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急诊手术患者,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Ⅲ级,BMI≥15 kg/m2,性别不限。术床调至头高足低30°,右侧卧位下采用胃窦部超声图像,分别予定性和定量评估超声图像。前者为定性评估胃窦内为空窦,有液体或固体;后者于胃窦舒张期取3次图像,分别测量图像最长径线(D1)和最宽径线(D2),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D1×D2×π)÷4]。计算胃容积[GV=27.0+(14.6×CSA)-(1.28×年龄) ],结果<0时,胃容量为0。计算GV/体重,≤1.5 ml/kg时为空胃,胃内容物为固体或GV/体重>1.5 ml/kg为饱胃。根据患者是否饱胃,将其分为2组:空胃组(E组)和饱胃组(F组)。记录患者禁食水时间、并存疾病及手术类型。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179例,其中E组患者121例,F组58例。与E组比较,F组患者禁食水时间<6 h及并存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P<0.05)。并存糖尿病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1.968(2.392~59.870)。

结论

并存糖尿病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饱胃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著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示我国应注重开展麻醉学临床研究。从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强度来讲,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佳研究设计类型,但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及其优缺点,以及国际范围内对随机对照试验透明性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在麻醉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此外,"Anesthesiology"与"Anest
目的评价氢气对病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110例,年龄45~75岁,体重指数18~23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氢气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于麻醉前吸入66.7%氢气60 min;C组病人吸入33.3%氧气60 min。于单肺通气前5 min(T0)和单肺通气1 h(T1)时抽取桡动脉血行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探查术、腹腔镜卵巢病损切除术的患者267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47)和TEAS组(n=120)。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TEAS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采用疏密波,频率15~20 Hz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深度对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于全身麻醉下行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2例,年龄36~64岁,体重49~95 kg, 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1):浅麻醉组(L组)和深麻醉组(D组)。术中L组和D组分别维持AAI值30~40和20~29。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2 h(T1)、术后4、
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7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电针预处理组(EP组)和对照组(C租)。2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P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100 Hz,电流为1 mA)内麻点与足三里穴30 min;C组不做电针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
目的评价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s)浓度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腹部胃肠道手术患者58例,预计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26~44分,性别不限,于术前(T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1)和术后1 d(T2)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A和SP-B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期间PPCs发生情况,根据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