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解读文本的技巧(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是从上课开始的,而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原始起点,极为重要,文本解读得深刻,巧妙,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
  既然解读文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以读解读
  解读文本最基礎的是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教师应多读、熟读、细读,在读中感悟理解、消化吸收。
  解读文本我们一般要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需分两步进行,这两步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缺一不可。
  第一步,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我们要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想清楚这些,我们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一步是按照读者的思路来解读文本的。
  做好第一步的关键是多读,常用的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初读,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大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二遍细读,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对文本进行认真的思考、剖析,掰开揉碎,消化理解;第三遍赏读,从欣赏的角度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赏读又称之为品读,它是在初读和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解读。
  第二步,从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读者的思路是从语言到结构再到主题,作者的思路与读者正好相反,是从主题到结构再到语言。这时,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一切都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如解析《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林海音,当我们要以这个题目作文的时候会怎样写,写这篇文章的目是什么?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内容?怎么安排篇章结构?运用怎样的语言基调?怎样写才能使文章更出色?想清了这些问题,我们对作者和作者写的文章就有了更深入、更到位的了解。
  二、立足特点,文体解读
  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体在特点和写法上有显著的不同。同样是写人、记事、写景的记叙文,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会体会到它们在结构及语言上的不同。
  例如,单从结构上说,记事的《飞夺泸定桥》在结构上表现为首尾呼应。开头是这样写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结尾写道:“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写景的《庐山的云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语段结构是“总分”式:“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而《桂林山水》在语言上非常突出,其中优美的语段值得细细品赏。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了解了课文的文体特点,能使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好生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  议论文的事例论证是惯常采用的论证方法,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学生还没有足够强的扣题意识。因此,运用事例论证时,容易造成论点和材料之间联系不紧密,甚至“油水分离”的现象。本节课聚焦“作文论证贴切”的话题,拟通过“回扣关键词”的思维牵引技术,让学生用事例说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用“回扣关键词”的思维技术,让议论文的事例论证更贴切有力。  【真题速递】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
期刊
从一线教师转入教研员行列对我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二者虽然相通,但是性质不同,需要的素养有很大的差别。  做了教研员之后,我自认为很努力:常常强迫自己去读那些以前不曾接觸过的教育理论类书籍,硬着头皮去咀嚼那些枯燥的文字,偶尔也写点儿心得感悟,觉得应付工作已经绰绰有余了。可那天的事,却给我上了使我至今难忘的一课。  一天,学校组织了“特岗教师技能大赛”,作为教研员的我以评委的身份出场。以往参加这样的比赛
期刊
春季高考是时代发展之所需  设立春季高考旨在打破高考独木桥,建立高考双车道,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能上大学,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難的问题,同时也有力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考试政策变化引人注目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和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值为750分。  专业技能考试由具备相应专业优势和考试组织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或本科院校作为主
期刊
因去年11月份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了刑,今年的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近年来,接连爆发的高考作弊案,不但严重损害高考的权威与公信力,也伤害基本的社会公平。但是,作弊入刑、人防加技防的高考防患举措,能否真正消除高考作弊还有待觀察。  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是按考生的一次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志愿录取,哪怕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差,可高考这次考试考出很高的分数,教育考试部门在投档、学校在
期刊
兴的联想重在心理感觉的微妙照应,使这种感觉变得确定和具体。《诗经》里有很多表现感觉的常见的兴句取象:  一、与青春繁盛之感照应的兴句取象(以花类居多)  如《周南·桃夭》《召南·何彼秾矣》都是以花的浓烈鲜艳兴起新娘盛年宜嫁的美好之感;《摽有梅》以梅之渐落兴起女子盛年将过的急迫感;《卫风·氓》中的“桑之沃若”及《小雅·隰桑》中婀娜的桑叶都令人联想到如嫩桑般鲜美的青春。《陈风·泽陂》中由青蒲与荷花兴起
期刊
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仍是令无数师生头疼的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教师找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如何走出低效枯燥的作文教学困境呢?蘇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创设符合农村作文教学的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激发起他们作文的灵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我想写”的念头。那么,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
期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优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家庭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致贫,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牵动了着全社会的心。随着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的增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迫切需要我们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去帮助。因此,我们每一个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润物
期刊
摘要:当前,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而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冷静、巧妙处理矛盾。其次要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消除彼此的误会。最后,教师还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师生矛盾;巧妙化解;构
期刊
如何处理小学语文课文,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钻研的问题。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是解读课文的常规思路,这一思路有利于训练学生识字、连句、写话的能力,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落实。当然,课文还有其他的处理办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立体式”读教材可以读出课文新滋味。  读法一:读生活  【课文链接】课文里叙写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民族小学》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愉快学习的生活场景;《
期刊
校园文学的发展促使我们思考校园文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方向、素质、方法等。人才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校园文学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文学人才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  培养爱好文学、执着文学的校园人才需要宽松良好的人文环境,它包括校园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的外部环境。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我们的智慧、个性都是环境的产物,个人能否成材,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