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迁移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的种类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以及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迁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为迁移而教”,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中流行的口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迁移或应用到其他学习或问题的解决情境中,则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实现迁移教学的。
  一、注重知识结构、实现历史知识的纵向迁移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历史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发展,尽管形式各异,先后不一,这个纵向发展的总的过程,却仍然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发现和利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联系密切的历史史实及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将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问题中,以揭示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类比联系、实现历史知识的横向迁移
  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教学中要善于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经过联系、比较后,相类似的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就一目了然,实现了历史知识的横向迁移。
  三、注重学科渗透、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迁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在教学实践中,讲历史事件的地点时,应多与地理学科渗透;讲到历史事件或对人物评价时,应多与政治学科渗透;分析历史事件或事物的原因时,应注重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渗透。这些学科不仅使历史学科多了几种记忆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表达训练十分有利于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迁移。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所说:“凡言地理者,多矣。在辨区域、征因革,知要害。”透彻地说明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联系的切入点,即了解史实的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相互影响。其实这也就是历史知识结构中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经济的发展史。在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就要辩证统一的观点,才能了解全面。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一方面要知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也是一位居功至伟的千古一帝。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又如讲到“隋朝大运河”时,出示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有的认为隋运河的修筑导致隋朝的灭亡;有的认为隋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直到今天,都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积极的、重要的。这样历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迁移,让学生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联系社会热点、实现历史知识的引申迁移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现实的热点反映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泄露事件,令世界关注。复习时可将此事件与科技革命进行联系比较及剖析,人类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历史复习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热点与相关历史知识联系比较的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多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并加以搜集。在此基础上,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以便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现实生活接轨的,以实现历史知识的引申迁移。
  迁移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奥苏伯尔认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通过知识间的迁移,不但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同时也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教学难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进行拓宽和加深,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我们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不断凝聚迁移教学的生命活水,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出教材,通过作文实践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
期刊
鲁迅,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冷峻、崔嵬、神秘。鲁迅先生的杂文,那种剔肌析骨,置顽敌于死命的笔锋,剖情析理,层层深入的论述,绝妙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那种凝练含蓄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以及那种形象化的描写和严密的逻辑性,广博的历史材料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特点等,使它在文学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同其他作家风格迥然不同。  鲁迅对作品中的悲剧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别具匠心,入木三分。在他的小说里,故事情节淡化,人
期刊
斯宾塞说:“在一个人的教育中,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道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理智告诉人们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情感则告诉人们,愿意怎样做。”在教育中,让我们用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使他们茁壮成长,拥有完美的人生。  在这一方面,语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常说,语文是,白纸黑字,精彩纷呈!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学生课本里的字、词、句,段,更在于它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以及对人心灵的改造和升华。
期刊
听,说,读,写能力是基本语文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虽说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但其中读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其他三者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农村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塞,文化氛围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农村高中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致使农村高中生语言发展速度的缓慢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滞后,造成农村高中生阅读能力低,使培养和发展农村高中生的阅读能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
期刊
如果一个人在小学时代,写作兴趣、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会影响他以后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最佳时间往往是1-2年级,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没有写话的兴趣,到中高段的写作能力就不会很好。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
期刊
数学测验是教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了解个体思维方式、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但众多教师只是将数学测试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仅仅关注学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未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结合自己对试卷测试结果处理的经验,对数学测试结果利用的有效性作了简单的反思和改进,从一学期的教学结果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避免数学测试结果利用中的四个误区  其一,对试卷分
期刊
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热情很高,但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难度逐渐增大,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两极分化。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缩小差距,有效控制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笔者的看法:  一、投其所好,诱发兴趣  有些学生对英语
期刊
初中英语的词汇量比小学阶段大幅度增加,学生记忆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记单词成为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词汇记忆的能力呢?我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索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呢?本人从多年的教学中感悟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尤其是测量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