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产矿井加强煤质管理的经济学思考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煤炭产品质量对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利用企业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在煤炭开发强度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改善煤炭产品结构,实现煤炭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有机协调和统一,才能真正达到煤炭企业的生产目的,满足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煤炭质量;经济效益;煤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86-03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表明: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分别达到48.3%和48.2%,接近一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仍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9亿吨。然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加强过程管理,改善煤炭产品结构,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按需配置资源,将是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如此方能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的有效配置
  煤炭质量是其自身在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首先,煤炭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煤炭资源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其成分、组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国,北方煤田多为陆相沉积,客观上决定了煤质优于海陆相沉积的南方煤田。但是,煤炭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受到开采、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炭本身的内在质量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调节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1、提高煤炭质量是增强我国煤炭保障程度的有效措施
  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状况客观上决定了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为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5.2亿吨,是解放初1950年4292万吨的82倍,是改革开放初1983年71453万吨的5倍。但同时,高强度地开采煤炭资源,却缺乏与之相适应地煤炭地质勘查,再加上煤炭资源本身的客观有限性,导致煤炭资源的采储比持续下降。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资料显示:我国2011年末煤炭资源的采储比仅为35,远低于全球煤炭资源118的采储比。因此,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保障来看,改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已非常迫切。提高煤炭质量,改善产品结构是降低煤炭消耗,稳定煤炭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煤炭质量与煤炭利用效率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4%,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这与我国能源利用技术、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但能源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煤炭质量、煤炭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煤炭利用效率低下,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火力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而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都对火力发电用煤量产生影响。根据火力发电装置和工艺技术特点来合理组织煤炭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各种煤炭资源,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利用效率。因此,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进煤炭利用效率,以稳定的煤炭消费总量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实现煤炭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客观上要求提高煤炭质量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然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且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的提高,造成的矿区环境破坏也不断增加;同时,利用开发出的煤炭资源又进一步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及时、合理地治理环境,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的成效会被日益恶劣的环境所吞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成效甚至尚不足以还清因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欠帐。因此,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产、加工全过程来提高煤炭质量,减轻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扰动,避免环境恶化,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
  二、煤炭质量的经济分析
  煤炭质量既包括煤炭的产品质量,如煤炭产品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热稳定性等,以及煤炭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包括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特性既与煤炭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又与煤炭产品利用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从微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实现了煤炭产品价值在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转移;从宏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可以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煤炭资源本身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但不同的开采模式、开采工艺会对煤炭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同时,煤炭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用户对煤质的要求确越来越高。因此,煤炭能源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表现在数量的时空差异上,而且不断集中于煤炭质量问题上。因为,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煤炭产品利用成本正好相驳(如图1)。
  图1 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煤炭产品利用成本的关系
  可见,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的开发成本正相关,但与煤炭产品的利用成本负相关。因此,对煤炭资源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煤炭质量的追求主观上不可能很高;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观上对煤炭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无形的手”是市场。在完善的煤炭产品市场条件下,制约煤炭质量的核心是价格。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当煤炭质量达到Q1时,利用煤炭产品的企业要求通过价格转嫁较高的利用成本,因此煤炭价格会下降;但当煤炭质量提高到Q2时,煤炭资源开发企业的成本较高,也要通过价格将过高的成本向下游产业转移,煤炭价格就会提高。只有当煤炭质量接近Q0时,煤炭资源的开发成本和煤炭产品的利用成本才趋于平衡,煤炭质量才能被市场接受,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2、煤炭质量与经济效益
  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会影响煤炭开发利用成本,同时煤炭质量价格又影响着煤炭产品的价格,因而,煤炭质量会影响到相关各方的经济效益。
  首先,煤炭质量会影响到煤炭资源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煤炭产品质量提高的边际价格高于煤炭产品质量提高的边际成本时,煤炭资源开发企业就会自发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如图2)。
  其次,煤炭质量也会影响煤炭产品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煤炭产品质量提高的边际价格高于煤炭产品利用的边际成本时,煤炭产品利用企业就会采取其他技术措施,以降低对煤炭产品质量的要求。
  因此,在完善的煤炭产品市场条件下。煤炭资源开发企业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会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调节对煤炭质量的控制。但是,不论是煤炭资源开发,还是煤炭产品利用,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这些不利于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被自觉纳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范畴。为了保证社会公共福利,必须由政府充分考虑煤炭质量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限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共政策开支);另一方面,增加环境治理投入(如图3)。
  图2 煤炭质量与边际效益 图3 煤炭质量与环境治理
  
  显然,尽管提高煤炭质量要求增加煤炭资源的开发成本,但从宏观上来看,提高煤炭质量不仅可以节约煤炭产品利用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环境治理费用和社会公共费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炭质量是保证煤炭能源供给,提高综合效益的根本。但是,国家作为资源配置的规划主体,要加强对高质量开发煤炭资源的鼓励,并在对合理开发煤炭给予政策倾斜的同时,限制不顾煤炭质量的高强度开采。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煤炭质量,保障煤炭能源供应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为此,不断提高煤炭质量,改善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1、完善煤炭市场信息体系,为煤炭产品优化配置提供基础
  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是市场供求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秦皇岛、太原等煤炭信息基地,但煤炭相关信息的共享仍受到限制。因此,建立有效的煤炭市场信息体系,沟通供需,避免信息不对称,才能为建立煤炭质量适度控制体系奠定基础,才能为实现煤炭资源供需的时空协调提供依据,才能使煤炭资源开发适应煤炭用户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煤炭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
  2、提高煤炭质量,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治理是终端治理,即便是付出成倍的投入,也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加强预防管理,从源头治理开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煤炭是高碳能源,低效率利用煤炭资源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环境的负担。因此,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倡导煤炭质量全过程管理,从煤炭资源勘查、资源开采设计,到煤炭资源开采组织,洗选利用,全过程充分考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在过程中控制煤炭质量,减轻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才能避免区域环境的累积效应,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完善的煤炭质量考核体系
  煤炭质量考核的前提是合理的考核指标。不论是煤炭资源储量,还是煤炭资源的质量,首先要以勘查资料为基础。煤田地质勘查成果是制定煤炭质量指标的首要依据。因此,利用地质勘查信息,结合煤炭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生产单位生产实际情况,本着改进、提高的思想,制定煤炭质量考核指标,并将其与绩效考核、人员奖惩、商品煤价格挂钩,实施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考核,确保生产单位全员参与煤炭质量控制,实施全员煤炭质量管理。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工作场所不断变动,煤炭资源的客观质量也在变动,而且煤炭利用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市场对煤炭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动。因此,对煤炭质量考核指标也应采取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确保煤炭产品质量
  影响煤炭资源开发的主客观因素非常复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煤炭质量。因此,根据开发利用实际,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提高有限的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另一方面,避免矸石等杂质的混入,提高煤炭质量。或者根据需要,合理配采,保证煤炭质量。实际开采中首先要优化煤炭资源开采布置,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煤质的情况,制订落实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确保煤炭质量。同时,加强地面煤质管理,增加煤炭洗选比例,完善商品煤的分堆贮存和配煤装车工作,将煤炭质量的控制落实在具体生产环节中。
  5、创新煤炭利用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煤炭市场上可供的煤炭产品,其质量是确定的。煤炭利用单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所需要煤炭产品的质量,并不断创新煤炭利用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一方面不断提高煤炭能源效率;另一方面减轻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缓解能源相对不足的发展瓶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联合脾脏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22例(脾切除组)LDLT时行脾切除,44例(对照组)LDLT时未行脾切除,对比术后两组血象、肝功能。结果术后两组白细胞、血小板明
为了总结交流全省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经验体会,研究探讨高标准平原绿化的思路和对策,省林业厅于7月10日至11日,在屯留县召开了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工作经验交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子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90例(观察组),其中病情为轻度30例,重度6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50例(对照组)。分别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褪黑素浓度的变化及与苏醒期谵妄的相关性。方法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43例,在麻醉诱导前及手术结束即刻分别两次抽取患者静脉血,对其苏醒期的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7例肺部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
摘 要:土地承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解析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2002-2009年间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动趋势;在分析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消耗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检验了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的均衡关系,提出确保耕地数量是提高徐州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
病历摘要患者30岁,因停经61d,阴道不规则流血10余天入院。11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7/30d),量中,轻度痛经,末次月经2009年2月6日,孕2产1。2003年孕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04年行人工流
没错,你猜对了,这的确是一款挂锁。看似平淡无奇。没有调节密码的数字键盘。但我可告诉你,就算没有数字键盘它依然可以加密。神奇之处就在于中间的按钮.只需上下左右随意排列组合
目前,在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能耗与碳排放刚性上升压力不断加剧。如何解决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是“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稳健协调发展的关键。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采取加大减排力度、优化能源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等举措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能源需求刚性特征以及能源稀缺(能源价格走高)和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凸显,中国需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