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实际上对学生却存在着新的困难,问题在于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加强物理图象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秋千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1.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
  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1.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
  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实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计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环问题的能力。
  2.重视图像图景教学的策略
  不同的信息对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空间概念。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
  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传统的物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简约化,更具高度的抽象性。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而若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
  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例如,在讲解单摆模型时,展示伽利略观察油灯摆动的图片或动画,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分析物理过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单摆模型。这样,学生理解了模型的本质,就不会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这种科学严谨的分析思维程序。加强情景教学应注重实际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实际上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得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例如从高一开始,可把练习本的左侧折出三分之一,专门用作画图区,把图像作为建立关系、列方程的依据。画图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对应该画图而没有画图的答题应扣去大部分的分数或可让学生重做,从严要求,形成习惯。同时,重视课本插图的观察和思考,新教材的图片更为丰富,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图、看图,建立文字和图像的联系。养成读图释义,审题画图的习惯,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不断训练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正确物理模型,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当然,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只要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和画图习惯的培养,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操作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现代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1. 融入创新教育,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
期刊
【摘要】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吸收更多,转化为自身固有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少教多学”是一种新的课改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应贯彻实施的理念。笔者试就在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少教多学”理念的效用作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少教多学”;文言文教学;效率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 less, learn
期刊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最本质的东西,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动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多地创设研讨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重新发现它们,体验到研究问题的那种困惑、惊讶以至欢乐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深远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敏锐的捕捉力和钻研探索精神,是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质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解决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过分引导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寓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首先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圣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次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基础,面对全体学生精心设置一系列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抓住时机,灵活多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或回答作了一些探讨研究。这对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水平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艺术;高效  Using the "gol
期刊
教学是艺术,艺术就创造出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罴画,那么板书就是这幅画中最浓的那一笔。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知识,有85%以上来自眼睛。可见视觉信息获得中的作用可想而知,而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视觉住处获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径。因
期刊
【摘要】社会在发展,社会需求在变化,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应当进行新课程理念研修。教学的发展课堂为重,不管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是重点。课堂教学又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的研究主题。为什么说“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课堂?”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阵地”。而教师只有坚守好、建设好这个“主阵地”,才有可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时间第一位置就是课堂,所以提高
期刊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中的唱歌内容,第一课时。这是一首简短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以”太阳“、”花儿“、”“鸟儿”等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具有维吾尔族音乐载歌载舞的风格特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富于动感。歌词既通俗又富有哲理,寓意深刻。歌曲为四四拍,e自然小调,曲调欢快而跳跃,速度为中速稍快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
期刊
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开展学校教育这一思想,我国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提出,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近年来,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尤其是作为传递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美术领域,更是需要进行探究。  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2002)中指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村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