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仇富”排行榜的启示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长盛不衰的话题”,“仇富”肯定算一个。在一些公众人物和媒体言论中,中国民间的仇富情绪似乎相当严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表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仇富心理没有我们强。”经济学者许小年也认为“社会上的仇富心理严重”。就连《华尔街日报》记者也在文章里写道:“中国人真的仇恨富人。”但这些言论始终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持。
  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了世界各国民众对自己国家富人的态度。结果显示,在中国,有52%的受访者认为,国内的富人是配得上他们的财富的,这个比例只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而从全球范围看,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国家的富人不配拥有那么多财富。这等于说: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人并不“仇富”。
  结论一出,不少人表示质疑,甚至觉得很可笑。但笔者认为,这份报告比较有参考意义。首先,调查是由国际知名民意调查公司“环球扫描”做出的,该公司从23个国家抽取了1.2万多个成人调查样本,历时数月,调查方式科学、严谨。刊登这份报告的《经济学家》杂志,更是全球最严谨的媒体之一。其次,此项调查是有持续性的。根据其网站提供的资料,该公司在2008年也进行过类似调查,其结果和今年的并无太大区别:中国人对富人的认同比例在2008年就有50%,同样在“不仇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对于主观判断和客观数据之间的错位,我们该如何解读?不妨看一下环球扫描公司的另一份报告:2011年4月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认同度高达67%,超过了美国。另据该公司的统计记录,中国人自2002年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自由市场经济认同度。显然,多数中国人已将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追求财富视为一种合理与必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财富的态度有着独特的标准,在道德上提倡视钱财如粪土,但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天性却无法改变,所以才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俗语。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财富观上也曾走过弯路,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在寻求财富的问题上显然已经找到了明晰的路径。这种路径是理性而非感性的,是健康而不是心理扭曲的,是基于认同而不是基于仇恨的。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一代财富偶像“扎堆”诞生,突显出马化腾、李彦宏这样公众形象健康的榜样。他们的存在使更多中国人相信,缔造创新型企业并获得财富,是成功的新定义,“仇富”自然也没有必要。
  当然,“仇富”问题绝非无中生有,其折射出的主要是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已然存在尖锐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这种差距正导致着财富机会不均。不公平的游戏规则、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等现象始终存在于我们身边,从这一点上说,“仇富”是对现实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反应,针对的往往不是钱财,而是人们在寻求财富的道路上遇到不公时的心理发泄。
  但是,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国民到底多“仇富”上,显然是舍本逐末。国民认同富人,并不代表社会财富分配非常公平;国民对富人态度恶劣,也不意味着贫富差距大得无可救药。例如,在这次环球扫描公司的调查中,表现得最“仇富”的国家竟然是希腊,而希腊社会一直是建立在高福利基础之上的,尽管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却远远小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比希腊尖锐得多,不公正的税收也一直是争议焦点,但国民对富人的认可程度依然很高。
  因此,解决“仇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搞清中国人到底仇不仇富,而是应该如何消弭社会上业已存在并可能不断加深的贫富鸿沟。这个鸿沟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更是真金白银的,是涉及经济个体切身利益的。只有消除那些阻碍大多数人追求合法利益的障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仇富”问题。
  编辑:尹洁 美编:黄浩 编审:丁子
其他文献
没有亲历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究竟是怎样的诱惑,可以让疯狂的滑雪者们心甘情愿与风险为伴。或许  可以套用长眠于攀登珠峰途中的登山家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雪在那里。  去年年底,已退役的F1车王舒马赫在滑雪中遭遇意外,头部严重受伤,在深度昏迷中度过了自己45岁的生日。许多“舒迷”守候在医院外,希望能尽早得到他的消息,更多的人则在世界各地为之遥遥祈福。几乎是在相同时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圣诞、新年假期中因滑
李某强奸案、曾成杰案、唐慧案接连引发公众争议  在任何社会,公民的信心都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是一种易碎品,成之难,毁之易  如果被害人是陪酒女,强奸的危害就更小?日前,清华大学一名法学副教授针对备受关注的北京李某强奸案发表的言论引发巨大争议,尽管他随后公开致歉,但舆论场上的口诛笔伐仍在继续。精通法律的人援引美国联邦证据规则412条规定,强奸案中,被害人性生活史、性生活方面的名声,在强奸案件中不可作为
兰花是一个盲姑娘。  她一岁半时,母亲下班回来,拍着手掌叫兰花,示意兰花跑出门来迎接。兰花兴高采烈地答应,举着胖乎乎的小手,却朝相反的方向跑去。这样好几次后,母亲以为兰花的听力有问题。  摇铃鼓,敲盘子,兰花反应很敏捷,她听见音乐会笑,也能分辨出奶奶、爸爸、妈妈的声音。可是,母亲渐渐发现,兰花的膝盖总是有磕伤的淤青,兰花走路总会被石块或者小凳子绊倒,兰花甚至不知道躲墙,明明前面是墙壁,她也会在走路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扬州红桥有一次盛大的文人雅集。和诗者达7000人,共录得2万多首诗,编辑了300余卷。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基数,这样的文学影响力,现在的微博意见领袖们都望尘莫及。  红桥雅集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场作了《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4首诗,之后余兴未尽,又作《再和卢雅雨四首》。这时的郑板桥已是65岁的老者。红桥雅集为他的人生奏响了最后一个强音。3月的扬州,春风醉人,花香四溢
瓦     这么多年  瓦一直是沉默的  就像我的某些乡亲  只会承受,不会表达     雨水、薄霜或者雪片  一场又一场  瓦是耐心的观众  看着季节盛大的演出  不快乐,也不悲伤     只有春天  也只有春天  躲在瓦缝里的那些草籽  终于憋不住了     几句青色  脱口而出     古色古香的瓦屋顶  此时看上去  竟是一首无题的小令      薄霜      屋顶、草垛和田野  乡村大
8月27日至9月5日,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举行的第11届女垒IE锦赛,着实让中国女垒的姑娘们过了把“明星瘾”。  鲜艳的五星红旗被热情的观众们贴在脸上,摇在手里:欢呼声,喝彩声,锣鼓声响成一片。无论是第一次参加大赛的新人,还是曾征战过雅典奥运会的老兵,都对这一幕幕兴奋不已:“没想到咱中国有这么多垒球迷!”“我还是第一次在赛场听到球迷喊我的名字呢!”    “广播里是在介绍我吗?”    姑娘们受宠若
“唵嘛呢嘛呢叭咪吽……”每次韩红演唱代表作《家乡》的时候,这一段总能引起全场大合唱。这句来源于藏传佛教密宗的祈福语,一直在保佑着韩红的音乐生涯。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有人说,唱歌对藏族人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在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生活的人们,肺活量都很大,所以藏族姑娘都是天生一副清亮的好嗓子。这份天赐的唱歌基因,也流淌在韩红的血液里。  身为歌唱演员的母亲雍西,把唱歌天
用“挽救李娜的职业生涯”来评价卡洛斯的执教并不为过,在李娜职业生涯末期,卡洛斯将其带到世界排名第三,他们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再拿一个大满贯冠军。  在北京的冬训期间,卡洛斯不断对李娜重复着这两句话。“引拍的时候,膝盖不要弯曲。动作要足够伸展,手臂和腰在一个层面上”。其实,他从一年前就已经在强调这些内容了,但要让一个年过30的球员改变早已熟悉的发球动作,对他和李娜来说都不容易。  惯性、逆反、怀疑,他们
勉励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农历马年正月初八,俄罗斯当地时间2月7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  习近平表示,正当祖国人民阖家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之际,你们不远万里,来到索契冬奥会赛场。祖国人民挂念着你们,关注着你们。我这次专程来到索契,为你们鼓劲加油。  习近平表示,我知道,在冬奥会这样的国际大赛前夕,你们会面临不少
每个年轻人初进职场,都梦想自己能像坐火箭一样迅速晋升,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25岁管理一个团队,30岁成为部门主管,35岁当上总经理……无数年轻有为的白领精英们不断挑战和改写着职场平步青云的最快速度。然而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过于顺利的成功本身就埋藏着巨大的隐患。  在老龄化严重、工作压力大的日本,这种隐患正逐渐体现出来。不少早早登上企业管理岗位的人,因缺乏必要的人生磨砺和沟通技巧,无法承受巨大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