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的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9-02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的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1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1.1否认心理。否认心理就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企图逃避现实的表现。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
1.2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①患者由于不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因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差异、社会上不适当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期待性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②患者因为生病而烦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问题而担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由于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③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恐惧、焦虑。④医患关系、患者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⑤疾病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
1.3敌对情绪:医院对透析治疗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如到规定时间才能进血透室、穿鞋套进血透室、严格限制控水量等可能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少数患者对医生、护士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怀有敌对情绪。
1.4孤独心理:有些患者因为得了尿毒症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没亲人陪护,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吃喝,甚至会失去婚姻,因此内心孤独压抑。
2护理措施
2.1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患者进入血透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耐心祥细地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保持床单位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同时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2.2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化。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可以暗示患者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医术高明,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并可用临床病例来减轻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肺、肝功能、出凝血情况及心理动态变化,并耐心倾听其倾诉,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热情耐心的解释,及时安抚,使患者及时宣泄负性情绪,让患者了解疾病,指导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还要发挥语言作用,利用勤接触患者的机会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有效实施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针对不同患者采用适合的个体化整体护理。此外,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2.4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温馨护理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熟练,要求操作时认真、细致、准确、轻柔,血管穿刺一针见血,减少因穿刺带来的痛苦与损伤,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要求耐心、细心、贴心、面带笑容,让患者感觉透析中心是他生命中另一个赖以生存的家[1]。
2.5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透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透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的饮食宜忌,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对肾有毒害作用的食物及药物,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2.6加强社会支持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支持情况,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之家属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并可通过报纸、媒体等方式,寻求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减轻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的刺激。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安慰、鼓励可使患者孤独感、失落感、遗憾感等得到减轻和消除,动员家属,尊重和接纳病人[2]。
3体会
尿毒症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心理因素,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加强心理护理,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使患者从消极、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回归率。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8-221
[2]林玉婵,陈风葵,江丽屏.尿毒症合并精神障碍的分类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论文0(12):50-51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9-02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的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1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1.1否认心理。否认心理就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企图逃避现实的表现。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
1.2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①患者由于不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因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差异、社会上不适当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期待性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②患者因为生病而烦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问题而担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由于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③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恐惧、焦虑。④医患关系、患者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⑤疾病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
1.3敌对情绪:医院对透析治疗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如到规定时间才能进血透室、穿鞋套进血透室、严格限制控水量等可能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少数患者对医生、护士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怀有敌对情绪。
1.4孤独心理:有些患者因为得了尿毒症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没亲人陪护,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吃喝,甚至会失去婚姻,因此内心孤独压抑。
2护理措施
2.1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患者进入血透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耐心祥细地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保持床单位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同时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2.2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化。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可以暗示患者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医术高明,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并可用临床病例来减轻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肺、肝功能、出凝血情况及心理动态变化,并耐心倾听其倾诉,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热情耐心的解释,及时安抚,使患者及时宣泄负性情绪,让患者了解疾病,指导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还要发挥语言作用,利用勤接触患者的机会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有效实施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针对不同患者采用适合的个体化整体护理。此外,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2.4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温馨护理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熟练,要求操作时认真、细致、准确、轻柔,血管穿刺一针见血,减少因穿刺带来的痛苦与损伤,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要求耐心、细心、贴心、面带笑容,让患者感觉透析中心是他生命中另一个赖以生存的家[1]。
2.5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透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透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的饮食宜忌,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对肾有毒害作用的食物及药物,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2.6加强社会支持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支持情况,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之家属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并可通过报纸、媒体等方式,寻求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减轻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的刺激。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安慰、鼓励可使患者孤独感、失落感、遗憾感等得到减轻和消除,动员家属,尊重和接纳病人[2]。
3体会
尿毒症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心理因素,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加强心理护理,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使患者从消极、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回归率。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8-221
[2]林玉婵,陈风葵,江丽屏.尿毒症合并精神障碍的分类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论文0(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