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散记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32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3日下午,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考察团离开大地湾,路过庄浪县城,继续东行,翻过梯田层层叠叠的大山,未久即到了静宁县城。迎接我们的是静宁72岁的老人、知名学者王知三先生和书法家胡晓莉女士,安排好住宿后吃晚饭,饭菜都是静宁特产,荞面节节、野菜等。由于这两天时间赶得有些紧,冯玉雷主编安排大家明天上午休息整理文章,下午参观静宁县博物馆、考察威戎古城遗址。
  4月4日上午,大家都在宾馆整理前两天的文章。午饭过后,知三先生和胡晓莉女士陪同考察团一行到静宁县博物馆参观。
  静宁县博物馆离我们的住地不远,装修布置都做得很讲究。博物馆内陈列了出土于静宁地区的重要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西周、东周到汉唐直至宋元明清,十分丰富,尤以新石器时代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的石器、玉器、素陶、彩陶居多。我们正逢博物馆举办静宁古代精品玉器专题展,以“玉出昆冈”为题展出了静宁出土的大量玉器,有琮、璧、玦、斧、铲、凿、簪、圭、璋、璜等玉器,充分显示出古代《周礼》所说的古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事实。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出土的三件大玉璧和四件玉琮,制作技艺高超,工艺精巧,充满幻想和神思,其有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影子。这些大量出土的玉器反映出静宁地区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这些精品玉器不禁使我们产生出很多遐想。据专家考证,这些玉器中有一部分来自新疆和田,我们不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从遥远的西域运过来的,又是用怎样的工具将玉切成那样的薄片,并在璧、璜等玉器的上面制作出精美的谷纹图案。我们看到一只玉镯,几乎和现代工艺水平制作出来的不相上下。
  离开博物馆,知三老人带领我们到静宁的中心地带威戎镇,这里素有静宁“天心地胆”和“九洲通矍”之称,为慑西戎长期骚扰,取“威震西戎”之意,遂名威戎。这里是葫芦河和甘渭河交流冲刷的冲积平原,川名威戎川,川中土地肥沃,是静宁苹果的主产地。
  威戎镇据说是犬戎的国都。知三老人带我们来到了一个遗留的古堡残垣下一大块空地上,上面堆满了杂草,他指着这片空地说,这就是威戎古城遗址,并指着仅留的一段古城残垣说:“这是清代党军门家的堡子,清代军门在威戎旧址上打筑的土堡,而今也只剩这一角了。”威戎城墙早在20世纪50年代还存在,这里的许多老人幼时常常在古城上玩耍,而今被破坏得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威戎遗址上面的村庄住满了党姓人家,据说是党项族的后裔。威戎古城就是建立在甘渭河和葫芦河的交汇处,甘渭河由东向西流,葫芦河由南向北流,在此交汇后复向东流入庄浪境内。知三先生说,戎在春秋时就居于此了,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表之戎、义渠、乌氏、朐衍之戎,势力十分强大。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说:“春秋早期戎狄势力颇盛,华夏各小国固然受到较大威胁,就连晋、齐等大国同样也遭到戎狄人的侵伐。”“自秦汉以来,中原统治者都将防御的主要精力放在西北。从战国始就在固原以北修筑长城……”(薛正昌《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及平(周)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表、络、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当春秋时,间在中国,与诸夏盟会。”(《后汉书·西羌传》)。但关于威戎古城考证的学术资料目前还不多,需要专家学者去不断挖掘研究。王知三先生认为,这里就是威戎的都城,他带领我们到一所小学附近,说这一部分是威戎城的内城紫禁城所在地,为了让大家更明白,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此城的平面图。
  出了威戎古城遗址,知三先生带领大家在威戎镇东北叫喇嘛庙山的低处,这里就是葫芦河与甘渭子水的交汇处,有一座古方城的遗址,据说这是一个战国及秦汉时的古城遗址,瓦砾散布的地面面积约有数百亩。10多年前,人们常常能在这里捡拾到秦汉时的有各种饰纹的全瓦当和破瓦当。今天,大家也在城基上捡到了诸多汉瓦残片。
  回到宾馆,吃过晚饭,考察团一行在静宁宾馆召开座谈会。静宁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刘桂香女士参加了会议,胡晓丽女士主持了本次座谈会,王知三先生、研究静宁方言的马勤祥先生及诗人裸穗等人在会上就静宁文化和方言研究作了发言,王知三先生今天特地邀请了当地两位女孩子以静宁方言给考察团讲故事,生动而有个性,考察团成员均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座谈会气氛十分活跃,直到晚上11点40分才结束。
其他文献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在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看似格格不入的音乐元素,例如大小调体系中多样的调式、浪漫主义情怀及其他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元素,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却被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笔者通过对拉氏的《升c小调前奏曲》与《降B大调前奏曲》的研究,分析本体和构成形式,并对拉氏前奏曲的基本内容知识和具体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文化、所处的社会以及体现的美
在云南,在滇西北,千年的茶马古道始终向远方延伸,曲折险峻,穿山越岭,仿佛永远不知疲倦。正是这条古道,将一个个小镇存留在了历史和时光的深处。经过无数光阴的敲打,马帮已经远去,故事已经飘走,传说进入民间,小镇承受住了风雨雷电的洗礼,脱去了铅华,返璞归真,成为人们追溯历史的话题。  大凡古镇,都沉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气韵,但在光滑的青石路上,在林立的店铺前,在熙攘的人流中,你很难闻嗅出它们的芬芳。只有走进
目的探讨血清miR-21、miR-92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效能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组)、健康志愿者45例(对照组),结直肠癌组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
目的观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联合氨甲环酸静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方法将100例HCH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
镇原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龙首柄铜鐎斗,通高32.5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0厘米,足高8.5厘米,柄长25厘米。宽折沿,敞口,直腹,腹壁饰四条凸弦纹,平底,兽蹄足。长柄设计独具匠心,柄端做成龙首,口大张,作吟笑状,龙角颀长,向后紧贴长颈,龙眼高高凸起,平视前方,把柄颀长,犹如青龙跃身腾空。腹部的凸弦纹给鐎斗增添了立體感。整体造型独具匠心,实用美观,是典型的汉代青铜器之一。  鐎斗又名“刁斗”,最早
目的探讨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G132组和DMSO组,每组24只;后三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溶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团于5月5日来到甘肃省庆阳环县,6日参观了县博物馆,随后对县城周边的相关遗迹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对于环灵大道上的青冈峡十分感兴趣,为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