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亟需完善,因此,应分析高职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符合高职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并提出改革高职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素质;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具备起码的信息素质是高职学生接受终身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不容乐观,其内容和方式需要有所改进,才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信息素质教育尚未引起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大学教育开始普遍设立文检课,但内容基本上限于图书馆的利用和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才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但开课率很低,开课时间、班级普遍较少。
对信息素质教育概念缺乏全面认识,以文检课代替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是一个分层次、多元化的概念,对国民的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有关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利用等信息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还应包括合理合法地获取与利用信息的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价值观念的启发、个人信息潜能的挖掘、健康信息心理的引导等。信息素质教育应根据社会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仅局限于“入馆教育”和文检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开设只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重视的是信息技能的培养,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教育不是仅靠文检课就能做到的,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形成,并通过实践不断强化,这就需要文检课以外的教育环节予以关注和配合。
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比较单调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分两类:一是采取参观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入馆教育,二是讲授文献检索课,包括课堂讲解和上机实习,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性。
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成员单一我国文献检索课教师队伍成员基本上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使教学难以向更深入的层次发展,而且实践性不够强。
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信息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设施,一是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二是信息设备落后,其数量远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框架。该标准描述了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个体应具备的能力:(1)确定信息需求的范围;(2)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3)评判性地评估信息及信息源;(4)将获取的信息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5)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6)正确理解与信息利用相关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能够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内容,强调获取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公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达到以下目的: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思想观念以及灵敏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上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现象从信息的角度加以理解、感受及评价的能力,它决定人的信息行为,影响人的信息行为效果。通过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信息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首先能定义与形成信息需求,其次要能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了解获取信息的费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并能对所需信息内容与范围进行重新评价。
使学生具备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与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必要时改进检索策略;获得、记录、
管理信息与信息源。
使学生具备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的能力包括具备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能为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形成最初的标准;能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入个人价值体系;能通过与个人、相关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修订初始的查询。
使学生具备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能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能有效地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要使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并对引用的成果表示感谢。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应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标准,以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为核心,打破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引起领导和全校师生的重视
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领导是决策的关键目前,各个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不平衡与领导层的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有极大的关系。主要承担信息素质教育任务的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信息素质教育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位置。
加强宣传引导,使全校师生正确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理念的教育,将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合理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信息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强化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读者培训,重点讲解图书馆利用,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文献基本分类科目以及目录、索引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使学生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掌握信息利用的基本技能,激发对信息需求的欲望。一年级的大学生还应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包括信息学和基本文献学知识,以及信息政策、信息法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检索方法和技巧,要结合专业进行实践,强化信息需求、信息价值观念,提高信息资源分析、综合与利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独立工作、独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是通过专业素质的提高体现的,因此高职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相关的教学和实习内容,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拓展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在专业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丰富教学方式和途径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应该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形式,信息科学基础、信息道德知识、文献基础知识、检索基本知识等内容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参观指导图书馆的利用需要有直观的感受,必须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各个馆室,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座培训数据库使用、专题检索、论文写作可以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培训。
宣传熏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培养信息素质,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各类活动,如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组织专题社会调研活动,策划专业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竞赛,举办技能学习成果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使信息教育普及化、科学化,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表明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这也是高职院校难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人才,保证有合格的信息素质课程教师;另一方面,应建立全员培训措施,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培训、数字资源检索和应用培训、情报服务能力培训等,使图书馆员掌握必要的图书情报学科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194-196.
[2]王彩.中外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比较[J].江西图书馆学报,2005,(3):118-120.
[3]李春光.从美国信息素质标准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改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91-92.
[4]刘梦溪.文检课为核心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型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7,(2):49-50.
作者简介:
韩玲(1969—),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李其港(1966—),男,副教授,现任职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素质;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具备起码的信息素质是高职学生接受终身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不容乐观,其内容和方式需要有所改进,才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信息素质教育尚未引起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大学教育开始普遍设立文检课,但内容基本上限于图书馆的利用和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才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但开课率很低,开课时间、班级普遍较少。
对信息素质教育概念缺乏全面认识,以文检课代替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是一个分层次、多元化的概念,对国民的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有关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利用等信息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还应包括合理合法地获取与利用信息的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价值观念的启发、个人信息潜能的挖掘、健康信息心理的引导等。信息素质教育应根据社会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仅局限于“入馆教育”和文检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开设只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重视的是信息技能的培养,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教育不是仅靠文检课就能做到的,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形成,并通过实践不断强化,这就需要文检课以外的教育环节予以关注和配合。
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比较单调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分两类:一是采取参观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入馆教育,二是讲授文献检索课,包括课堂讲解和上机实习,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性。
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成员单一我国文献检索课教师队伍成员基本上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使教学难以向更深入的层次发展,而且实践性不够强。
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信息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设施,一是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二是信息设备落后,其数量远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框架。该标准描述了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个体应具备的能力:(1)确定信息需求的范围;(2)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3)评判性地评估信息及信息源;(4)将获取的信息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5)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6)正确理解与信息利用相关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能够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内容,强调获取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公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达到以下目的: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思想观念以及灵敏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上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现象从信息的角度加以理解、感受及评价的能力,它决定人的信息行为,影响人的信息行为效果。通过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信息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首先能定义与形成信息需求,其次要能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了解获取信息的费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并能对所需信息内容与范围进行重新评价。
使学生具备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与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必要时改进检索策略;获得、记录、
管理信息与信息源。
使学生具备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的能力包括具备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能为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形成最初的标准;能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入个人价值体系;能通过与个人、相关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修订初始的查询。
使学生具备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能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能有效地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要使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并对引用的成果表示感谢。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应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标准,以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为核心,打破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引起领导和全校师生的重视
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领导是决策的关键目前,各个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不平衡与领导层的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有极大的关系。主要承担信息素质教育任务的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信息素质教育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位置。
加强宣传引导,使全校师生正确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理念的教育,将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合理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信息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强化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读者培训,重点讲解图书馆利用,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文献基本分类科目以及目录、索引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使学生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掌握信息利用的基本技能,激发对信息需求的欲望。一年级的大学生还应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包括信息学和基本文献学知识,以及信息政策、信息法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检索方法和技巧,要结合专业进行实践,强化信息需求、信息价值观念,提高信息资源分析、综合与利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独立工作、独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是通过专业素质的提高体现的,因此高职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相关的教学和实习内容,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拓展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在专业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丰富教学方式和途径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应该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形式,信息科学基础、信息道德知识、文献基础知识、检索基本知识等内容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参观指导图书馆的利用需要有直观的感受,必须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各个馆室,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座培训数据库使用、专题检索、论文写作可以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培训。
宣传熏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培养信息素质,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各类活动,如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组织专题社会调研活动,策划专业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竞赛,举办技能学习成果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使信息教育普及化、科学化,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表明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这也是高职院校难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人才,保证有合格的信息素质课程教师;另一方面,应建立全员培训措施,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培训、数字资源检索和应用培训、情报服务能力培训等,使图书馆员掌握必要的图书情报学科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194-196.
[2]王彩.中外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比较[J].江西图书馆学报,2005,(3):118-120.
[3]李春光.从美国信息素质标准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改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91-92.
[4]刘梦溪.文检课为核心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型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7,(2):49-50.
作者简介:
韩玲(1969—),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李其港(1966—),男,副教授,现任职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