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787807680987
2015-08 58.00
2014年7月,睽违荧屏六年的王志作为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与节目组车队从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一路自驾,横跨欧亚大陆,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八个国家,历时两个月,西行三万里,最终抵达古丝绸之路终点罗马。
在完成媒体报道任务之余,王志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异域他乡的精彩见闻,也有与各路名人嘉宾的对话,更有主持人犀利的眼光和对丝路历史的深沉思考。一路向西,行三万里,一路欢乐与艰辛,九十篇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魅力的丝路历史与当今,和一个不一样的王志。
《西行三萬里》书摘
西安,那一丝不安
既然从西安出发,那我就从西安说起。
感谢陕西卫视,让我有机会以“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的身份再次来到西安!
原计划18号到西安,因为若干原因提前了。但我非常开心,因为西安是我喜欢的城市,偶得的这七天,恰好可以更加从容地打量西安,更加悠闲地体验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
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过得比预期要快。各种准备会,各种相关的活动,拍宣传片,采访,添置行头,居然忙得不亦乐乎。西安,我虽然身在其中但总有咫尺天涯的感叹。对我,西安是神秘的西安。
我西装革履从容移步穿过人声鼎沸过度繁华的街道;我心情肃穆浮想联翩抚摸钟鼓楼上斑驳的墙砖;我与一个年轻而专业的团队就着夕阳的余晖细细打量落寞的昭陵,倾听远处若有若无的驼铃。
丝绸之路源于汉,鼎盛于唐。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寝,在那里,我看祖祖辈辈以护陵为业的村民开心地采摘野生的桃子,与他们一道品尝自制的酸奶和地道的凉皮,忽然间,我觉得我也算一个西安人。西安仿佛也是我的城。
其实,我对西安并不陌生。二十七年前,因为向往,我曾怀着朝拜的心情到过这里,一如对这座城市有着文化情节的其他人。年少的我当年不知辛苦为何物,一路“绿皮”硬座从长沙坐到了华阴,在黑暗中摸着前面游客脚脖子爬华山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从华山下来,我去了临潼。坦率讲,骊山的华清池让我大失所望,一个普通的水泥池子,但“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意境不到这里又到哪里去寻呢。兵马俑确如传说中气势恢宏,但实话实说,红彤彤甜滋滋的火晶柿子留给我的印象一样深刻,以致后来念念不忘,成为我被认定为“吃货”的重要线索。
那时的西安,城墙好像刚刚修整完,但清一色的墙砖、齐整的垛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足以让我心醉不已。即便到现在,西安的城墙还在为西安大赚眼球。大小雁塔当然不能不看,因为他们是西安城为数不多的真古董。还有遐迩闻名的碑林,以及数不过来的皇陵……背着唐诗找景,蹲在凳子上转着碗吃羊肉泡,今天想来仍然心旷神怡。
在我眼里,西安俨如一位显赫的帝王般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但有时也会觉得她像一位骄傲的公主恣意妄为娇骄毕现。西安不懂你,可以;你若不懂西安,恐怕就难为情了。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当然够古老。历史告诉我,早在一百万年前,就有蓝田古人类在这里繁衍,新石器时代由半坡先民在这里开启,这里还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肇始之地,但西安人从来不把这些挂嘴上,他们甚至都懒得一个个去数十三朝,周秦汉唐四个字,足矣。
据说,西安建城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六千年还是七千年的确区别很大,但对西安意义却不大,西安建都的历史可是言之凿凿有据可依。西周文、武王大兴土木,建立“宗周”,西安从那时开始就成为正宗的天子之城,这已是三千一百年前的事儿了;“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移都西安的原因说法不一,但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那是何等的气势。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建都这里,取长治久安之意,这片八水环绕的土地始称“长安”。就是在这座城里,汉武帝决定对久为心患的匈奴动手,那年他才二十七岁,登基不过两年。这才有了遣张骞出使西域,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这才有了后来者阴山下,隋炀帝主持的二十七国首脑参加的商旅大聚会,史称“第一届世贸大会”。
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极尽茁壮繁茂之能事,在西安这片土地上尽展风流。西安,写就了中国历史也是古老丝绸之路最厚重、最辉煌的一章。
人们常说城市像人,人有个性,城市也有。西安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喝西风、吃泡馍、吼秦腔”,“生、撑、硬、倔”是对其形象的精辟概括,恐怕非西安人不能道也。是的,西安的性格凌烈,真有点西北汉子的味道,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当,但他古朴中满含着倔强,倔强中隐藏着变通,常常让人始料不及地感受到非比寻常。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婉约的西安也是有的,但不常见。非常幸运,这七天我居然赶上了一回。我想起《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浪里透着媚,媚里显得豪放。我从我遇见的每一位西安人身上解读这座城市,从他们的言行中领略西安人脑子的快和行动的缓,领略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造就的基因在西安的血脉里慢慢流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787807680987
2015-08 58.00
2014年7月,睽违荧屏六年的王志作为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与节目组车队从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一路自驾,横跨欧亚大陆,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八个国家,历时两个月,西行三万里,最终抵达古丝绸之路终点罗马。
在完成媒体报道任务之余,王志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异域他乡的精彩见闻,也有与各路名人嘉宾的对话,更有主持人犀利的眼光和对丝路历史的深沉思考。一路向西,行三万里,一路欢乐与艰辛,九十篇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魅力的丝路历史与当今,和一个不一样的王志。
《西行三萬里》书摘
西安,那一丝不安
既然从西安出发,那我就从西安说起。
感谢陕西卫视,让我有机会以“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的身份再次来到西安!
原计划18号到西安,因为若干原因提前了。但我非常开心,因为西安是我喜欢的城市,偶得的这七天,恰好可以更加从容地打量西安,更加悠闲地体验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
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过得比预期要快。各种准备会,各种相关的活动,拍宣传片,采访,添置行头,居然忙得不亦乐乎。西安,我虽然身在其中但总有咫尺天涯的感叹。对我,西安是神秘的西安。
我西装革履从容移步穿过人声鼎沸过度繁华的街道;我心情肃穆浮想联翩抚摸钟鼓楼上斑驳的墙砖;我与一个年轻而专业的团队就着夕阳的余晖细细打量落寞的昭陵,倾听远处若有若无的驼铃。
丝绸之路源于汉,鼎盛于唐。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寝,在那里,我看祖祖辈辈以护陵为业的村民开心地采摘野生的桃子,与他们一道品尝自制的酸奶和地道的凉皮,忽然间,我觉得我也算一个西安人。西安仿佛也是我的城。
其实,我对西安并不陌生。二十七年前,因为向往,我曾怀着朝拜的心情到过这里,一如对这座城市有着文化情节的其他人。年少的我当年不知辛苦为何物,一路“绿皮”硬座从长沙坐到了华阴,在黑暗中摸着前面游客脚脖子爬华山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从华山下来,我去了临潼。坦率讲,骊山的华清池让我大失所望,一个普通的水泥池子,但“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意境不到这里又到哪里去寻呢。兵马俑确如传说中气势恢宏,但实话实说,红彤彤甜滋滋的火晶柿子留给我的印象一样深刻,以致后来念念不忘,成为我被认定为“吃货”的重要线索。
那时的西安,城墙好像刚刚修整完,但清一色的墙砖、齐整的垛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足以让我心醉不已。即便到现在,西安的城墙还在为西安大赚眼球。大小雁塔当然不能不看,因为他们是西安城为数不多的真古董。还有遐迩闻名的碑林,以及数不过来的皇陵……背着唐诗找景,蹲在凳子上转着碗吃羊肉泡,今天想来仍然心旷神怡。
在我眼里,西安俨如一位显赫的帝王般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但有时也会觉得她像一位骄傲的公主恣意妄为娇骄毕现。西安不懂你,可以;你若不懂西安,恐怕就难为情了。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当然够古老。历史告诉我,早在一百万年前,就有蓝田古人类在这里繁衍,新石器时代由半坡先民在这里开启,这里还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肇始之地,但西安人从来不把这些挂嘴上,他们甚至都懒得一个个去数十三朝,周秦汉唐四个字,足矣。
据说,西安建城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六千年还是七千年的确区别很大,但对西安意义却不大,西安建都的历史可是言之凿凿有据可依。西周文、武王大兴土木,建立“宗周”,西安从那时开始就成为正宗的天子之城,这已是三千一百年前的事儿了;“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移都西安的原因说法不一,但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那是何等的气势。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建都这里,取长治久安之意,这片八水环绕的土地始称“长安”。就是在这座城里,汉武帝决定对久为心患的匈奴动手,那年他才二十七岁,登基不过两年。这才有了遣张骞出使西域,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这才有了后来者阴山下,隋炀帝主持的二十七国首脑参加的商旅大聚会,史称“第一届世贸大会”。
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极尽茁壮繁茂之能事,在西安这片土地上尽展风流。西安,写就了中国历史也是古老丝绸之路最厚重、最辉煌的一章。
人们常说城市像人,人有个性,城市也有。西安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喝西风、吃泡馍、吼秦腔”,“生、撑、硬、倔”是对其形象的精辟概括,恐怕非西安人不能道也。是的,西安的性格凌烈,真有点西北汉子的味道,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当,但他古朴中满含着倔强,倔强中隐藏着变通,常常让人始料不及地感受到非比寻常。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婉约的西安也是有的,但不常见。非常幸运,这七天我居然赶上了一回。我想起《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浪里透着媚,媚里显得豪放。我从我遇见的每一位西安人身上解读这座城市,从他们的言行中领略西安人脑子的快和行动的缓,领略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造就的基因在西安的血脉里慢慢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