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平面设计的现代主义已成为了主导全球的国际风格,并逐渐趋向成熟化,本文对艾普里尔·格莱曼设计作品所采用的版面编排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艾普里尔·格莱曼设计里所反映出来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与艺术创造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平面设计 后现代主义 版面编排 艾普里尔·格莱曼
艾普里尔·格莱曼曾说过艺术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字时代她是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她的作品无论从哪个时间去欣赏都是一种艾普里尔·格莱曼艺术的经典,而当下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缺乏个性,没有创意,在编排上似乎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在3G时代更是没有感受到在视觉上的冲击力,没有跟上新媒体时代。本文解读艾普里尔·格莱曼经典作品,从中得到设计理念,给如今的设计带来新的启示。平面设计经历了时间与改革从而慢慢地突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并且已经在设计领域成为了主流形象。
一 艾普里尔·格莱曼作品的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满足心理要求,为丰富视觉上的效果采用了装饰手法,这是对历史性、国际主义的装饰性、现代主义的折衷发展。它将后人文主义风格融合在一起,中心意义是否定“少则多”,这是由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减少主义风格。新浪潮平面设计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威利·孔茨、艾普里尔·格莱曼、丹·佛里德曼、沃夫根·魏纳特等,在技术色彩、印刷资料、影视图像的综合使用、重叠使用形象、数码平面排版、数码点字体设计上都是先驱。艾普里尔·格莱曼在交互式设计、动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都十分活跃。她所设计的内容有交互式项目、网站设计、商业电视、包装、信纸和标志设计等。她将动画、书法、铅笔、美术作品、视频图像和静态摄影相结合,将电子媒体和多种视觉融合在一起。她对视觉美感双重性和传达功能十分重视,她的设计具有个性化、自由化、趣味性和动感性,使用批示性符号和方向感的线条,对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进行对比,具有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穿透力,设计方法采用透明度增减、加轮廓线、淡出、消退、重叠、拼贴的形式,极其富有层次感。她的作品多采用手绘元素,在设计里运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在她的作品中所创作的二维平面有三维空间的错觉。因此美国平面艺术协会将终生成就金质奖章颁发给她。
格莱曼是最早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设计的人之一,1986年就开始计算机的期刊设计。但无论计算机发展的有多快,她仍然使用手绘元素。手绘元素使版面更活跃,弥补了计算机的冰冷感,带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是儿时表达乐趣与情感的方式。格莱曼还善于要运用富有动势的元素,在格莱曼的设计里经常出现有生命力的几何图形、批示性的符号、有方向感的曲线和斜线,在版面里具有运动的趋势。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出具有运动趋势的设计,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在格莱曼的作品中靠的是直觉,采用了自由式版面编排。她的版面编排与过去死板、严格的瑞士网格构成了对比,与现代的有序化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1994年由某印刷公司所出版的设计图中有一条大鱼所吐出来的泡泡全部是字母组成,钓鱼人与鱼相比显得相当渺小,让人看到了幽默感。在版面里,照片、块面、线条、符号、数字、字母穿插编排,有的文字斜排,有的竖排,有的横排,突出了自由的编排特点。格莱曼在进行编排时进行的是二维平面方法,但在她的设计中所使用的技巧给人一种三维深度错视空间的感觉。摄影家杰米·奥格斯与她合作进行的摄影作品带来了强烈的空间感。在她的设计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错视空间感觉,将重叠、穿插在设计作品中来显现三维空间效果,也有很多元素的穿插,似浮在空间中,令人感觉真实可信。每个元素没有固定的比例大小,透视也是近大远小,给人一种错视。形成了三维错视空间。在文字编排上为实现节奏感而采用了阶梯式方式,斜线与阶梯式的文字编排和不同形状形成了版面的动势。在1980年,格莱曼在某广告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字段落看似如台阶一样,中间的距离有规律的错开,具有规律性和节奏感。
格莱曼所使用的色彩明确、大胆而独特,对比强烈,她常用的是桃色、栗色、暗紫色、蓝色和青绿色等明亮颜色。1999年的作品《太空中的物体》在颜色上运用了绿色与桃色。1987年的《工作空间》运用了多种色彩有黄色、蓝色、绿色和红色,其色彩搭配鲜明,更是在同一年的《太平洋浪潮》作品中大多采用了玫红色,其中白色、黑色与黄色、玫红色的色彩对比更为大胆特别,有很小的栗色和蓝色,色彩印象表现强烈,具有独特的抽象形式。
格莱曼为了使版面更加具有层次感使用了肌理对比。版面里运用到肌理会使版面更有纵深层次感,不同的纹理会让观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具有较强的画面冲击力。肌理组织运用合理可以增强动势、纵深感与透视感,层次丰富。
二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达功能强大、明快、简洁的现代风格在全球开始蔓延,国际风格达到了鼎盛状态,它的影响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成为了历史的先例。在20世纪平面主流风格中,国际风格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此时新的生命又在重新开始萌动。以下是几位后现代主义的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例证。
罗伯特·玛辛在60年代的法国所创造的平面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法国人天生具有艺术、浪漫和感性,所以功能至上、理性的风格在法国根本不适合,而正是因为这样使罗伯特·玛辛的作品掀起了新的法国气息。他所表现的特点是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编排,没有规则性。在他看来,设计师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文字与图形的编排,在版面上的编排设计多是与整体的表达创意有关,并不是单一的编排原则。在《勇敢的女高音》里玛辛设计的内页便是将图文形成融洽的关系,进行混排。玛辛的设计中文字不仅是符号更是视觉上构成美感的元素,多变的字体体现出了“女高音”的冲击力和爆发力。玛辛的作品体现了法国艺术的生动,更是审美与传播相结合的典范。
国际风格在六七十年代成为了主流,因此现代主义设计师提西、盖斯布勒、玛辛等成为了与潮流不符的人。由于他们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设计意义,即使与潮流不一样也有其艺术价值所在。因此,提西、盖斯布勒、和玛辛成为后现代设计的先驱。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设计师,设计思维都有创新和突破。为了找到设计上的突破口,难忍一成不变的国际风格,很多设计师都想要在艺术与功能上找到新的切入点。瑞士的斯蒂夫·盖斯布勒设计师设计某制药公司中的广告,一反清晰平衡、严谨理性的视觉特征,用很强烈的视觉效果,畸变的字体形状,具有旋涡动感的结构,突破一贯坚持的纵横结构的国际风格。盖斯布勒所设计的旅游服务作品,在它的作品里使用的图形类似交通工具的打散和切分,并进行了浓淡时间、疏密有致、大小有序的组合,而且有频闪效果,好像飞驰的车辆,与旅游项目的舒适、快捷很接近。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在国际风格里感受到难得的活性和动感。
瑞士的罗斯玛利·提西设计师的特点是字体的多样化和装饰性,全面的反对国际风格。在提西设计的作品里,与国际风格所追求的简化字体、去除装饰、统一字体,强化字体的通俗易懂有很大的区别,提西所设计的作品里充分的进行了字体的变化和装饰,让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这样所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对文字的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其视觉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却给人们带来了视觉方面的兴奋,让人们对作品更加的关注,这种视觉效果更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大家更加的关注作品。
绘画艺术为平面设计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从俄罗斯、荷兰所构成的主义,与平面设计风格相对应。波普艺术带动了绘画思潮在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动思想。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波普艺术带来了新的国际性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萌发于英国的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美国。它是一个探讨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联系的艺术运动。它将抽象艺术里的冷漠和空洞推翻了,变成了具有符号化具体、生动、意义的社会形象,追求明艳、通俗、时尚的形式趣味。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曾说过波普艺术的特点是为大企业式的、有魅力、骗人的、性感的、浮华的、年轻的、大量生产的、低廉的、易忘的、短暂的和普及的。在这种艺术的环境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平面设计作品来反对现代主义,这些作品的特征是通俗易懂的寓意、明快艳丽的色彩、生动自然的形象,因此在充满了机械、冷漠、呆板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里增加了新的色彩和形象。
后现代平面设计运动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含义,而且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主要是某一地区或一些设计师群体对设计上的尝试和探索,总体上多样化和松散化。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批判艺术性、多元性和缺乏生动性的国际主义风格,提倡装饰主义和形式主义。它表现出了对艺术方面的宽容,在功能与艺术的问题上也没有对功能进行完全的否定,用“少则乏味”的后现代设计作品原则与“少则多”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进行对比与比较,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里就将国际主义的机械、冷漠、呆板设计气息一扫而光,对设计师的个性做了突出的表现,对“计算的理性”或“工具的理性”提出反对的意见,追求无法准确测定、不可预测和无目的性的抒情价值。作品里很容易能看出人类在作品的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性。后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欧洲与美国怀旧派平面设计运动、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小组的活动、美国与瑞士的新浪派平面设计运动等,将多姿多彩的后现代设计运动面貌全面的展示出来。
中国的平面设计也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变革,引发了创意上的高潮。而现在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艺术化、大众化、民族化、个性化的作品越来越多,给中国的平面设计中带来了新鲜气息。
后现代主义平面的设计越来越丰富,对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的风格都是对立的态度,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原则;在这里有展现人类创造活力、强调随意性与本能的,有推崇本土民俗风情的,有怀旧复古的,有追求活跃明艳的大众品位的,有提倡艺术至上的等,后现代主义设计处于成长期,所以对它的评价都还太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为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期待。
三 结语
平面设计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它通过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要求设计师在组织知识性信息和视觉信息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经典设计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还要展望未来立足于现实。在网络发展的如此迅猛的时刻,新型的媒体也在不断进行整合、提升和出现,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平面设计在当今的这个年代,它不单只是简单元素的拼接,也不单只是计算机的“制造品”,它是设计自己的思想和内容,更加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与新媒体更加的贴近。后现代主义设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和发展的设计脚步。
参考文献:
[1] 高亚加:《从平面走向立体》(上),《包装世界》,2001年第1期。
[2] 黄婷:《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研究》,《包装工程》,2011年第10期。
[3] 左明:《中国画的装饰性对平面设计影响探微》,《硅谷》,2008年第3期。
[4] 杨帅、熊兴福:《负面情感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包装工程》,2011年第18期。
[5] 杨东旭:《论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特征》,《工业设计》,2011年第5期。
(郑隆慧,平顶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关键词:平面设计 后现代主义 版面编排 艾普里尔·格莱曼
艾普里尔·格莱曼曾说过艺术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字时代她是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她的作品无论从哪个时间去欣赏都是一种艾普里尔·格莱曼艺术的经典,而当下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缺乏个性,没有创意,在编排上似乎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在3G时代更是没有感受到在视觉上的冲击力,没有跟上新媒体时代。本文解读艾普里尔·格莱曼经典作品,从中得到设计理念,给如今的设计带来新的启示。平面设计经历了时间与改革从而慢慢地突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并且已经在设计领域成为了主流形象。
一 艾普里尔·格莱曼作品的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满足心理要求,为丰富视觉上的效果采用了装饰手法,这是对历史性、国际主义的装饰性、现代主义的折衷发展。它将后人文主义风格融合在一起,中心意义是否定“少则多”,这是由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减少主义风格。新浪潮平面设计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威利·孔茨、艾普里尔·格莱曼、丹·佛里德曼、沃夫根·魏纳特等,在技术色彩、印刷资料、影视图像的综合使用、重叠使用形象、数码平面排版、数码点字体设计上都是先驱。艾普里尔·格莱曼在交互式设计、动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都十分活跃。她所设计的内容有交互式项目、网站设计、商业电视、包装、信纸和标志设计等。她将动画、书法、铅笔、美术作品、视频图像和静态摄影相结合,将电子媒体和多种视觉融合在一起。她对视觉美感双重性和传达功能十分重视,她的设计具有个性化、自由化、趣味性和动感性,使用批示性符号和方向感的线条,对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进行对比,具有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穿透力,设计方法采用透明度增减、加轮廓线、淡出、消退、重叠、拼贴的形式,极其富有层次感。她的作品多采用手绘元素,在设计里运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在她的作品中所创作的二维平面有三维空间的错觉。因此美国平面艺术协会将终生成就金质奖章颁发给她。
格莱曼是最早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设计的人之一,1986年就开始计算机的期刊设计。但无论计算机发展的有多快,她仍然使用手绘元素。手绘元素使版面更活跃,弥补了计算机的冰冷感,带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是儿时表达乐趣与情感的方式。格莱曼还善于要运用富有动势的元素,在格莱曼的设计里经常出现有生命力的几何图形、批示性的符号、有方向感的曲线和斜线,在版面里具有运动的趋势。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出具有运动趋势的设计,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在格莱曼的作品中靠的是直觉,采用了自由式版面编排。她的版面编排与过去死板、严格的瑞士网格构成了对比,与现代的有序化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1994年由某印刷公司所出版的设计图中有一条大鱼所吐出来的泡泡全部是字母组成,钓鱼人与鱼相比显得相当渺小,让人看到了幽默感。在版面里,照片、块面、线条、符号、数字、字母穿插编排,有的文字斜排,有的竖排,有的横排,突出了自由的编排特点。格莱曼在进行编排时进行的是二维平面方法,但在她的设计中所使用的技巧给人一种三维深度错视空间的感觉。摄影家杰米·奥格斯与她合作进行的摄影作品带来了强烈的空间感。在她的设计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错视空间感觉,将重叠、穿插在设计作品中来显现三维空间效果,也有很多元素的穿插,似浮在空间中,令人感觉真实可信。每个元素没有固定的比例大小,透视也是近大远小,给人一种错视。形成了三维错视空间。在文字编排上为实现节奏感而采用了阶梯式方式,斜线与阶梯式的文字编排和不同形状形成了版面的动势。在1980年,格莱曼在某广告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字段落看似如台阶一样,中间的距离有规律的错开,具有规律性和节奏感。
格莱曼所使用的色彩明确、大胆而独特,对比强烈,她常用的是桃色、栗色、暗紫色、蓝色和青绿色等明亮颜色。1999年的作品《太空中的物体》在颜色上运用了绿色与桃色。1987年的《工作空间》运用了多种色彩有黄色、蓝色、绿色和红色,其色彩搭配鲜明,更是在同一年的《太平洋浪潮》作品中大多采用了玫红色,其中白色、黑色与黄色、玫红色的色彩对比更为大胆特别,有很小的栗色和蓝色,色彩印象表现强烈,具有独特的抽象形式。
格莱曼为了使版面更加具有层次感使用了肌理对比。版面里运用到肌理会使版面更有纵深层次感,不同的纹理会让观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具有较强的画面冲击力。肌理组织运用合理可以增强动势、纵深感与透视感,层次丰富。
二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达功能强大、明快、简洁的现代风格在全球开始蔓延,国际风格达到了鼎盛状态,它的影响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成为了历史的先例。在20世纪平面主流风格中,国际风格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此时新的生命又在重新开始萌动。以下是几位后现代主义的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例证。
罗伯特·玛辛在60年代的法国所创造的平面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法国人天生具有艺术、浪漫和感性,所以功能至上、理性的风格在法国根本不适合,而正是因为这样使罗伯特·玛辛的作品掀起了新的法国气息。他所表现的特点是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编排,没有规则性。在他看来,设计师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文字与图形的编排,在版面上的编排设计多是与整体的表达创意有关,并不是单一的编排原则。在《勇敢的女高音》里玛辛设计的内页便是将图文形成融洽的关系,进行混排。玛辛的设计中文字不仅是符号更是视觉上构成美感的元素,多变的字体体现出了“女高音”的冲击力和爆发力。玛辛的作品体现了法国艺术的生动,更是审美与传播相结合的典范。
国际风格在六七十年代成为了主流,因此现代主义设计师提西、盖斯布勒、玛辛等成为了与潮流不符的人。由于他们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设计意义,即使与潮流不一样也有其艺术价值所在。因此,提西、盖斯布勒、和玛辛成为后现代设计的先驱。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设计师,设计思维都有创新和突破。为了找到设计上的突破口,难忍一成不变的国际风格,很多设计师都想要在艺术与功能上找到新的切入点。瑞士的斯蒂夫·盖斯布勒设计师设计某制药公司中的广告,一反清晰平衡、严谨理性的视觉特征,用很强烈的视觉效果,畸变的字体形状,具有旋涡动感的结构,突破一贯坚持的纵横结构的国际风格。盖斯布勒所设计的旅游服务作品,在它的作品里使用的图形类似交通工具的打散和切分,并进行了浓淡时间、疏密有致、大小有序的组合,而且有频闪效果,好像飞驰的车辆,与旅游项目的舒适、快捷很接近。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在国际风格里感受到难得的活性和动感。
瑞士的罗斯玛利·提西设计师的特点是字体的多样化和装饰性,全面的反对国际风格。在提西设计的作品里,与国际风格所追求的简化字体、去除装饰、统一字体,强化字体的通俗易懂有很大的区别,提西所设计的作品里充分的进行了字体的变化和装饰,让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这样所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对文字的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其视觉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却给人们带来了视觉方面的兴奋,让人们对作品更加的关注,这种视觉效果更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大家更加的关注作品。
绘画艺术为平面设计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从俄罗斯、荷兰所构成的主义,与平面设计风格相对应。波普艺术带动了绘画思潮在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动思想。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波普艺术带来了新的国际性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萌发于英国的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美国。它是一个探讨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联系的艺术运动。它将抽象艺术里的冷漠和空洞推翻了,变成了具有符号化具体、生动、意义的社会形象,追求明艳、通俗、时尚的形式趣味。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曾说过波普艺术的特点是为大企业式的、有魅力、骗人的、性感的、浮华的、年轻的、大量生产的、低廉的、易忘的、短暂的和普及的。在这种艺术的环境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平面设计作品来反对现代主义,这些作品的特征是通俗易懂的寓意、明快艳丽的色彩、生动自然的形象,因此在充满了机械、冷漠、呆板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里增加了新的色彩和形象。
后现代平面设计运动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含义,而且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主要是某一地区或一些设计师群体对设计上的尝试和探索,总体上多样化和松散化。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批判艺术性、多元性和缺乏生动性的国际主义风格,提倡装饰主义和形式主义。它表现出了对艺术方面的宽容,在功能与艺术的问题上也没有对功能进行完全的否定,用“少则乏味”的后现代设计作品原则与“少则多”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进行对比与比较,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里就将国际主义的机械、冷漠、呆板设计气息一扫而光,对设计师的个性做了突出的表现,对“计算的理性”或“工具的理性”提出反对的意见,追求无法准确测定、不可预测和无目的性的抒情价值。作品里很容易能看出人类在作品的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性。后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欧洲与美国怀旧派平面设计运动、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小组的活动、美国与瑞士的新浪派平面设计运动等,将多姿多彩的后现代设计运动面貌全面的展示出来。
中国的平面设计也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变革,引发了创意上的高潮。而现在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艺术化、大众化、民族化、个性化的作品越来越多,给中国的平面设计中带来了新鲜气息。
后现代主义平面的设计越来越丰富,对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的风格都是对立的态度,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原则;在这里有展现人类创造活力、强调随意性与本能的,有推崇本土民俗风情的,有怀旧复古的,有追求活跃明艳的大众品位的,有提倡艺术至上的等,后现代主义设计处于成长期,所以对它的评价都还太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为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期待。
三 结语
平面设计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它通过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要求设计师在组织知识性信息和视觉信息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经典设计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还要展望未来立足于现实。在网络发展的如此迅猛的时刻,新型的媒体也在不断进行整合、提升和出现,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平面设计在当今的这个年代,它不单只是简单元素的拼接,也不单只是计算机的“制造品”,它是设计自己的思想和内容,更加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与新媒体更加的贴近。后现代主义设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和发展的设计脚步。
参考文献:
[1] 高亚加:《从平面走向立体》(上),《包装世界》,2001年第1期。
[2] 黄婷:《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研究》,《包装工程》,2011年第10期。
[3] 左明:《中国画的装饰性对平面设计影响探微》,《硅谷》,2008年第3期。
[4] 杨帅、熊兴福:《负面情感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包装工程》,2011年第18期。
[5] 杨东旭:《论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特征》,《工业设计》,2011年第5期。
(郑隆慧,平顶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