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生活。影片《胭脂扣》叙述了生死恋人如花、陈振邦的感情历程,揭示了真正的爱情是身心合一的本质。
[关键词] 痴情殉情别情
影片《胭脂扣》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红牌妓女如花爱上了富豪子弟陈振邦,但地位、身份的差异让两人不能结合。于是,他们吞食鸦片,以此了结生命,期盼在阴间再续情缘。如花魂归阴界,独自徘徊在黄泉路上,痴痴地盼着心上人与她携手同行。苦苦等待了五十三年之后,依然不见对方到来。她决定重返人间找寻。在阳间,她意外地得知振邦并没有结束生命,被救活的他依然留在阳间。此时的振邦已今非昔比。两人情缘已尽,如花伤心至极,离开恋人,转世投生去了。
影片通过如花和振邦的恋情,揭示了如花对振邦的痴情、殉情、别情。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花的感情历程。
痴情——为情而生
爱情,是人性中最主要的特征,然而,痴情,却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
痴情,就是迷情。尽管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却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微,一直到《胭脂扣》里的如花,女性的心性大都是相似的,她们都是痴情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中早有告诫,谓女子不可沉溺爱情: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无药医。可是,一旦遇上眉目英挺,细致温文的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少东振邦时,如花就为情所迷,如同进入了云雾山中,分辨不清情为何物?具体讲如花的痴情体现在:
1.迷恋振邦年轻英俊的容貌,风流倜傥的神韵。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之一。有了这个外在的基础条件,我们就好理解如花为什么在见到年老体衰的他时会伤心离去。
2.振邦的温情深深地打动了她。从见面,到“柳絮生涯我误卿……”的唱曲、剥桔子、送洋床、用鞭炮祝寿打出“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条幅,再到他背离家族不肯娶贤淑贞静的表妹,一切都表明振邦是爱如花的。他的深情让她痴情。
3.不仅是如花,女性大多认为:女子是要依靠男子的。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依靠,就可以将终身托付给他人。殊不知,靠山山崩,倚墙墙倒。简单的逻辑演绎出不简单的人生。
4.对爱情的理解停留在浅层阶段,认为爱就是一切,有爱就有一切,爱就意味着生生死死永不分离。这是对爱的一种误解,为此,如花付出了一生一世的沉重代价。
殉情——为情而亡
相爱就要相聚,而且是长相聚。如花和振邦期望俩人共享人生。无奈,振邦家人不允:振邦立刻失去经济来源,他原本是富家子弟,平生又无一技之长,生活开始拮据。他们情难与共,只能选择吞鸦片、赴黄泉。今生缘浅,便寄望于来世。如花希望自己和振邦的恋情能象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生时不能结合,死后化作蝴蝶也能在另一个世界结伴同行。这就是“为情而亡”——殉情。
殉情,即为爱而死。殉情是对现世的失望和对来世的希望,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结束和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端。殉情并不绝望,是痴情的延续,也是换一个空间再续情缘。影片把两人的爱情放大、融入三世轮回之中,目的就在于揭示爱情的本质——身心合一。如花的殉情是身心合一的殉情。尽管其殉情十分悲凉,但她的心中依然有着春天、并不绝望。所以,临终前,她才会那样义无反顾地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才会那么无奈、平静、自私、残忍地杀了振邦。
振邦的殉情是身心分离的殉情。他可以同时爱两个女人,用身体爱他的未婚妻,用心爱如花。殉情前,如花问:“你会不会帮淑娴戴耳环?”/他答:“会啊,我还会帮她掏耳朵,可是一边掏,一边想你。”/如花问:“你会不会帮淑娴穿旗袍?”/他又答:“会啊,我还会帮她扣鸳鸯扣,可是一边扣,一边想你……”
从外在形式看,如花与振邦是相爱的,而且他俩也自认为是相爱的。然而,在本质上,他俩的爱是不同的、原本就不在一个平台上。正因为他们对爱的理解、追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如花的寻情、离意了。
别情——不为情累
身虽死,情犹在。如花来到阴间,依旧恋着振邦,痴心地等待着他能与她共度一生。然而,阴间的如花是孤独的。没有振邦的相伴,更谈不上他来自阳间的一点消息了。焦虑的等待、难耐的守候,终于让如花作出决定:重返人间找寻振邦!七天找寻振邦的时间并不漫长,但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与《长恨歌》里的人物相比,如花的爱情则显得分外可怜。李隆基痛失杨玉环之后,其真挚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临邛道士,为此而“上穷碧落下黄泉”,上天入地寻觅贵妃的芳踪。终于在蓬莱仙宫寻得太真仙子,留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唱,让人羡慕不已。可是如花呢?五十三年的等候换来的是什么? 如花的痴情换来的是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凄苦、寂寞;如花的殉情换来的是振邦依然留在人间的现实!当如花看到《骨子报》“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诀;阔少梦醒,安眠药散偷生”的两行标题时,她的心遭到了致命的一击:这是“苟且偷生!”如花的心凉了一大半!“振邦还活在人世间?!”这是找寻振邦的结果,也是离开振邦的主要原因。如花离开振邦的第二个原因:偷生之后的他最后还是娶了淑娴。这是对爱的背叛!如花告别振邦的第三个原因:昔日英俊潇洒的美少年已换成憔悴潦倒的衰老头!逝水流年,帅哥不再!《胭脂扣》将主人公的别情置于阴、阳时空中,这种生死的安排、阴阳两界的转换,使人们认清了爱情的真谛:所谓爱情就是同一时空的容颜、情趣、心境。爱情就是一段情、一段缘,情尽缘了。影片中的胭脂盒就是其中的缘,其中的道具。如花胸前一串细如发丝的金链上系着一个鸡心形绘着牡丹与蝴蝶的景泰蓝胭脂扣——那是他送给她的最好礼物。胭脂,是她妆扮容颜、吸引异性、留住青春的常用饰物;胭脂盒,则是他对她的无声承诺。
如花自从佩戴胭脂盒以来,就一直将它视为珍品。如今,物是人非。如花交还了胭脂盒,一身释然,从此结束了爱情的轮回。
爱,不仅是一种情,一种体验:爱,也是一种认识,一种理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感情,走过了地狱的鬼门关,如花的感情已渐趋理性,她不再守望,更不再盼望,挣脱了情的束缚。一声平静的“我不再等了”,永远地结束了她跟他的情缘。从如花对振邦的感情历程可看出爱情是身心合一的本质。
[关键词] 痴情殉情别情
影片《胭脂扣》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红牌妓女如花爱上了富豪子弟陈振邦,但地位、身份的差异让两人不能结合。于是,他们吞食鸦片,以此了结生命,期盼在阴间再续情缘。如花魂归阴界,独自徘徊在黄泉路上,痴痴地盼着心上人与她携手同行。苦苦等待了五十三年之后,依然不见对方到来。她决定重返人间找寻。在阳间,她意外地得知振邦并没有结束生命,被救活的他依然留在阳间。此时的振邦已今非昔比。两人情缘已尽,如花伤心至极,离开恋人,转世投生去了。
影片通过如花和振邦的恋情,揭示了如花对振邦的痴情、殉情、别情。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花的感情历程。
痴情——为情而生
爱情,是人性中最主要的特征,然而,痴情,却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
痴情,就是迷情。尽管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却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微,一直到《胭脂扣》里的如花,女性的心性大都是相似的,她们都是痴情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中早有告诫,谓女子不可沉溺爱情: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无药医。可是,一旦遇上眉目英挺,细致温文的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少东振邦时,如花就为情所迷,如同进入了云雾山中,分辨不清情为何物?具体讲如花的痴情体现在:
1.迷恋振邦年轻英俊的容貌,风流倜傥的神韵。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之一。有了这个外在的基础条件,我们就好理解如花为什么在见到年老体衰的他时会伤心离去。
2.振邦的温情深深地打动了她。从见面,到“柳絮生涯我误卿……”的唱曲、剥桔子、送洋床、用鞭炮祝寿打出“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条幅,再到他背离家族不肯娶贤淑贞静的表妹,一切都表明振邦是爱如花的。他的深情让她痴情。
3.不仅是如花,女性大多认为:女子是要依靠男子的。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依靠,就可以将终身托付给他人。殊不知,靠山山崩,倚墙墙倒。简单的逻辑演绎出不简单的人生。
4.对爱情的理解停留在浅层阶段,认为爱就是一切,有爱就有一切,爱就意味着生生死死永不分离。这是对爱的一种误解,为此,如花付出了一生一世的沉重代价。
殉情——为情而亡
相爱就要相聚,而且是长相聚。如花和振邦期望俩人共享人生。无奈,振邦家人不允:振邦立刻失去经济来源,他原本是富家子弟,平生又无一技之长,生活开始拮据。他们情难与共,只能选择吞鸦片、赴黄泉。今生缘浅,便寄望于来世。如花希望自己和振邦的恋情能象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生时不能结合,死后化作蝴蝶也能在另一个世界结伴同行。这就是“为情而亡”——殉情。
殉情,即为爱而死。殉情是对现世的失望和对来世的希望,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结束和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端。殉情并不绝望,是痴情的延续,也是换一个空间再续情缘。影片把两人的爱情放大、融入三世轮回之中,目的就在于揭示爱情的本质——身心合一。如花的殉情是身心合一的殉情。尽管其殉情十分悲凉,但她的心中依然有着春天、并不绝望。所以,临终前,她才会那样义无反顾地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才会那么无奈、平静、自私、残忍地杀了振邦。
振邦的殉情是身心分离的殉情。他可以同时爱两个女人,用身体爱他的未婚妻,用心爱如花。殉情前,如花问:“你会不会帮淑娴戴耳环?”/他答:“会啊,我还会帮她掏耳朵,可是一边掏,一边想你。”/如花问:“你会不会帮淑娴穿旗袍?”/他又答:“会啊,我还会帮她扣鸳鸯扣,可是一边扣,一边想你……”
从外在形式看,如花与振邦是相爱的,而且他俩也自认为是相爱的。然而,在本质上,他俩的爱是不同的、原本就不在一个平台上。正因为他们对爱的理解、追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如花的寻情、离意了。
别情——不为情累
身虽死,情犹在。如花来到阴间,依旧恋着振邦,痴心地等待着他能与她共度一生。然而,阴间的如花是孤独的。没有振邦的相伴,更谈不上他来自阳间的一点消息了。焦虑的等待、难耐的守候,终于让如花作出决定:重返人间找寻振邦!七天找寻振邦的时间并不漫长,但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与《长恨歌》里的人物相比,如花的爱情则显得分外可怜。李隆基痛失杨玉环之后,其真挚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临邛道士,为此而“上穷碧落下黄泉”,上天入地寻觅贵妃的芳踪。终于在蓬莱仙宫寻得太真仙子,留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唱,让人羡慕不已。可是如花呢?五十三年的等候换来的是什么? 如花的痴情换来的是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凄苦、寂寞;如花的殉情换来的是振邦依然留在人间的现实!当如花看到《骨子报》“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诀;阔少梦醒,安眠药散偷生”的两行标题时,她的心遭到了致命的一击:这是“苟且偷生!”如花的心凉了一大半!“振邦还活在人世间?!”这是找寻振邦的结果,也是离开振邦的主要原因。如花离开振邦的第二个原因:偷生之后的他最后还是娶了淑娴。这是对爱的背叛!如花告别振邦的第三个原因:昔日英俊潇洒的美少年已换成憔悴潦倒的衰老头!逝水流年,帅哥不再!《胭脂扣》将主人公的别情置于阴、阳时空中,这种生死的安排、阴阳两界的转换,使人们认清了爱情的真谛:所谓爱情就是同一时空的容颜、情趣、心境。爱情就是一段情、一段缘,情尽缘了。影片中的胭脂盒就是其中的缘,其中的道具。如花胸前一串细如发丝的金链上系着一个鸡心形绘着牡丹与蝴蝶的景泰蓝胭脂扣——那是他送给她的最好礼物。胭脂,是她妆扮容颜、吸引异性、留住青春的常用饰物;胭脂盒,则是他对她的无声承诺。
如花自从佩戴胭脂盒以来,就一直将它视为珍品。如今,物是人非。如花交还了胭脂盒,一身释然,从此结束了爱情的轮回。
爱,不仅是一种情,一种体验:爱,也是一种认识,一种理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感情,走过了地狱的鬼门关,如花的感情已渐趋理性,她不再守望,更不再盼望,挣脱了情的束缚。一声平静的“我不再等了”,永远地结束了她跟他的情缘。从如花对振邦的感情历程可看出爱情是身心合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