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女性生活曾经很封闭。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到:“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其中的“十四藏六亲”,说的是女孩儿到了十四五岁,就进入待字闺中的深藏阶段,哪怕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员也不能随便相见。晚唐是这样,北宋晚年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此“深藏”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写出如此“笔致绝佳、余韵尤胜”的华彩乐章的呢?
让我们来读读李清照早年的几首佳作,看看有什么启示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所记,应该是童年的一次小小的“放纵”,是一次生命的小小冒险!但是因为给词人带来了终生难忘的快乐体验,所以多年以后常常“常记”,常记这一次“溪亭日暮”,常记这一次“醉”到“不知归路”,以至于“兴尽晚回舟”时,“误入藕花深处”。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新鲜体验,她或者她们,是多么兴奋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次与自然的亲近,这一次由着性子的“娱乐至死”(沉醉),这一次越轨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现在读它,仿佛还能感受到她扑扑的心跳,还能看到她脸上兴奋的红晕!
——它告诉我们,要积累独特的生活经历。这首词让人难忘的是青春少女的小小“荒唐”。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读这首词,感叹于作者的“感觉”真好,词人似乎对色彩特别敏感,我们都记得她的“绿肥红瘦”,这里又读到她的“红稀香少”,仔细想想,当真是“秋已暮”的独特景象!有时候实在喜欢得很,觉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直接说出“说不尽、无穷好”这样的话来,那一份由衷,或者情不自禁,也是很让人喜爱的。而对一个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禁锢的少女来说,此刻的快乐还可以起到那么高的调调,真让人感叹啊。“秋已暮”,虽然“莲子已成荷叶老”,但在词人的眼里却是那么清新、美好,让我们想象一下“清露洗、蒴花汀草”的意境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少女的心情是多么细致的愉悦,秋高气爽,蘋花汀草呀,以至于觉得“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要让今天的理论家去解释,就会说这种感觉叫“移情”,或者什么“拟人”。似乎都是技巧,呸呸!
——我只知道,这是爱到深处的错觉!想写得这么好吗?那就要有一颗爱山爱水的敏感的心。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不知道大家读没读懂,如果读懂了这首词,你的心会静下来,然后,会有一种潮湿的感觉。“淡荡”,指春风轻拂,天气和煦。“寒食”,节令名。春光骀荡,天气和煦,季候宜人,正是寒食节之时。接着,词人的镜头转向了室内。在精美的玉炉里,沉水这种香料已经燃尽,残烟缭绕上升。写到这里,这首词有些香艳了。镜头移动,我们看到了香榻上的女主人。“梦回”,是梦醒的意思;“山枕”,指山形的枕头;“花钿”,是一种嵌金花的首饰。呵呵!寒食天的早晨,女主人从梦中惊醒,美丽的嵌金花的首饰倚着山形的枕头。……她会怎么做?再看下片。“斗草”,古代年轻妇女和小孩以草赌输赢的一种游戏。玩得固然开心,但“海燕未来”,还是有些寡淡的。读到这里,我似乎感受到词人的一丝失望了。接着又写“江梅已过柳生绵”,惜春之意隐隐了。想去荡秋千吧,可是“黄昏疏雨湿秋千”,这就有些小小的恼怒了。想想“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动送秋千”、“秋千一架明圆里,人隔垂柳听笑声”这些快乐,我甚至可以看到女孩子微皱的眉头和翘起的小嘴巴了。
——庸常的日子如果体会得很细。同样可以这么动人。景写得多。但我分明能感受到青春期少女没来由的淡淡忧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清照的文笔,真的如同手感很好的丝绸,那么细腻、柔滑!封建时代的少女,生活确实是单调的,一点娱乐,看样子只有秋千。在高高扬起的千绳上,荡起的应该还有少女的心思吧!这一回终于可以尽兴了,于是“蹴罢”,就累得“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懒懒地整理:“纤纤手”,少女细柔娇嫩的手。“露浓花瘦”,感觉还是那么细腻,表达还是那么到位,——初夏的早晨,朝露浓重,鲜花有些衰萎了。“薄汗轻衣透”,这很要命,只得撩起衣襟或者敞开衣襟晾汗了,但这要是让外人看见就有些过分了。怕鬼有鬼,正在这个时候,“见客入来”,惊慌之下,只好“袜划金钗溜”。也就是,赤着脚快跑,连头上的金钗都滑脱了。奇怪的是,这份尴尬居然读来也那么动人,原因何在?在戏剧性上,在“羞”字上,更在作者传神的文笔上。她把我们乐见的生活情趣写出来了。更动人的还在下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总归还是少女,想看看来的是谁呀!但是又不好直巴巴地看人,赶快折取青梅,一面嗅着,一面窥察来者,这一份欲盖弥彰,这一份天真烂漫、未谙世事,实在是妩媚动人得很啊。
——我感叹于这首词,是觉得她拿捏得很到位。她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的性格把握得真是很准确。
看了些李清照的词,突然觉得,少年时代的她也许和今天的中学生的生活有几分相似,都是非常地单调、枯燥,但是,她是怎么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诗歌的呢?禁锢的牢笼里是怎么开出烂漫的诗歌之花的呢?读读上面这几首词,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编辑:梁宇清
让我们来读读李清照早年的几首佳作,看看有什么启示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所记,应该是童年的一次小小的“放纵”,是一次生命的小小冒险!但是因为给词人带来了终生难忘的快乐体验,所以多年以后常常“常记”,常记这一次“溪亭日暮”,常记这一次“醉”到“不知归路”,以至于“兴尽晚回舟”时,“误入藕花深处”。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新鲜体验,她或者她们,是多么兴奋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次与自然的亲近,这一次由着性子的“娱乐至死”(沉醉),这一次越轨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现在读它,仿佛还能感受到她扑扑的心跳,还能看到她脸上兴奋的红晕!
——它告诉我们,要积累独特的生活经历。这首词让人难忘的是青春少女的小小“荒唐”。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读这首词,感叹于作者的“感觉”真好,词人似乎对色彩特别敏感,我们都记得她的“绿肥红瘦”,这里又读到她的“红稀香少”,仔细想想,当真是“秋已暮”的独特景象!有时候实在喜欢得很,觉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直接说出“说不尽、无穷好”这样的话来,那一份由衷,或者情不自禁,也是很让人喜爱的。而对一个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禁锢的少女来说,此刻的快乐还可以起到那么高的调调,真让人感叹啊。“秋已暮”,虽然“莲子已成荷叶老”,但在词人的眼里却是那么清新、美好,让我们想象一下“清露洗、蒴花汀草”的意境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少女的心情是多么细致的愉悦,秋高气爽,蘋花汀草呀,以至于觉得“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要让今天的理论家去解释,就会说这种感觉叫“移情”,或者什么“拟人”。似乎都是技巧,呸呸!
——我只知道,这是爱到深处的错觉!想写得这么好吗?那就要有一颗爱山爱水的敏感的心。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不知道大家读没读懂,如果读懂了这首词,你的心会静下来,然后,会有一种潮湿的感觉。“淡荡”,指春风轻拂,天气和煦。“寒食”,节令名。春光骀荡,天气和煦,季候宜人,正是寒食节之时。接着,词人的镜头转向了室内。在精美的玉炉里,沉水这种香料已经燃尽,残烟缭绕上升。写到这里,这首词有些香艳了。镜头移动,我们看到了香榻上的女主人。“梦回”,是梦醒的意思;“山枕”,指山形的枕头;“花钿”,是一种嵌金花的首饰。呵呵!寒食天的早晨,女主人从梦中惊醒,美丽的嵌金花的首饰倚着山形的枕头。……她会怎么做?再看下片。“斗草”,古代年轻妇女和小孩以草赌输赢的一种游戏。玩得固然开心,但“海燕未来”,还是有些寡淡的。读到这里,我似乎感受到词人的一丝失望了。接着又写“江梅已过柳生绵”,惜春之意隐隐了。想去荡秋千吧,可是“黄昏疏雨湿秋千”,这就有些小小的恼怒了。想想“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动送秋千”、“秋千一架明圆里,人隔垂柳听笑声”这些快乐,我甚至可以看到女孩子微皱的眉头和翘起的小嘴巴了。
——庸常的日子如果体会得很细。同样可以这么动人。景写得多。但我分明能感受到青春期少女没来由的淡淡忧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清照的文笔,真的如同手感很好的丝绸,那么细腻、柔滑!封建时代的少女,生活确实是单调的,一点娱乐,看样子只有秋千。在高高扬起的千绳上,荡起的应该还有少女的心思吧!这一回终于可以尽兴了,于是“蹴罢”,就累得“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懒懒地整理:“纤纤手”,少女细柔娇嫩的手。“露浓花瘦”,感觉还是那么细腻,表达还是那么到位,——初夏的早晨,朝露浓重,鲜花有些衰萎了。“薄汗轻衣透”,这很要命,只得撩起衣襟或者敞开衣襟晾汗了,但这要是让外人看见就有些过分了。怕鬼有鬼,正在这个时候,“见客入来”,惊慌之下,只好“袜划金钗溜”。也就是,赤着脚快跑,连头上的金钗都滑脱了。奇怪的是,这份尴尬居然读来也那么动人,原因何在?在戏剧性上,在“羞”字上,更在作者传神的文笔上。她把我们乐见的生活情趣写出来了。更动人的还在下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总归还是少女,想看看来的是谁呀!但是又不好直巴巴地看人,赶快折取青梅,一面嗅着,一面窥察来者,这一份欲盖弥彰,这一份天真烂漫、未谙世事,实在是妩媚动人得很啊。
——我感叹于这首词,是觉得她拿捏得很到位。她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的性格把握得真是很准确。
看了些李清照的词,突然觉得,少年时代的她也许和今天的中学生的生活有几分相似,都是非常地单调、枯燥,但是,她是怎么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诗歌的呢?禁锢的牢笼里是怎么开出烂漫的诗歌之花的呢?读读上面这几首词,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