作与国际合作开发,推动资料库的建置工作。
  3.4立足法律法规
  数位典藏的成果运用,不仅关乎政府规划、市场媒合与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知识产权的相关限制。有些档案部门对典藏品只享有物权,没有著作权,所以加值或重制须征得著作人的同意。如台湾地区“著作权法”规定公开传输权为著作权人专属权利,非经权利人授权即无法进行传输资讯的服务。档案部门即使有合理使用的机制,亦应审酌利用的目的、著作的性质、所占的比例及是否影响著作潜在市场与现在价值,将这些作为判断的基准。其他尚有肖像权、公开播送、公开展示等等各种权利,以及专利权、商标权、营业秘密,以至于“原住民族传统智慧创作保护条例”等规定,都制约了数位成果的推广利用[23]。
  大陆的数字档案开发应吸取台湾经验。一方面,应优先在一些保护期限届满等没有法律问题的档案资料着手;其次,评估数字化档案再加值。因著作权法等法律的限制,用于学校、图书馆等学术机构专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的档案,不同于商业开发,可以有较为宽松的使用范围[24]。另一方面,档案部门也应运用法律法规保护数字化的档案资源的使用,在法律范围内保护自身权益,并制定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数字档案资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台湾地区数位典藏产业链建置研究”(项目编号:17CTQ033)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6][23]陈丽玲.台湾地区地方文献典藏数位化及运用[J].研考双月刊.2008,32(3):26-34.
  [2][15][21]黄宽重.数位典藏与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文献资料数位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汉学研究通讯.2001,20(2):676-677.
  [3][7][13][25]项洁等.数位典藏加值应用之探讨[J].图书资讯学刊.2004,2(1):1-17.
  [4][5]杨心瑜,林丽娟.历史研究生使用台湾历史学门相关数位典藏研究[J].图书与资讯学刊.2010(74):53-74.
  [8][10][20]谢易耿,邱铭心.台湾数位典藏计划之永续经营现况与策略方向探索:以数位典藏公开征选计划为例[J].图书与资讯学刊.2011,3(4):68-92.
  [9]“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二期计划概述[EB/OL].[2017-08-05].http://www. ndap.org.tw/1_intro/intro.html.
  [11]蔡义昌等.我国数位典藏产业化现况及未来发展策略建议[J].档案季刊.2012, 11(4):102-120.
  [12]余国瑛.从数位化看传统典藏管理工作的变革[J].“国史馆”馆讯.2008(1):65-84.
  [14]谢顒丞,郑惠文.创意加值的发想[EB/OL].[2017-08-01].http://www.teldap.tw/ Files/97workshop_files4.pdf.
  [16]马睿平,林荣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系所数位典藏主题之学位论文内容研究[J].设计学报.2013,18(2):1-24.
  [17]陈雪华.台湾地区数位化典藏与资源组织相关计划之发展[J].图书资讯学刊.2001(16):49-65.
  [18]徐拥军,刘晓菲.台湾数位典藏产业发展及其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5(2): 114-118.
  [19]薛义诚,张陈基.数位典藏计价策略与数位典藏商机分析[C].数位典藏2012研讨会会议手册.2012:71-78.
  [22]顾敏.国家型数位出版品的典藏管理及知识服务[J].研考双月刊.2010,34(4): 40-50.
  [24]王梅玲等.从政治大学数位典藏建置与应用探讨智慧财产管理与机制[J].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10,48(2):149-173.
  [作者简介]
  隋鑫,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是台湾档案管理。
  王念祖,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台湾档案管理。
其他文献
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对于建立权责清晰的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保档案的社会化、全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对社保档案的管理,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进入新时代,社保档案呈现新特點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2012年以前,笔者对过云楼一无所知。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从江苏昆山农村通过高考来到苏州,在此工作约30年的“半个苏州人”,从未听说苏州的过云楼这个藏书楼名字。2012年4月,从媒体上获知,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拍卖过云楼所藏包括宋版《锦绣万花谷》在内的179种、1292册古籍藏书,以成交价2个多亿人民币为江苏凤凰传媒集团竞得。当时媒体报道的重点是古籍拍卖,因此笔者并没有对过云楼存多少关注。顺便说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泛化和碎片化等特征不断推动信息偶遇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针对信息偶遇的研究不仅能够充实用户信息行为理论,对于优化档案信息服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信息偶遇理论应用于档案服务领域可行性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服务的信息偶遇流程模型,进而提出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偶遇;互联网+;档案信息服务分类号:G27
期刊
人民日报社编委王慧敏一行到常州市档案馆座谈交流  11月27日,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慧敏带领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组主编高云才、人民日报江苏分社社长何聪、人民日报安徽分社社长朱思雄等一行四人,在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洁茹的陪同下,来到常州市档案馆了解、收集洑家村相关档案史料,调研相关情况,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常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张步东介绍了洑家村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过程。王慧敏对常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运河整治历史,本文以江南水利局等一系列官办治运机构为考察对象,阐述其经费来源和业务活动情况,并对江南运河整治过程中的主要亮点与历史教训进行剖析。  关键词:民国;江南运河;整治  江南运河“既属江南水道之干流,亦为江湖间水流承转之枢纽,有时翕受江潮以倒灌,有时汇合湖水以东泄,其中利害得失,关系巨大。”[1]民国时期的江南运河,因“湖被圈垦,河床淤垫,再加堤防单薄,闸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11所AERI成员高校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概况,将其特色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兼容并蓄的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灵活多元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并从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培养与考核方式、教育理念与目标等方面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AERI;档案学教育;档案学研究生教育  分类号:G270  Status and Characteris
期刊
2月2日,江苏省档案局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组织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谢波、赵深、陈万田等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副处以上党员干部等参加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波主持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兼机关党委书记赵深作小结。  根据1月2日局党组会议的布置,机关党委按照抓住关键少数的要求,组织了机关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共16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分别汇报了各自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的心得体会。组织這次
期刊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穿越数千年,作为世界文明的瑰宝,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时期,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其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记录着商代大量的史料,商代前后许多古史上的问题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当然,
期刊
自1896年业勤纱厂创办以来,迄今120年间锡商迸发巨大的创业活力。回顾这一历程,人们不难发现,锡商先驱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工艺和诚信经营,执着于品牌之功,令锡商成为近代中国最为活跃的地域性企业家群体,并开启了民族工商业勃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三个黄金时代,一代又一代锡商在创造工商文明。  荣氏创立中国第一号注册商标  1901年3月,取名为“保兴”(后改为“茂兴
期刊
孟国祥教授的力作《江苏文化的劫难:1937—1945》,展现了全面抗战期间江苏文化从辉煌到苦难的沉重历史画卷。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力于全面抗战期间文化损失的研究,并通过深入研究、认真调查、充分认证,在搜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等大量相关档案史料的基础上,以详实的数据、系统的整理、客观的分析,告诉世人江苏近代史上那被强加的悲惨一页,为充分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犯下的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