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我表达绘画的助推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_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自我表达绘画的意义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发泄情绪,抒发情感,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生活经验痕迹。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邵大箴先生也曾经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因此,笔者认为,绘画的本质是自我表达。下面笔者就围绕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研究—反思—调整—再实践的不断上升循环中积累与梳理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助推策略。
  二、幼儿自我表达绘画的助推策略
  1.游戏情境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游戏表现法是教师针对于3-6岁幼儿经常使用的自我表达绘画助推策略,年龄越小,方法使用频率越高。因此教师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生动逼真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玩笔、玩纸、玩色、玩泥等活动形式。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吹泡泡,教师便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玩吹泡泡游戏,引导他们利用彩色的泡泡水在纸上爆出大小、颜色不同的泡泡,形成一幅幅好看的泡泡画。中班幼儿在进行“瓶瓶罐罐大创意”活动时,教师先引导幼儿玩瓶子,在玩中学习与体验,通过“捏”发现瓶壁有薄有厚,从而引发薄的瓶子可以剪成各种造型、厚的瓶子可以通过粘贴做造型的创想。通过“印”发现不同的瓶口印出的圆圈大小不一,瓶底的花纹不同,从而引发瓶口可以,组合花瓣、可乐瓶底可以印梅花等的创意。上述活动不仅完全调动了幼儿的内在兴趣和表达动机,还引导幼儿充分了解了材料的特性,帮助他们进行创作,还进一步延伸和激发了幼儿对瓶子的后续探究能力。
  2.放手尝试法
  体验性和表现性是幼儿艺术的特点,幼儿绘画也应该在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同时,融合艺术表现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新材料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操作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大胆的运用这些艺术效果迥异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情感。
  3.观察欣赏法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从生活细微处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事、物,去挖掘和感受美的存在。例如:在欣賞表达中国画时,教师结合季节特点,引导孩子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又至》。这幅作品运用线、点以及丰富的色彩表现了早春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感受欣赏中,教师结合春天的景色引导幼儿大胆地去想象,丰富孩子对春天的已有生活经验中的体验感知,引导孩子大胆地去探索新的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来表达每个人心中的多彩春天。需要说明的是,自我表达的绘画彰显幼儿自身的情绪情感体验,幼儿是灵动的个体,每一位幼儿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都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因此,一百位幼儿心中一百副《春又至》。特别是想象力,幼儿想象力异常丰富,教师切不可追求教育目标的达成而出现想象力“僭越”现象。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的同时,尊重幼儿在其经验和理解基础上多元的表现表达样式,只有如此,才能激发起幼儿对中国水墨丹青古典美的韵味和向往,唤起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自豪之情。
  4.直观演示法
  目前,关于“范画”的使用与否是一个存在分歧的争论。笔者认为,我们并不是否定幼儿的模仿学习,毕竟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模仿学习是主要的认知习得方式。我们不提倡使用范画的主要缘由在与,我们对幼儿依葫芦画瓢、画面上表现出的都是成人的创作符号、或者只喜欢画成人的画、幼儿完全没有自我表达的动机与欲望,当问起为什么如此创作时,老师让画的成为每位幼儿不约而同的回答等现象不敢苟同。因此,对于一些初始表现方式或者创作材料,或者幼儿较难突破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学习。
  5.评价解读法
  在分享交流环节中,教师往往对幼儿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模仿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独特的表现方法、形象、色彩、情感等有价值的内容,对幼儿的自我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激励幼儿的绘画愿望,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幼儿表达情感的美术技能。
  在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中,为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开展了主题绘画活动《没有动物会怎样》。教师为了幼儿创作经验的铺垫,特别在幼儿创作开展之前进行了话题讨论:如果没有动物会怎么样?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我们就没有肉吃。”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教师对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引导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自己心中所想。幼儿创作投入,生动地表现出没有动物的自己预设出的种种后果。小鑫的画面却是许多歪歪扭扭的房子与被折断的树木。教师刚开始以为小鑫没有理解绘画的主题意图,并对他进行了“善意”提醒,希望他能够重新设计自己的绘画作品。但是幼儿根本没有理会教师的介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中。在分享交流环节,该幼儿的解读讲解彻底颠覆了教师初始不和谐的观念,小鑫自信地对同伴说:“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发生地震。因为有些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异常反应。”如此符合生物科学常理的解释与创作,如果没有解读与评价,我们从何知晓呢?
  综上所述,助推幼儿自我表达绘画的策略既有外在的客观支持条件,例如创设创作环境,直观演示等;也有内在的情感支撑扶持,例如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表达出自己眼中的世界,教师不进行过多干预或把意愿强加给幼儿,而是让他们充分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并对幼儿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有更为独特的解读等。助推无定法,贵在助推有法,只要是助推幼儿有效的进行自我表达绘画的策略都是值得借鉴与推崇的,笔者也相信广袤的教育智慧必将能呼唤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助推策略,本文仅仅是先行先试,抛砖引玉而已。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美术教育注重素质整体性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要在课堂中注重课堂美术教育的特色教学,不仅要发挥美术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个人教学的思维模式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小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注重引导小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向,把学生是主体正确的实践在课堂中。  关键词: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特色教学、思维方法  特色,怎么来解释,我从《辞海》中查阅到,特色指事物表现出来的
期刊
教龄的增长不断丰富着老师的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深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老师觉得学生不可思议,学生觉得老师难以理解,长此以往,缺乏沟通的课堂变得毫无生气,索然无味,老师很累,学生不会,家长着急上火,成绩依然可怜。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正在面临和将要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与学生沟通难的问题,我尝试了各种途径:个别谈心,集体教育……但苦口婆心的说教结果往往是老师谆谆教诲,学生我行我素。后来
期刊
“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女士提出的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为教师由“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在教学上找到一个良性方法——“运用多感官实施主动教学的实验”,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有特色的
期刊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是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内容,这既关系到我国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中政治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海南民俗文化简介  海南民俗文化主要是久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基于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表现为:黎族苗族的“三月三”、军
期刊
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有效环节。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习作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最大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修改  我会根据习作情况分配学习,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
期刊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对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综合研究更加深入。在学术界,数学文化价值及其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学文化价值也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开始聚焦中小学课堂,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实际教学中。 但目前我国对齐鲁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而在对齐鲁文化教育的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如何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齐鲁文化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具体应
期刊
跨入新世纪以后,现代中国人都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带给我们的便捷、舒适生活。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的物质享受,不夜城、夜生活等形形色色的新型生活让现代人已经和过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大不同,尤其是年轻人很多已经习惯了新型是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身体有了太多的负担,现代文明也给人类的健康带了新的威胁。由于工作强度高、节奏快、时间长,而且日常饮食休
期刊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的适当”。 “和谐社会”的定义为“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稳定有序的社会”。那“和谐班级”又应是什么样的呢?思来想去,我认为它应该包括平等、民主、诚信、友爱、和睦、有序等内容。  “和谐班级”多么美好的名字,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可是它的建立却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我想把自己创建“和谐 班级”的经历和设想讲述给大家。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创建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快速发展期,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能激励他们充分发展自身的能力,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  一、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快乐的班集体  (一
期刊
第一次接触“核心素养”这个词,是在2017年一次“国培计划—山西省乡村教师国培坊线下活动”王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核心素养”的讲座。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新知识观念也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通过那次培训我知道了“核心素养”体系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正式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