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审美 环境 主题背景 创造能力
【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在主题环境的刺激下,幼儿的活动会更投入、更积极。我们要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探索机会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还要让孩子体验成功,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放大,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的环境呢?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理论中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发展规律告诉我们,2~5岁、5~7岁是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等视觉空间智能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期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幼儿创设赏心悦目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透过视觉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归宿感,亲切感,舒适感和喜悦感,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通过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来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审美观从环境创设开始
众所周知,幼儿的审美观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他们必须依赖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直观事物。因此,环境就成为幼儿审美的第一任老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让幼儿感受身边美的环境,让美的环境熏陶每一个幼儿。我们还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幼儿所处的环境离不开幼儿的主动参与,体现幼儿的创造性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园,教师应经常组织幼儿美化、保护环境,如布置活动室、开展种植活动等,使幼儿对环境美的感受同自己的活动联系起来;在家庭,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认识家庭周围的环境,如比较院子周围树的远近、房子的高矮、汽车的大小和颜色、目测物体的距离,画一画家里的结构图和内部陈设;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感受行走的路线等。总之,利用一切环境因素为幼儿创设美好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创设在主题背景下的童趣环境
陈鹤琴教授认为:“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它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很强,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利用环境与幼儿互动,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根据一定主题内容创设出的环境更符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取向。在主题环境的刺激下,幼儿活动更投入,也更积极。如师生围绕主题内容共同建构的区域环境,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的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例如:在进入一个新的主题内容之前,我们在教室布置低结构的有利于幼儿操作的主题环境,在小班《娃娃家》的主题中,我们布置了给妈妈串项链的活动,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又通过给妈妈送自己串的项链,体验母子的亲情。在主题《三只熊》中,创设富有情趣的互动环境,让幼儿事先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大大小小的物品,从而通过给三只熊送礼物的活动,即达到培养幼儿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又达到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和匹配的目的,在送礼物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分享,体验给他人送礼物的快乐。一个活动整合多个目标,发展多种能力,收获多种经验。
(三)、让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他们喜欢探索,渴望认识周围世界。而教育环境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创设一个积极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从材料准备充分到活动形式多样,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探索机会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幼儿利用了各种环境材料,比如各种不同的布的品种:小花布、格子布、绒布、牛仔布、棉布等,当孩子们了解了布的种类之后,就会自觉地在观察和讨论了“原来我的衣服是用牛仔布做的”,“我们教室里挂的绒毛玩具是用绒布做的”,“妈妈在卖的那种布叫格子布……”当孩子们对布的种类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又引导幼儿进行了绘画格子布和晕染小花布的教学活动,然后通过美工角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孩子都创造出了不一样的作品,充分显示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四)、让孩子体验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以往教师在呈现孩子的探索发现时,常常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排成一行,整齐地贴在墙上。这样的呈现方式仅仅是一种展示,活动结束后孩子较少会再去关注。现在教师常常运用背景烘托、立体凸现的方式来呈现,不仅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很受重视,也使活动得到延伸拓展,还能使孩子获得审美体验。如,教师把平面的孩子贴画作品摆在用几根小木棍做成的画架上,孩子们很开心。在表演区,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制作了舞蹈节目单,并将它们并排贴在长条的纸上。但是他们发现节目单平放在窗台上别人看不到,就想让它竖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把长长的节目单来回折叠,使之能稳稳地立在窗台上。在“公共汽车站”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公共走廊上布置了一个公交车站,他们画了“等车的人”,想把它们贴在墙上。后来他们发现公交车站没有座位,老人和小孩会很累,于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探讨,决定把孩子画好的人像放在椅子上面,让他们“坐”下来。教师还为车站添置了遮阳伞、立体背景,使活动得以不断延伸。后来,这个车站还演变成了“小茶馆”、家长的休息廊等。在“各种各样的人”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在纸盒四面画人物。不同高度的纸盒代表了不同高度的人,孩子们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添画领带、头饰等,表达自己的经验,从中也衍生出有关“大人和小孩”的多种活动。
幼儿的世界是美丽的,他们的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总之,我们要学会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放大,只有时刻将孩子的发展作为重心,不断地从孩子身上获得灵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在主题环境的刺激下,幼儿的活动会更投入、更积极。我们要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探索机会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还要让孩子体验成功,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放大,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的环境呢?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理论中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发展规律告诉我们,2~5岁、5~7岁是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等视觉空间智能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期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幼儿创设赏心悦目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透过视觉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归宿感,亲切感,舒适感和喜悦感,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通过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来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审美观从环境创设开始
众所周知,幼儿的审美观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他们必须依赖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直观事物。因此,环境就成为幼儿审美的第一任老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让幼儿感受身边美的环境,让美的环境熏陶每一个幼儿。我们还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幼儿所处的环境离不开幼儿的主动参与,体现幼儿的创造性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园,教师应经常组织幼儿美化、保护环境,如布置活动室、开展种植活动等,使幼儿对环境美的感受同自己的活动联系起来;在家庭,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认识家庭周围的环境,如比较院子周围树的远近、房子的高矮、汽车的大小和颜色、目测物体的距离,画一画家里的结构图和内部陈设;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感受行走的路线等。总之,利用一切环境因素为幼儿创设美好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创设在主题背景下的童趣环境
陈鹤琴教授认为:“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它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很强,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利用环境与幼儿互动,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根据一定主题内容创设出的环境更符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取向。在主题环境的刺激下,幼儿活动更投入,也更积极。如师生围绕主题内容共同建构的区域环境,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的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例如:在进入一个新的主题内容之前,我们在教室布置低结构的有利于幼儿操作的主题环境,在小班《娃娃家》的主题中,我们布置了给妈妈串项链的活动,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又通过给妈妈送自己串的项链,体验母子的亲情。在主题《三只熊》中,创设富有情趣的互动环境,让幼儿事先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大大小小的物品,从而通过给三只熊送礼物的活动,即达到培养幼儿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又达到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和匹配的目的,在送礼物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分享,体验给他人送礼物的快乐。一个活动整合多个目标,发展多种能力,收获多种经验。
(三)、让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他们喜欢探索,渴望认识周围世界。而教育环境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创设一个积极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从材料准备充分到活动形式多样,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探索机会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幼儿利用了各种环境材料,比如各种不同的布的品种:小花布、格子布、绒布、牛仔布、棉布等,当孩子们了解了布的种类之后,就会自觉地在观察和讨论了“原来我的衣服是用牛仔布做的”,“我们教室里挂的绒毛玩具是用绒布做的”,“妈妈在卖的那种布叫格子布……”当孩子们对布的种类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又引导幼儿进行了绘画格子布和晕染小花布的教学活动,然后通过美工角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孩子都创造出了不一样的作品,充分显示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四)、让孩子体验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以往教师在呈现孩子的探索发现时,常常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排成一行,整齐地贴在墙上。这样的呈现方式仅仅是一种展示,活动结束后孩子较少会再去关注。现在教师常常运用背景烘托、立体凸现的方式来呈现,不仅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很受重视,也使活动得到延伸拓展,还能使孩子获得审美体验。如,教师把平面的孩子贴画作品摆在用几根小木棍做成的画架上,孩子们很开心。在表演区,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制作了舞蹈节目单,并将它们并排贴在长条的纸上。但是他们发现节目单平放在窗台上别人看不到,就想让它竖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把长长的节目单来回折叠,使之能稳稳地立在窗台上。在“公共汽车站”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公共走廊上布置了一个公交车站,他们画了“等车的人”,想把它们贴在墙上。后来他们发现公交车站没有座位,老人和小孩会很累,于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探讨,决定把孩子画好的人像放在椅子上面,让他们“坐”下来。教师还为车站添置了遮阳伞、立体背景,使活动得以不断延伸。后来,这个车站还演变成了“小茶馆”、家长的休息廊等。在“各种各样的人”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在纸盒四面画人物。不同高度的纸盒代表了不同高度的人,孩子们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添画领带、头饰等,表达自己的经验,从中也衍生出有关“大人和小孩”的多种活动。
幼儿的世界是美丽的,他们的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总之,我们要学会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放大,只有时刻将孩子的发展作为重心,不断地从孩子身上获得灵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