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研究橙皮苷、淫羊藿苷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橙皮苷或淫羊藿苷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橙皮苷或淫羊藿苷对溶菌酶内源性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橙皮苷或淫羊藿苷与溶菌酶反应的猝灭常数,并得出橙皮苷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淫羊藿苷对溶菌酶的荧光产生静态和动态并存的复合猝灭方式。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出橙皮苷或淫羊藿苷与溶菌酶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20.29 kJ.mol-1,146.28 J.mol-1.K-1和-3.47 kJ.mol-1和81.16 J.mol-1.K-1,表明了橙皮苷与溶菌酶的作用力是以疏水作用为主,而淫羊藿苷与溶菌酶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生成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表明橙皮苷或淫羊藿苷与溶菌酶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根据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橙皮苷、淫羊藿苷与溶菌酶色氨酸残基之间的结合距离分别为1.34和1.24 nm。同步荧光研究表明橙皮苷、淫羊藿苷能够使溶菌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醉酒驾驶造成的恶性事故层出不穷。2011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133条后增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湖北、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5省(
犯罪现场作为犯罪活动场所,是各刑侦部门充分认识犯罪并查破案件的一个客观物质基础,能否妥善保护好整个犯罪现场,最大限度使其保持案发时的状态,对准确地弄清案情,及时抓获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方式,为螺情监测工作提供新模式。方法选择苏北沿海达到血吸虫病传播组断的东台市,采用村级普查、村级抽样调查、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和
为研究利用血清多光程光谱信息检测血液成分含量的可行性,通过设计自动微位移测量装置实现了对200份血清样品0~4.0 mm(间隔0.2 mm)近红外多光程光谱的测量。利用多光程光谱的
目的评估"4 20"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灾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科学制定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雅安市血吸虫病历史疫情资料和芦山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
目的开展江苏省沿江水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为及时发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江苏省长江流域水系和沿江水域分
利用氩离子溅射对熔痕样品进行了深度刻蚀,同时利用Cu的俄歇谱线和计算的俄歇参数值,对不同环境形成的铜导线短路痕迹的物相及元素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刻蚀时间可将一次
利用圆二色性光谱和荧光光谱对牛乳β-乳球蛋白的热变性过程进行光谱学分析,得到其热变性过程的光谱学特征;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热变性过程中牛乳β-乳球蛋白构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监测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孳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内未发现本地居民感染血吸虫,但有4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提示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