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学习,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美术形式表现、读图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本文将以中学美学教育现状,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育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实践
引言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艺术鉴赏素质,也关系到高中美术教学的成效。美术作品通过多种类别、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美的表达,审美能力顾名思义,就是看待“美”、审视“美”、理解“美”的一种能力和技巧,它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看”去感受现实,并通过媒材和技术如何去创作作品,结合社会文化加以理解和鉴赏,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随着审美能力的推进提高也对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达成和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根據相关了解和一些地州学校的调研发现,就我省而言部分学校所开展的美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当前存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育意义的解读不到位,导致教师在课堂中难以明确教学目标和信心,随意性很大,简单认知敷衍了事,有大概的理论性知识吸收,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存在的情感体验和美育认知,从而导致学生只有肤浅的美术相关知识,但无法进行准确运用,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明确的审美意识。教学手段单一,对于审美知识的接收过于机械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散,很多学校老师及学生在美术教学与学习方面的认知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普片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设施的缺乏,无法真正实现对于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积极改变观念,加大对美育的意义和认识,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的深远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育中十分重要,这有关学生将来自身的多方面发展及个人素养,而高中美术的美育培养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给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和任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中,重视对一个人品格、情操的教育甚至远远超过专业知识传授,一个学生可以愚钝但不能品行败坏,当代的教育中也应当继承这种思想,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用勤奋弥补,可以另辟蹊径,但是思想道德一旦跑偏滑坡,只会造成破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思想在交流碰撞,学生难以避免地要面对各种情况,正确的精神价值教育尤为重要。美育和审美培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教师的教育建立在纯粹的环境中,但学生终将面对更复杂的环境,高中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也教会学生用善良、积极、阳光的视角看待事物,终归是一种品德的教育和行为的引导。通过美术作品能够了解蕴含的丰富资源,如美术史、历史,地理、美术现象,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信息,学科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三、如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核心素养
(一)鉴赏课中美育品德审美能力并进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建构好教学摸式,促使学生能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潜移默化的养成审美能力,构建品德养成。为了能够将美术课程对艺术素养的塑造作用充分发挥,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所注重,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养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围绕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认识,过程与方法的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养。还可采用校内外相结合开设行为体验、技能培养、审美素养等课程形式,有效地使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解到每一次的课堂实践当中去。
以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战争与和平》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时可以分三个板块:
板块一:战争与美术,选择作品《长城》(建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 (雕刻艺术),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通过小组探究学习、问题构建深入了解分析,要鼓励学生思考交流互动,合作式探究:教师引导启发:战争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见证战争历史,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更理性地认识战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作品到今天还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板块二:反思战争:选择作品《南京大屠杀》《原爆图》《内战的预言》《格尔尼卡》,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形式、技巧、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思考,独立分析、讨论、评价、教师总结等环节进行教学。拓展出作品内涵、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归纳: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促使一些艺术家对战争反思,从而创造出许多真正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警示,更体现了艺术家对和平的渴望和呼吁。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着战争的发生,从而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发展。 板块三:和平的祈祷:作品 《和平鸽》《开国大典》《和平大钟》 ,感受作品中美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家怎样表现对和平的呼吁,人们在维护和平,祈祷和平。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人类社会的美,伟大祖国的美。课后创作体验:完成一幅以《和平》为主题的构思、谈谈创作思路。
本课作品赏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社会进程中战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美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在人们的思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艺术语音诸方面了解艺术家极具情感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更深刻地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让我们更加热爱珍惜今天的和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建设起富强民主的国家。美术作品鉴赏中存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鉴赏方式不同的视角进行审美互动,并在同学间相互阐述的形式下,实现思维上的碰撞, (二)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灿烂文化热爱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通过艺术美对自然美的感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生态环境的美,追寻人与自然生态相处的和谐美,找到情感共鸣点,崇敬大自然到补偿自然,成为美的保护者和创造者,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例如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云南居住着26个民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不同民族的生活照、大自然美丽风光、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照片,让学生有初步感知,从而引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彝绣、年画、剪纸、竹编、泥塑、皮影、民族服饰、陶瓷等,认真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家乡你见到哪些类型?并将其归类。
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知道:千百年来,一大批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对壮美河山、自然生态进行讴歌和赞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具有寓意性和象征的民间艺术有着极强的道德感染力。体验民间美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中的积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间美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运用。通过民间美术的了解认识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结合教学鼓励学生多观察我们的生活,到博物館、美术馆多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三)能力拓展体验美创造美
想象思维是美术创造的重要思维模式,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思维也要进行训练,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思维模式中寻求美术的真谛,也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命题,例如:“风、云、水”的表现,让学生体验怎样用线条来表现,可以是具象、抽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可以将风、云、水结合,也可以借助龙来展现风雨云,就像用凤凰表现火一样,充分表现内心感受,通过想象可以创作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可以给欣赏的人们带来很多与众不同的感觉。想象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较强的美术功底做为基础,美术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做为支撑。教师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和锻炼,通过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标。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泥塑、剪纸、民间绣品等,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结语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对美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操都得到提高和锻炼。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实现目标导向,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愉悦感受,培养学生全面素养。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美育是审美、情操、心灵的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詹蓉.践行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案例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1
[2]尹吉男.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必修).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7
[3]朱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34-35.
[4] 马洪妍.探讨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众文艺.2021,(11)
关键词:美育培养;核心素养;教育实践
引言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艺术鉴赏素质,也关系到高中美术教学的成效。美术作品通过多种类别、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美的表达,审美能力顾名思义,就是看待“美”、审视“美”、理解“美”的一种能力和技巧,它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看”去感受现实,并通过媒材和技术如何去创作作品,结合社会文化加以理解和鉴赏,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随着审美能力的推进提高也对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达成和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根據相关了解和一些地州学校的调研发现,就我省而言部分学校所开展的美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当前存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育意义的解读不到位,导致教师在课堂中难以明确教学目标和信心,随意性很大,简单认知敷衍了事,有大概的理论性知识吸收,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存在的情感体验和美育认知,从而导致学生只有肤浅的美术相关知识,但无法进行准确运用,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明确的审美意识。教学手段单一,对于审美知识的接收过于机械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散,很多学校老师及学生在美术教学与学习方面的认知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普片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设施的缺乏,无法真正实现对于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积极改变观念,加大对美育的意义和认识,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的深远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育中十分重要,这有关学生将来自身的多方面发展及个人素养,而高中美术的美育培养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给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和任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中,重视对一个人品格、情操的教育甚至远远超过专业知识传授,一个学生可以愚钝但不能品行败坏,当代的教育中也应当继承这种思想,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用勤奋弥补,可以另辟蹊径,但是思想道德一旦跑偏滑坡,只会造成破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思想在交流碰撞,学生难以避免地要面对各种情况,正确的精神价值教育尤为重要。美育和审美培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教师的教育建立在纯粹的环境中,但学生终将面对更复杂的环境,高中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也教会学生用善良、积极、阳光的视角看待事物,终归是一种品德的教育和行为的引导。通过美术作品能够了解蕴含的丰富资源,如美术史、历史,地理、美术现象,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信息,学科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三、如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核心素养
(一)鉴赏课中美育品德审美能力并进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建构好教学摸式,促使学生能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潜移默化的养成审美能力,构建品德养成。为了能够将美术课程对艺术素养的塑造作用充分发挥,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所注重,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养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围绕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认识,过程与方法的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养。还可采用校内外相结合开设行为体验、技能培养、审美素养等课程形式,有效地使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解到每一次的课堂实践当中去。
以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战争与和平》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时可以分三个板块:
板块一:战争与美术,选择作品《长城》(建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 (雕刻艺术),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通过小组探究学习、问题构建深入了解分析,要鼓励学生思考交流互动,合作式探究:教师引导启发:战争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见证战争历史,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更理性地认识战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作品到今天还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板块二:反思战争:选择作品《南京大屠杀》《原爆图》《内战的预言》《格尔尼卡》,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形式、技巧、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思考,独立分析、讨论、评价、教师总结等环节进行教学。拓展出作品内涵、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归纳: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促使一些艺术家对战争反思,从而创造出许多真正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警示,更体现了艺术家对和平的渴望和呼吁。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着战争的发生,从而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发展。 板块三:和平的祈祷:作品 《和平鸽》《开国大典》《和平大钟》 ,感受作品中美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家怎样表现对和平的呼吁,人们在维护和平,祈祷和平。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人类社会的美,伟大祖国的美。课后创作体验:完成一幅以《和平》为主题的构思、谈谈创作思路。
本课作品赏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社会进程中战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美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在人们的思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艺术语音诸方面了解艺术家极具情感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更深刻地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让我们更加热爱珍惜今天的和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建设起富强民主的国家。美术作品鉴赏中存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鉴赏方式不同的视角进行审美互动,并在同学间相互阐述的形式下,实现思维上的碰撞, (二)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灿烂文化热爱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通过艺术美对自然美的感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生态环境的美,追寻人与自然生态相处的和谐美,找到情感共鸣点,崇敬大自然到补偿自然,成为美的保护者和创造者,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例如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云南居住着26个民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不同民族的生活照、大自然美丽风光、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照片,让学生有初步感知,从而引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彝绣、年画、剪纸、竹编、泥塑、皮影、民族服饰、陶瓷等,认真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家乡你见到哪些类型?并将其归类。
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知道:千百年来,一大批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对壮美河山、自然生态进行讴歌和赞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具有寓意性和象征的民间艺术有着极强的道德感染力。体验民间美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中的积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间美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运用。通过民间美术的了解认识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结合教学鼓励学生多观察我们的生活,到博物館、美术馆多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三)能力拓展体验美创造美
想象思维是美术创造的重要思维模式,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思维也要进行训练,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思维模式中寻求美术的真谛,也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命题,例如:“风、云、水”的表现,让学生体验怎样用线条来表现,可以是具象、抽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可以将风、云、水结合,也可以借助龙来展现风雨云,就像用凤凰表现火一样,充分表现内心感受,通过想象可以创作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可以给欣赏的人们带来很多与众不同的感觉。想象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较强的美术功底做为基础,美术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做为支撑。教师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和锻炼,通过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标。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泥塑、剪纸、民间绣品等,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结语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对美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操都得到提高和锻炼。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实现目标导向,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愉悦感受,培养学生全面素养。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美育是审美、情操、心灵的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詹蓉.践行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案例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1
[2]尹吉男.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必修).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7
[3]朱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34-35.
[4] 马洪妍.探讨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众文艺.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