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下女儿后,我和先生就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带。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下班都要去父母家。后来单位经常加班,就好长时间没有去看望女儿。女儿两岁生日的时候,我和先生买了玩具和新衣服去看她。哪知道,女儿已经不认得我们了。我们一去抱她,她就哇哇大哭。
女儿慢慢长大了,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一天,我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女儿问:“妈妈,今天放学后是回外婆家还是回你家?”“说什么‘你家’啊,妈妈的家不就是你的家吗?”“对喔!”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妈,将来我长大有小孩后,要买一个大大的房子,让你一起住,这样我的小孩就可以一直住在‘自己’家了。”女儿的话,让我的心痛了很久很久……
一位妈妈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惑: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感觉别人在排斥自己。我努力想搞好关系,想方设法讨好别人,结果总会凭空生出不少烦恼。
这位妈妈说:我的童年没有一点温暖的回忆。我们五个姐妹,我刚断奶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姨家。直到上小学了我才回到了自己家。可是,我却感到家是那样陌生,家里的姐妹抱团欺负我,经常冲我喊:“去,回你姨家去。”我只能想方设法讨好她们。我讨好妈妈,讨好爸爸,不敢提任何要求。有一次,我洗完脸够不到毛巾,看看爸爸看看妈妈,却不敢让他们递给我。后来妈妈说起这件事还说:“就不递给你,看你叫不叫妈妈。”说完还哈哈大笑。我真的非常怨恨她。当时我就想,以后我一定要自己带孩子,绝不当这样的妈妈。
童年缺乏亲情的生活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被遗弃、被伤害,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解析:父母缺位的心理原因
两个案例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的缺位将导致孩子亲情的缺失。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特别是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来说,会造成心理伤害,导致种种心理隐患。
那么,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父母缺位呢?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比如,在欧美和日韩等国,有一种很深的文化观念: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才是对孩子负责。而在我国,历史上就缺乏这样的文化观念。中国古代大户人家以及皇室内,孩子都交给别人养育。即便一般家庭中,也没有非要自己带孩子这样的理念,人们不觉得这对孩子有什么不好。更有甚者,在我国还有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的偏差,人们把养育孩子归为私事,为了所谓的公事,可以不顾孩子,为了所谓的事业,可以放弃孩子。
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
认知心理方面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很多父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亲情缺失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隐患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前面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妈妈对亲情缺失的不利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认识到,亲情对亲子双方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
人格心理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年轻父母是我国的第一批独生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被父母全方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应有的自我责任感,缺乏对生活应有的担当。当这批年轻人自身也成为父母之后,他们没有建立起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感,很容易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人。
心理对策: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
不错,人生有许多事业,但是,难道养育孩子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吗?父母怎样才能做到不缺位,怎样才能做好养育孩子这项事业呢?
主动进行认知调节,解决好认识问题
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危害。父母一旦深刻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危害,就比较容易避免为了一时的省心而疏忽对孩子的关心。
认识到养育孩子对父母的意义。孩子是上苍给我们的恩典和礼物,做父母是天赐的自我完善的机缘。学习做父母,亲自养育孩子,这个过程对一个人心理的健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认识到危害,认识到意义,进而就要认识到,给孩子亲情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是责任,就要恪尽职守。
积极进行行为调节,解决好操作问题
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多与孩子说说话。如果有必要,父母在哺乳期宁可暂时放弃工作,也要保证自己带孩子。
请祖辈来家里带孩子。如果确实需要祖辈帮助,可以请祖辈来家里帮助带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哪怕再辛苦,晚上也一定要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睡。
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如果需要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养,千万不能把孩子扔给祖辈就不闻不问,不管不看。如果两家相距不远,早上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晚上尽量接回孩子,保证晚上还有足够的亲子接触机会。如果两家相距很远,不能一天一接送,父母一定要经常去看孩子,周末要尽力把孩子接回来。
外出打工也要亲情不缺位。外出打工应尽量就近,经常回来看看,避免与孩子长期分离。带着孩子去另一个城市生活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已经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了。此外,父母还要创造条件增进和孩子的联系。只要有心,办法总是有的,实在难以经常和孩子见面,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别忘了给孩子传递一份亲情。
做好祖辈的心理工作。不管哪种情况,只要需要祖辈帮助养育孩子,父母都要经常和祖辈沟通,表达自己对祖辈帮忙养育孩子辛苦的理解,经常交流养育孩子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如果发现祖辈过于宠爱孩子或有其他问题,要耐心和祖辈商量,以便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家教的合力。
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不管哪种情况,如果不能亲自带孩子,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父母难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亲子沟通,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被父母抛弃感”,最大限度地减少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心理暗伤,最大限度地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女儿慢慢长大了,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一天,我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女儿问:“妈妈,今天放学后是回外婆家还是回你家?”“说什么‘你家’啊,妈妈的家不就是你的家吗?”“对喔!”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妈,将来我长大有小孩后,要买一个大大的房子,让你一起住,这样我的小孩就可以一直住在‘自己’家了。”女儿的话,让我的心痛了很久很久……
一位妈妈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惑: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感觉别人在排斥自己。我努力想搞好关系,想方设法讨好别人,结果总会凭空生出不少烦恼。
这位妈妈说:我的童年没有一点温暖的回忆。我们五个姐妹,我刚断奶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姨家。直到上小学了我才回到了自己家。可是,我却感到家是那样陌生,家里的姐妹抱团欺负我,经常冲我喊:“去,回你姨家去。”我只能想方设法讨好她们。我讨好妈妈,讨好爸爸,不敢提任何要求。有一次,我洗完脸够不到毛巾,看看爸爸看看妈妈,却不敢让他们递给我。后来妈妈说起这件事还说:“就不递给你,看你叫不叫妈妈。”说完还哈哈大笑。我真的非常怨恨她。当时我就想,以后我一定要自己带孩子,绝不当这样的妈妈。
童年缺乏亲情的生活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被遗弃、被伤害,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解析:父母缺位的心理原因
两个案例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的缺位将导致孩子亲情的缺失。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特别是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来说,会造成心理伤害,导致种种心理隐患。
那么,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父母缺位呢?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比如,在欧美和日韩等国,有一种很深的文化观念: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才是对孩子负责。而在我国,历史上就缺乏这样的文化观念。中国古代大户人家以及皇室内,孩子都交给别人养育。即便一般家庭中,也没有非要自己带孩子这样的理念,人们不觉得这对孩子有什么不好。更有甚者,在我国还有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的偏差,人们把养育孩子归为私事,为了所谓的公事,可以不顾孩子,为了所谓的事业,可以放弃孩子。
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
认知心理方面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说,很多父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亲情缺失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隐患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前面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妈妈对亲情缺失的不利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认识到,亲情对亲子双方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
人格心理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年轻父母是我国的第一批独生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被父母全方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应有的自我责任感,缺乏对生活应有的担当。当这批年轻人自身也成为父母之后,他们没有建立起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感,很容易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人。
心理对策: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
不错,人生有许多事业,但是,难道养育孩子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吗?父母怎样才能做到不缺位,怎样才能做好养育孩子这项事业呢?
主动进行认知调节,解决好认识问题
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危害。父母一旦深刻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危害,就比较容易避免为了一时的省心而疏忽对孩子的关心。
认识到养育孩子对父母的意义。孩子是上苍给我们的恩典和礼物,做父母是天赐的自我完善的机缘。学习做父母,亲自养育孩子,这个过程对一个人心理的健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认识到危害,认识到意义,进而就要认识到,给孩子亲情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是责任,就要恪尽职守。
积极进行行为调节,解决好操作问题
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多与孩子说说话。如果有必要,父母在哺乳期宁可暂时放弃工作,也要保证自己带孩子。
请祖辈来家里带孩子。如果确实需要祖辈帮助,可以请祖辈来家里帮助带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哪怕再辛苦,晚上也一定要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睡。
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如果需要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养,千万不能把孩子扔给祖辈就不闻不问,不管不看。如果两家相距不远,早上把孩子送到祖辈家里,晚上尽量接回孩子,保证晚上还有足够的亲子接触机会。如果两家相距很远,不能一天一接送,父母一定要经常去看孩子,周末要尽力把孩子接回来。
外出打工也要亲情不缺位。外出打工应尽量就近,经常回来看看,避免与孩子长期分离。带着孩子去另一个城市生活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已经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了。此外,父母还要创造条件增进和孩子的联系。只要有心,办法总是有的,实在难以经常和孩子见面,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别忘了给孩子传递一份亲情。
做好祖辈的心理工作。不管哪种情况,只要需要祖辈帮助养育孩子,父母都要经常和祖辈沟通,表达自己对祖辈帮忙养育孩子辛苦的理解,经常交流养育孩子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如果发现祖辈过于宠爱孩子或有其他问题,要耐心和祖辈商量,以便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家教的合力。
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不管哪种情况,如果不能亲自带孩子,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父母难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亲子沟通,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被父母抛弃感”,最大限度地减少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心理暗伤,最大限度地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