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租赁在中国拥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国内一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普遍、限购政策相继出台,汽车租赁正是缓解交通压力、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最有效方式。”4月28日,一汽-大众奥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向首汽租赁公司交付100辆奥迪A6L租赁车,标志着奥迪品牌首次大批量进入北京高端车租赁市场。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奥迪将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开创中国高档车租赁市场的新局面。
奥迪开辟第二战场
事实上,一汽奥迪刚刚创下高端汽车品牌与汽车租赁公司单笔采购订单的新纪录。3月24日,一汽奥迪与国内最大的汽车流通企业——新疆广汇集团签下1500辆的租赁订单。一汽奥迪高层还表示,未来可能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用户的需求,在华南等地开展租车业务。一汽奥迪在租赁领域连续发力,不仅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用户群更已全面覆盖了政府、央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型的企事业单位。
从奥迪集团3月份公布的2010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在2010财年,奥迪车在全球共销售近110万辆,销售额354亿欧元,增长率达18.8%,各项指标均创造奥迪集团历史新高。在中国市场,2010年奥迪的销量达到22.558万辆,再一次刷新历史销售纪录的同时,毫无悬念地把持着国内豪华车品牌头把交椅。
然而,奥迪高层、特别是一汽奥迪的高管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奥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来源于进入中国市场早、市场保有量大、产品线丰富等因素,而宝马、奔驰两大德系竞争对手在经历了数年的蛰伏后,也逐渐找到了在华高速增长的途径。他们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实际情况、不同需求的新车。在2010年,奥迪在我国豪华车领域固守多年的40%市场份额降为33%;而纵观过去6年,奥迪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下跌超过20%。反观,宝马公司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份额从7%升至23%;奔驰公司从9%升至16%。
在新车销售方面,奥迪在我国原有的优势已大幅缩水;而在租赁领域,奥迪的嗅觉又远不如竞争者们灵敏。早在2005年,宝马就与上海宝诚汽销合作,以旗下全部车系大举进军潜力巨大租车领域;奔驰也在去年拿出C级、E级车型加入角逐。奔驰高管更直截了当地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两大竞争对手各个层面穷追猛赶下,稳坐钓鱼台许久的奥迪感受到巨大危机。在不断继续推出新车、改款车的同时,奥迪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在租车领域发力。相较宝马、奔驰两大竞争对手,奥迪拥有更为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可以更便捷地提供跨区域租赁的便捷服务,达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需求的目的。正如张晓军所讲,“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品牌,一汽奥迪始终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力求为用户提供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奥迪的强力介入,无疑加剧了高端车租赁领域的竞争。
“播下明日的种子”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1年2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大关;持有机动车驾驶执照的人数达到2.16亿人;平均每年新增机动车驾驶员超过1000万人。一旦上述庞大的潜在购车人群的消费需求全部以购车的形式得到满足,无疑将对道路、能源、环境等诸多方面造成灾难性影响。上述现实矛盾,孕育出我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
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汽车租赁领域尚属起步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租赁业务占据着整体新车销量中的重要地位。在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量的35%,德国等西欧国家也达到3成以上。在西方成熟市场,汽车租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呈现良好业态发展的产业。在经营租赁业务的同时,同时开展融资性租赁、二手车销售等与之相关的业务,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以汽车租赁形式销售的汽车仅占汽车总销量的2%。当然,这与我国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够健全、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相关行业配合力度不够等多方面、深层次因素不无关系。
在我国发育尚不完全,但潜力巨大的汽车租赁领域,无论宝马、奔驰,亦或是“后来者”奥迪,如今大力布局该领域不光是为谋求在华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次大胆尝试,更大程度是出于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背后巨大社会影响的一次战略层面的需要。
事实上,本次与首汽租赁公司的合作,一汽奥迪在向租赁客户提供全新车辆的同时,推出两种灵活的选择——“租购通”和“易租通”。客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资金状况、用车需求,选择不同的付款模式、使用形式,还可以自由选择在车辆租期结束时留购车辆或退车。潜移默化中,提升潜在消费群、乃至整个社会对奥迪品牌的熟知度和忠诚度。一切正如张晓军所讲:“未来5年是奥迪在中国新的战略发展期,如果只看到未来10年在销量上如何保持第一,没有任何意义。”
奥迪开辟第二战场
事实上,一汽奥迪刚刚创下高端汽车品牌与汽车租赁公司单笔采购订单的新纪录。3月24日,一汽奥迪与国内最大的汽车流通企业——新疆广汇集团签下1500辆的租赁订单。一汽奥迪高层还表示,未来可能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用户的需求,在华南等地开展租车业务。一汽奥迪在租赁领域连续发力,不仅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用户群更已全面覆盖了政府、央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型的企事业单位。
从奥迪集团3月份公布的2010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在2010财年,奥迪车在全球共销售近110万辆,销售额354亿欧元,增长率达18.8%,各项指标均创造奥迪集团历史新高。在中国市场,2010年奥迪的销量达到22.558万辆,再一次刷新历史销售纪录的同时,毫无悬念地把持着国内豪华车品牌头把交椅。
然而,奥迪高层、特别是一汽奥迪的高管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奥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来源于进入中国市场早、市场保有量大、产品线丰富等因素,而宝马、奔驰两大德系竞争对手在经历了数年的蛰伏后,也逐渐找到了在华高速增长的途径。他们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实际情况、不同需求的新车。在2010年,奥迪在我国豪华车领域固守多年的40%市场份额降为33%;而纵观过去6年,奥迪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下跌超过20%。反观,宝马公司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份额从7%升至23%;奔驰公司从9%升至16%。
在新车销售方面,奥迪在我国原有的优势已大幅缩水;而在租赁领域,奥迪的嗅觉又远不如竞争者们灵敏。早在2005年,宝马就与上海宝诚汽销合作,以旗下全部车系大举进军潜力巨大租车领域;奔驰也在去年拿出C级、E级车型加入角逐。奔驰高管更直截了当地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两大竞争对手各个层面穷追猛赶下,稳坐钓鱼台许久的奥迪感受到巨大危机。在不断继续推出新车、改款车的同时,奥迪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在租车领域发力。相较宝马、奔驰两大竞争对手,奥迪拥有更为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可以更便捷地提供跨区域租赁的便捷服务,达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需求的目的。正如张晓军所讲,“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品牌,一汽奥迪始终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力求为用户提供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奥迪的强力介入,无疑加剧了高端车租赁领域的竞争。
“播下明日的种子”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1年2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大关;持有机动车驾驶执照的人数达到2.16亿人;平均每年新增机动车驾驶员超过1000万人。一旦上述庞大的潜在购车人群的消费需求全部以购车的形式得到满足,无疑将对道路、能源、环境等诸多方面造成灾难性影响。上述现实矛盾,孕育出我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
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汽车租赁领域尚属起步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租赁业务占据着整体新车销量中的重要地位。在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量的35%,德国等西欧国家也达到3成以上。在西方成熟市场,汽车租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呈现良好业态发展的产业。在经营租赁业务的同时,同时开展融资性租赁、二手车销售等与之相关的业务,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以汽车租赁形式销售的汽车仅占汽车总销量的2%。当然,这与我国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够健全、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相关行业配合力度不够等多方面、深层次因素不无关系。
在我国发育尚不完全,但潜力巨大的汽车租赁领域,无论宝马、奔驰,亦或是“后来者”奥迪,如今大力布局该领域不光是为谋求在华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次大胆尝试,更大程度是出于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背后巨大社会影响的一次战略层面的需要。
事实上,本次与首汽租赁公司的合作,一汽奥迪在向租赁客户提供全新车辆的同时,推出两种灵活的选择——“租购通”和“易租通”。客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资金状况、用车需求,选择不同的付款模式、使用形式,还可以自由选择在车辆租期结束时留购车辆或退车。潜移默化中,提升潜在消费群、乃至整个社会对奥迪品牌的熟知度和忠诚度。一切正如张晓军所讲:“未来5年是奥迪在中国新的战略发展期,如果只看到未来10年在销量上如何保持第一,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