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小学生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针对这个课题,我们通过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对本校学生抽样进行调查问卷,统计后确定了我们的目标。为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制定了相关课程的预习卡、一些课程的预习性微课以及学生录制的预习视频,让所有学生们学以致用。
关键词:调查问卷;预习卡;思维导图;预习微课
多年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为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而努力。课前作业的设计,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1 统计调查问卷,发现问题
我们着手开始准备,先是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比如:你经常预习吗?你哪些学科进行预习?你认为预习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抽样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在查看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预习能够让课堂上的学习更高效,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调查问卷当中,预习的比例达到了90%,其中语数英这三科的比例占所有比例的80%。当我们看到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后,就更有信心把这个课题完成好。
2 制定预习卡,分析问题
统计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把我们小学数学的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板块里挑选出适合进行预习的课型,我们选课的初衷就是初始课,知识结构简单的课例,比如二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这节课,相对来说,学生从幼儿园就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但是对长方形的认知不够,需要进一步认识,但是可以通过预习卡的形式,就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60%,这就是预习卡起到的作用。我们预习卡抽选了例题当中能够通过读就知道的简单概念,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学会,大大的减少了课上的教学时间,让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了不少。关于预习卡的设计,我们把它分成了了四大板块:包括温习旧知、预习新课、预习检验、预习收获等内容。温习旧知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帮助进行新知的铺垫,预习新课是我们在本课的知识点中挑选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部分习题,预习检验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需要设计一些题型来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得成功的体验,预习收获是让学生达到总结知识点的习惯。预习卡的设计让我们充满了信心。选择了一到六年级第二学期的预习课例,对所有年级进行了发布,我们与任课老师进行了商议,把预习卡打印30份,其中10份给优质学生,10份给中等学生,10份给潜能生。不同层次学生通过预习卡的形式,看看学生的不同收获,之所以还有20个学生没有打印,是想看看没有预习卡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用了预习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然后进行充分的对比。预习卡课前进行发放,作为作业的其中一项,我们还与任课教师沟通,30份拥有预习卡的学生要求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目标。
3 学生录制预习视频,分析问题
当然预习卡的形式作为课前设计已经太过单一,于是我们又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把语言能力表达较好的学生召集来,进行统一的培训,挑选了四年级简单的课型,让学生进行先预习,再把预习里的典型题进行视频的录像,刚开始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家录制,录制过后,我们进行统一的审核,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抓重点能力不足,于是我们又进行了指导,把语言进行规范化,把板书进行精简化,让学生再一次錄制,再审核,第二次审核后,发现基本成型。这样的课前预习形式让我们的目标又一次接近了,学生通过录制增加了对新课的认知,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学生不仅进行了预习卡而且丰富了预习形式,我们通过邮箱传递,让每一个学生观看视频,真正做到了了生教生的互动。
4 绘制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在进行了两次活动后,我和成员又坐在一起进行研讨,我们想着能否让学生在预习卡的基础之上再与美术学课进行整合,于是我们商量把课前预习的形式再次丰富化,确定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我们的研究目标也扩大化,对整个学校进行展开宣传。以数学每个单元为内容,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预习,这里不仅注重知识的体系化,还对整个思维导图的美观化进行要求,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交上来的第一批作品时,我们发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是思维导图,而是以绘画为主的海报形式。这可能是学生长期完成政教方面的海报影响了学生的思路。于是我们又坐下来研讨,研究一下思维导图的要求。结合交上来的作品,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了细化,把思维导图的导图进行了重点介绍,把绘画作为辅助,然后把我们的想法,又传达给各任课的老师。当学生观看了比较好的作品后,心中都有了标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学生又进行了下一个单元的预习思维导图。这一次学生上交的作品,基本符合了我们的预期,而且我们也看到学生把预习的知识点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并且把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整合。这样,学生才真正的了解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了特别是低年级段,本身对单元知识的认知与总结就有难度,但是通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整改,让孩子们很有兴趣的去寻找一些比较不错的课外辅导资料,通过辅导资料的阅读,和对每个单元的知识梳理,孩子们就对整个要进行的单元知识进行了排序,心中有数的对老师每一天所教的内容充满了自信。这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对年龄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整合知识体系和整理排序的技能提升而感到无比惊喜。这是我们在做课前调查的意外收获,我们没有想到在一次又一次研讨中,发现了孩子们对课前作业设计的调查这么感兴趣,而且还这么的用心。但是我们同时也感到,要想让学生对课前思维导图的绘制持续下去,必须要利用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才能够确保我们的预习是长期有效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调查问卷;预习卡;思维导图;预习微课
多年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为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而努力。课前作业的设计,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1 统计调查问卷,发现问题
我们着手开始准备,先是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比如:你经常预习吗?你哪些学科进行预习?你认为预习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抽样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在查看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预习能够让课堂上的学习更高效,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调查问卷当中,预习的比例达到了90%,其中语数英这三科的比例占所有比例的80%。当我们看到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后,就更有信心把这个课题完成好。
2 制定预习卡,分析问题
统计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把我们小学数学的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板块里挑选出适合进行预习的课型,我们选课的初衷就是初始课,知识结构简单的课例,比如二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这节课,相对来说,学生从幼儿园就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但是对长方形的认知不够,需要进一步认识,但是可以通过预习卡的形式,就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60%,这就是预习卡起到的作用。我们预习卡抽选了例题当中能够通过读就知道的简单概念,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学会,大大的减少了课上的教学时间,让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了不少。关于预习卡的设计,我们把它分成了了四大板块:包括温习旧知、预习新课、预习检验、预习收获等内容。温习旧知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帮助进行新知的铺垫,预习新课是我们在本课的知识点中挑选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部分习题,预习检验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需要设计一些题型来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得成功的体验,预习收获是让学生达到总结知识点的习惯。预习卡的设计让我们充满了信心。选择了一到六年级第二学期的预习课例,对所有年级进行了发布,我们与任课老师进行了商议,把预习卡打印30份,其中10份给优质学生,10份给中等学生,10份给潜能生。不同层次学生通过预习卡的形式,看看学生的不同收获,之所以还有20个学生没有打印,是想看看没有预习卡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用了预习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然后进行充分的对比。预习卡课前进行发放,作为作业的其中一项,我们还与任课教师沟通,30份拥有预习卡的学生要求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目标。
3 学生录制预习视频,分析问题
当然预习卡的形式作为课前设计已经太过单一,于是我们又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把语言能力表达较好的学生召集来,进行统一的培训,挑选了四年级简单的课型,让学生进行先预习,再把预习里的典型题进行视频的录像,刚开始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家录制,录制过后,我们进行统一的审核,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抓重点能力不足,于是我们又进行了指导,把语言进行规范化,把板书进行精简化,让学生再一次錄制,再审核,第二次审核后,发现基本成型。这样的课前预习形式让我们的目标又一次接近了,学生通过录制增加了对新课的认知,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学生不仅进行了预习卡而且丰富了预习形式,我们通过邮箱传递,让每一个学生观看视频,真正做到了了生教生的互动。
4 绘制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在进行了两次活动后,我和成员又坐在一起进行研讨,我们想着能否让学生在预习卡的基础之上再与美术学课进行整合,于是我们商量把课前预习的形式再次丰富化,确定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我们的研究目标也扩大化,对整个学校进行展开宣传。以数学每个单元为内容,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预习,这里不仅注重知识的体系化,还对整个思维导图的美观化进行要求,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交上来的第一批作品时,我们发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是思维导图,而是以绘画为主的海报形式。这可能是学生长期完成政教方面的海报影响了学生的思路。于是我们又坐下来研讨,研究一下思维导图的要求。结合交上来的作品,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了细化,把思维导图的导图进行了重点介绍,把绘画作为辅助,然后把我们的想法,又传达给各任课的老师。当学生观看了比较好的作品后,心中都有了标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学生又进行了下一个单元的预习思维导图。这一次学生上交的作品,基本符合了我们的预期,而且我们也看到学生把预习的知识点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并且把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整合。这样,学生才真正的了解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了特别是低年级段,本身对单元知识的认知与总结就有难度,但是通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整改,让孩子们很有兴趣的去寻找一些比较不错的课外辅导资料,通过辅导资料的阅读,和对每个单元的知识梳理,孩子们就对整个要进行的单元知识进行了排序,心中有数的对老师每一天所教的内容充满了自信。这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对年龄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整合知识体系和整理排序的技能提升而感到无比惊喜。这是我们在做课前调查的意外收获,我们没有想到在一次又一次研讨中,发现了孩子们对课前作业设计的调查这么感兴趣,而且还这么的用心。但是我们同时也感到,要想让学生对课前思维导图的绘制持续下去,必须要利用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才能够确保我们的预习是长期有效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