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岁的张女士透析12年,5年前开始出现骨痛。3个月前,张女士双下肢疼痛加重,导致无法正常行走。这到底是患了什么病?为进一步查因和诊治,近日,张女士坐着轮椅,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所幸张晓良教授团队最终找到了疾病的元凶。
身高缩短、无法行走,这是患了啥病
据悉,张女士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5年前,她莫名出现双下肢骨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值,符合手术指征,行甲状旁腺全切术,术后大剂量口服补钙治疗。不久前,她双下肢疼痛加重,以双侧大腿及膝关节为主,疼痛难以忍受,发展到无法行走,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骨痛仍然无缓解。
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女士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张女士入院后进行了查体,发现身高较之前下降10厘米,伴有桶状胸,脊柱后凸,双下肢肌肉萎缩明显。”经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高钙高磷血症、骨质疏松及低动力性骨病。
中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张晓良教授组建的肾性骨病研究团队,为张女士制订了最佳治疗方案。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紊乱、特立帕肽等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骨痛明显缓解,可下地行走。治疗半年后复查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
一半的透析患者合并低动力性骨病
有研究表明,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有一半合并低动力性骨病。据介绍,低动力性骨病的特征为骨细胞活性缺乏,骨形成较低或缺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甲状旁腺激素的过度抑制,可能与过量使用药物、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大多数低动力性骨病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骨痛,但这些患者发生骨折、高钙血症、血管钙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目前,低动力性骨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骨活检,但骨活检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对大多数患者,医生会根据骨代谢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进行判断。
一旦诊断是低动力性骨病,该如何治疗呢?谢筱彤博士说,初始方法是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包括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减少或停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以及对透析患者使用低鈣透析液。而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予特立帕肽治疗,增加骨小梁的数量和厚度,加速骨矿化,从而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
身高缩短、无法行走,这是患了啥病
据悉,张女士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5年前,她莫名出现双下肢骨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值,符合手术指征,行甲状旁腺全切术,术后大剂量口服补钙治疗。不久前,她双下肢疼痛加重,以双侧大腿及膝关节为主,疼痛难以忍受,发展到无法行走,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骨痛仍然无缓解。
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女士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张女士入院后进行了查体,发现身高较之前下降10厘米,伴有桶状胸,脊柱后凸,双下肢肌肉萎缩明显。”经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高钙高磷血症、骨质疏松及低动力性骨病。
中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张晓良教授组建的肾性骨病研究团队,为张女士制订了最佳治疗方案。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紊乱、特立帕肽等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骨痛明显缓解,可下地行走。治疗半年后复查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
一半的透析患者合并低动力性骨病
有研究表明,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有一半合并低动力性骨病。据介绍,低动力性骨病的特征为骨细胞活性缺乏,骨形成较低或缺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甲状旁腺激素的过度抑制,可能与过量使用药物、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大多数低动力性骨病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骨痛,但这些患者发生骨折、高钙血症、血管钙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目前,低动力性骨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骨活检,但骨活检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对大多数患者,医生会根据骨代谢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进行判断。
一旦诊断是低动力性骨病,该如何治疗呢?谢筱彤博士说,初始方法是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包括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减少或停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以及对透析患者使用低鈣透析液。而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予特立帕肽治疗,增加骨小梁的数量和厚度,加速骨矿化,从而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