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常识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教知识版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语文文本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并进行资料的详细搜集,还可以进行词条引申,由此及彼,拓展语文常识储备量。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语文常识 知识提炼 词条引申
语文知识由浅至深分出很多知识层次和知识种类,但短暂的45分钟课时,并不能给教师机会将这些知识全部讲解出来,可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应用时间,安排课时,进行分层,循序渐进地教学。关于语文常识,也在教师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将其作为一类教学专题,并从课时中划分出合理的时间,专门围绕“语文常识”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语文文本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并进行资料的详细搜集,还可以进行词条引申,由此及彼,拓展语文常识储备量。
一、依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语文教材内容编选是互相参照进行的,一方面,教学目标是完成对初中学生教育任务的依据,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因此,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同为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这就说明,语文常识的学习并不能脱离语文教材,在对语文常识提炼的时候也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否能从语文篇章中提炼出语文常识,是受阅读量及阅读的广泛程度影响的。阅读量大,阅读广泛,自然能够整合作者在文章中提供的隐秘的信息,了解到诗文的意象固定象征、作者所选用的典故、有关文本的出处等等。但现实是相反的,大部分学生阅读有限,可能只能理解到文本中渗透的语文常识的冰山一角。但又因为他们阅读的侧重点不同,会对文本中的语文常识知识有不同的发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阅读差异,使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每个人献出一份微小力量,聚合起來就是一份大力量。
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从大题目上看,有阅读量,阅读广泛的学生会提炼出:“《世说新语》是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还有学生说:“《世说新语》按照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个类别,其中《陈太丘与友期》分布在‘德行’篇。”还有学生补充:“《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汉末至刘宋其间的名人的轶事逸闻。”学生纷纷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世说新语》的零星常识片段说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小力量。由于人人都参与到关于《世说新语》的讨论中,课堂渐渐升温,这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氛围。
二、搜集详细资料进行语文常识的具体认识
在语文教材中,语文常识是其中一个内容,而且知识趣味浓厚,也蕴含感情趣味。但是有时语文常识所表现出的并不是具体的,而是三言两语的概括,学生无法从其中获得任何趣味。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语文常识的具体内容,获得对知识学习的趣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语文常识详细资料的搜集。在这里,教师可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影视等等媒介获得对语文常识的详细认识,由于学生深入到搜集、查找的过程,不仅能产生对该常识的深刻印象,还会体验到学习的趣味,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进程的推进是有重大作用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单元中的《寓言四则》,其中涉及《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淮南子》——“塞翁失马”、《列子》——“杞人忧天”。这些寓言都很具代表性,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很多学生对故事耳熟能详,但对出处却很陌生。甚至在选择、填空的时候张冠李戴,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这些语文常识进行详细的了解,仅是停留在对应出处进行作品的死记硬背阶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详细资料进行语文常识的具体认识。以《伊索寓言》为例,学生通过查找网络百度百科查找到关于它的详细介绍,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故事内容是讽喻性的,是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其中,我们曾学过的《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等都出自这一寓言故事集。还有学生找到有关的图书,可放到图书角,让其他学生借阅。也有学生找到一些相关的动画故事。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查找资料,实现共同的成长进步。
三、围绕词条引申进行语文常识的拓展
语文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全部的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教材内容作为知识辐射的中心,进行学习空间的延伸,将目光投入到浩繁的知识宇宙中。对于语文常识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语文常识词条,进行引申,拓展视野,增强语文常识储备量。
还以《伊索寓言》为例,这是一本寓言故事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此作为引申词条,了解其他的故事集,如《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百喻经》《列那狐的故事》等等,在进行引申的同时,学生还会获知四大寓言家:伊索、莱辛、克雷若夫、拉封丹。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为例,初中学生都了解这部作品集出自鲁迅之手。因此,教师便可将鲁迅作为词条,让学生围绕这一词条,获悉鲁迅其他的作品集,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章;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收录作者的《风筝》《雪》等文章。围绕词条进行引申,获得对语文常识的拓展,这不仅使学生全面的获悉该文学领域的知识,还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常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提炼语文常识,还可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常识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语文常识词条进行知识的延伸。
【参考文献】
【1】王雷.刍议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美的创建【J】.课外语文,2014(24)
【2】乔增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7)
【3】廖木花.教是为了不教——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10)
语文常识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教知识版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语文文本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并进行资料的详细搜集,还可以进行词条引申,由此及彼,拓展语文常识储备量。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语文常识 知识提炼 词条引申
语文知识由浅至深分出很多知识层次和知识种类,但短暂的45分钟课时,并不能给教师机会将这些知识全部讲解出来,可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应用时间,安排课时,进行分层,循序渐进地教学。关于语文常识,也在教师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将其作为一类教学专题,并从课时中划分出合理的时间,专门围绕“语文常识”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语文文本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并进行资料的详细搜集,还可以进行词条引申,由此及彼,拓展语文常识储备量。
一、依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语文教材内容编选是互相参照进行的,一方面,教学目标是完成对初中学生教育任务的依据,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因此,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同为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这就说明,语文常识的学习并不能脱离语文教材,在对语文常识提炼的时候也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否能从语文篇章中提炼出语文常识,是受阅读量及阅读的广泛程度影响的。阅读量大,阅读广泛,自然能够整合作者在文章中提供的隐秘的信息,了解到诗文的意象固定象征、作者所选用的典故、有关文本的出处等等。但现实是相反的,大部分学生阅读有限,可能只能理解到文本中渗透的语文常识的冰山一角。但又因为他们阅读的侧重点不同,会对文本中的语文常识知识有不同的发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阅读差异,使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语文常识提炼。每个人献出一份微小力量,聚合起來就是一份大力量。
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从大题目上看,有阅读量,阅读广泛的学生会提炼出:“《世说新语》是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还有学生说:“《世说新语》按照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个类别,其中《陈太丘与友期》分布在‘德行’篇。”还有学生补充:“《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汉末至刘宋其间的名人的轶事逸闻。”学生纷纷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世说新语》的零星常识片段说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小力量。由于人人都参与到关于《世说新语》的讨论中,课堂渐渐升温,这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氛围。
二、搜集详细资料进行语文常识的具体认识
在语文教材中,语文常识是其中一个内容,而且知识趣味浓厚,也蕴含感情趣味。但是有时语文常识所表现出的并不是具体的,而是三言两语的概括,学生无法从其中获得任何趣味。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语文常识的具体内容,获得对知识学习的趣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语文常识详细资料的搜集。在这里,教师可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影视等等媒介获得对语文常识的详细认识,由于学生深入到搜集、查找的过程,不仅能产生对该常识的深刻印象,还会体验到学习的趣味,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进程的推进是有重大作用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单元中的《寓言四则》,其中涉及《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淮南子》——“塞翁失马”、《列子》——“杞人忧天”。这些寓言都很具代表性,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很多学生对故事耳熟能详,但对出处却很陌生。甚至在选择、填空的时候张冠李戴,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这些语文常识进行详细的了解,仅是停留在对应出处进行作品的死记硬背阶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详细资料进行语文常识的具体认识。以《伊索寓言》为例,学生通过查找网络百度百科查找到关于它的详细介绍,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故事内容是讽喻性的,是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其中,我们曾学过的《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等都出自这一寓言故事集。还有学生找到有关的图书,可放到图书角,让其他学生借阅。也有学生找到一些相关的动画故事。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查找资料,实现共同的成长进步。
三、围绕词条引申进行语文常识的拓展
语文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全部的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教材内容作为知识辐射的中心,进行学习空间的延伸,将目光投入到浩繁的知识宇宙中。对于语文常识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语文常识词条,进行引申,拓展视野,增强语文常识储备量。
还以《伊索寓言》为例,这是一本寓言故事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此作为引申词条,了解其他的故事集,如《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百喻经》《列那狐的故事》等等,在进行引申的同时,学生还会获知四大寓言家:伊索、莱辛、克雷若夫、拉封丹。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为例,初中学生都了解这部作品集出自鲁迅之手。因此,教师便可将鲁迅作为词条,让学生围绕这一词条,获悉鲁迅其他的作品集,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章;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收录作者的《风筝》《雪》等文章。围绕词条进行引申,获得对语文常识的拓展,这不仅使学生全面的获悉该文学领域的知识,还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常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提炼语文常识,还可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常识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语文常识词条进行知识的延伸。
【参考文献】
【1】王雷.刍议初中语文课堂和谐美的创建【J】.课外语文,2014(24)
【2】乔增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7)
【3】廖木花.教是为了不教——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