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技巧之词类活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技巧
  词类活用,指的是某一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常见的有:
  一、名词活用
  第一種情况:名词活用为动词。判断的依据主要有:
  1.名词+宾语。例如: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句中的“面”原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山”,活用作动词,当“面向着”讲。又如:
  (2)策骞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在这里,“策”的意思是“鞭打”,“囊”的意思是“用布袋装”——都活用为动词。
  2.名词+介词结构。例如:
  (3)一狼洞其中。(《狼》)
  句中的“洞”原为名词,后面带“(于)其中”(在柴堆中),活用作动词,当“打洞”讲。
  3.能愿动词+名词+宾语。例如: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句中的“名”原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后面又带宾语“一处”,活用作动词,当“说出”讲。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名词。例如:
  (5)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
  “齑粉”原为名词(粉末),前面有副词“不”,活用作动词,当“成为粉末”讲。
  5.“而”+名词(或名词+“而”)。例如:
  (6)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李愬雪夜入蔡州》)
  句中的“梯”原为名词,因后面有连词“而”连接,活用作动词,当“架梯子”讲。
  6.名词作谓语。例如:
  (7)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句中的“王”原为名词,在这句中,充当句子的谓语,活用作动词,当“称王”讲。
  7.“所”+名词。例如:
  (8)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句中的“罾”原为名词(渔网),前面有“所”字,活用作动词,当“用网捕”讲。
  第二种情况: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或意动动词。例如:
  (9)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句中的“肉”意为“使……长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10)吾从而师之。(《师说》)
  (1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上面两句中的“师”意为“以……为师”,“宾客”意为“把……看成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第三种情况:名词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经常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对动词起修饰作用,充当状语,翻译时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1.表示比喻,有“像……似的”“像……那样地”的意思。例如:
  (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句中的“斗”“蛇”分别修饰动词“折”“行”,作状语,表示比喻,可译为“像北斗星一样地”“像蛇一样地”。又如:
  (13)操刀挟盾,猱进鸷击。(《冯婉贞》)
  “猱”“鸷”作状语,当“像猿猴似的”“像鹰隼似的”讲。
  2.表示工具。例如:
  (1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句中的“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工具,可译为“用箕畚”。
  3.表示态度。例如:
  (1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的“兄”修饰动词“事”,作状语,表示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4.表示处所。例如:
  (1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句中的“外”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将”,作状语,表示处所,可译为“在外地”。
  5.表示趋向。例如:
  (17)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句中的“东”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游”,作状语,表示趋向,可译为“向东方”。
  6.表示时间。例如:
  (18)自吾世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句中的“日”修饰形容词“蹙”(窘迫),作状语,表示发展变化,可译为“一天天地”。
  二、动词活用
  第一种情况:动词用作名词。例如:
  (1)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句中的“射”原是动词,在此句中处于主语位置,活用作名词,当“射箭的技术(本领)”讲。又如: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句中的“出”“入”原本都是动词,在此句中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殚”“竭”的宾语,因此活用作名词,当“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讲。
  第二种情况: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3)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4)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前一句中的“活”,后一句中的“生”,意思都是“使……活下去”。
  第三种情况:动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的“羞”意为“以……为羞耻”。
  三、形容词活用
  第一种情况: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
  (1)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句中的“险”原是形容词,在此句中充当“平”的宾语,活用作名词,当“险峻的山”讲。
  (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句中的“坚”“锐”原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甲胄”“銳利的武器”。
  第二种情况: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在文言文中,有些形容词取代动词的作用带有宾语,这样的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
  1.形容词+名词。形容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如果不是偏正关系,而是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例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句中的“亲”“远”原是形容词,分别带有宾语“贤臣”“小人”,因而活用作动词,当“亲近”“疏远”讲。
  2.能愿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句中的“穷”原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为“走到尽头”。
  3.“所”+形容词。形容词用在“所”后面,活用作动词。例如:
  (5)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此句中的“贵”意为“重视”,“贱”意为“轻视”,“卑”是“看轻”之意,“尊”是“尊重”之意。
  第三种情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句中的“绿”意为“使……变绿”。
  第四种情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7)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句中的“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专项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窃计欲亡赵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朱亥袖四十斤铁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外连横而斗诸侯/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姣,泣孤舟之嫠妇/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其他文献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而流。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底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在船帮上玩闹的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急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
期刊
美国作家海明威从小就展现出了写作方面的天赋,初中时,就为学校的两个文学报撰写文章,升上高中后,成为了学报的编辑。18岁时,海明威到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一次,海明威的朋友因为需要求证一项资料,邀请海明威同他一起驱车到一所艺术博物馆参观。可是,当他们到达这所博物馆时,却被拦在了门外,工作人员称因某些特殊的原因,博物馆暂不接待游客。朋友原
期刊
青春是用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灭的希望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年应学习“匡衡凿壁偷光”,也应懂得“车胤囊萤照读”,只有奋勇拼搏的青春才能绘就多姿多彩的画卷。无论什么年代,最美的青春都属于奋勇拼搏。  青年的奋勇精神从来不缺。  看当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断拼搏,敢想敢做,早已成为中国发展潮流的中流砥柱。正是凭着这股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抓时间,求效率,才创造了中国经济社
期刊
《秋声赋》是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一篇文赋,作者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联想到人生之秋,联想到生命受到的摧残,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可贵的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悲哀的层面上,而是顿悟出淡泊无为的人生态度。  淡泊无为也是一种节操。金钱、名利、地位……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又何必刻意为之忙碌一生,到头来一无所获呢?  【由《秋声赋》引出观点,分析透彻,丰
期刊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由于其考查形式的灵活性和命题角度的多样性,近年来,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中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该题常考查的角度有:表现手法的效果、表现手法的赏析以及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关系等。  一、表现手法的效果  表现手法的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在语言上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技巧,最适宜地达到了作者的目的。解答
期刊
议论文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好的血肉才能造就文章强健的“体魄”。要生血长肉必须有营养的供给,必须充分地阅读。所谓“胸中有丘壑”,如果不曾看过“山水”,不曾登临思想的山峰,眼界便不会开阔,胸怀便不会广远;同时,要善于阅读,融会贯通,“为有源头活水来”,心中没有活水,思维也会枯竭僵化。所以,要使材料丰富,平常必须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写作时才能轻松自如地
期刊
又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我独自在小院中漫步,嗅着淡雅的香气,触着细腻的花瓣,想念着我的外婆。  儿时的我,寄养在外婆家中。外婆住在郊区,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安宁寂静。外婆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不大的院子中收养了很多小动物,又种了许多花花草草。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前院的两棵槐花树。它们是我童年时最好的玩伴,也陪伴着外婆走过了最孤独的岁月。  记得初春时,外婆总喜欢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做些针线活,不是给我
期刊
我爱看关于动物的纪录片,特别喜欢看与狮子相关的画面,它们集体行动、狩猎的场面常常令我着迷。虽然爱看狮子,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羚羊的速度和敏捷。大草原上,狮群虽然非常强大,却喜欢选择捕捉老弱病残的猎物,一旦选中猎物,狮子就会集中精力,尽可能一举猎捕成功。它们的战术是先把猎物群冲散,使其失去集体保护,然后再扑倒个体,在落日的余晖中安详地享用美食。可羚羊也绝非消极被动任由狮群宰割,奋力的挣扎和反抗更加
期刊
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亲情是以分离为目的。以前的我对于这句话没有深刻的感受,直到经历过,才切肤地体会到那份感情的重量。  小时候,我总希望时间能一直停留在现在,我所有亲人都陪着我,永永远远。可时光永不等人,她离开我竟然快一年了。我一直在想,她的离开意味着什么?是诀别,是再也握不到的那双手,是再感觉不到的她的体温,是再也说不出的“对不起”。  其实,我一度对她的所作所为感到厌烦,觉得她是一
期刊
人们对明星和科学家的不平等关注,以及两者收入的不对等,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哀,认为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和前几代人相比,似乎科学家在当今青少年心中的地位下降了许多,甚至有很多孩子的理想已经不再是成为科学家而是想成为明星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明星一棒子打死吗?不,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控明星流量,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并且思考这两个几乎不沾边的职业为何频频一起出现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