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象”在诗歌鉴赏中再现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意象就是作者为了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出来而用客观物象来寄托这种感情,从而达到思想情感和外在的客观物象之间的统一。现代诗歌惯用的意象表达方法是借景抒情及托物言志等,通过其中的“景”和“物”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住情景和物象,以此来联想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注重积累,判断意象类型
  想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注意积累,判断意象的类型,从而准确掌握意象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平时阅读诗刊、报纸、杂志时遇到现代诗歌,首先判断意象的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学们在进行现代诗歌鉴赏的时候,要学会辨认诗中意象的根本属性,平时注重积累,了解到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的作用,那么对于诗歌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同学们读到一些现代诗歌,可以试着把他们分类。看看其中包含的古典意象,久而久之,形成系统的认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遇到这一类的意象应用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来,并且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在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时,其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是一种意象,这些意象都寄寓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充满了思乡情怀。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前面,作者还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不仅诗歌更押韵,同时也能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作者在这几个意象上采用形容词、数量词,突出了这些意象的微小、简单,同时也反映出了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虽然指代乡愁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但是作者对大陆、对土地、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却从来不变。
  很多乡愁类的现代诗歌,特别是海外游子所作的诗歌,都喜欢采用船票、邮票等来寄托自己绵长的乡关之思。《乡愁》中重要的意象把握是本诗歌思想情感掌握的关键。只要掌握了诗歌中提到的意象,并且深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情感,那么就很容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起来,从而整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如果教师不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只是照本宣科,同学们就不能真切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近代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有很多作用,意境就是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只有充分理解到诗歌中的意象,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现代诗歌赏析的过程中,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的手法经常使用到。意象可以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秘魅力,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来体会其中的妙趣。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沉浸在詩歌的美妙世界当中。
  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徐志摩对康桥的特别情感。可以从诗歌的第一节中领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章节中的诗歌像是作者在轻轻的呢喃,又像是在浅声低吟。通过这种情景的营造,在反差中表现出了诗人难以抑制的真实情感,那就是对康桥的眷恋与惆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感受,从而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意境。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康桥对于作者不仅是风景宜人的地方,更是精神所托之地。徐志摩曾称康桥为他的“难得的知己”,所以不难看出作者在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如:“作者与康桥离别之时,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认识到云彩、夕阳、夏虫等意象,再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那么就容易感悟出作者对于这些普通常见的意象所赋予的特殊情感。生1:“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生2:“表现了作者对于康桥的难舍情绪。”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意象方法,从而对现代诗歌更喜爱和深入理解。
  三、强化诗歌意象,升华感情
  很多诗歌其实都沿袭了古代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所以在现代诗歌中经常发现作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有话不会直说,有情感也不会直接抒发,而是通过一些意象来进行委婉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中的意象,就能做到感知和升华诗歌中的情感。掌握好诗歌中的意象,是升华诗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如在“纸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住“纸船”这一景象。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意象纸船,品味出作者渗透在纸船中的浓浓情感。教师可以做一些教学道具引进课堂内容。“纸船”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就是纸船,那么教师可以折叠一些纸船作为教学工具,方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师:“诗歌中多次提到纸船,那么纸船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是作者叠的。”师:“是不是像老师叠的那么多只呢?”生:“不是,作者叠了很多很多只纸船。”师:“那么作者叠这些纸船的意义何在?”生:“作者通过折叠纸船,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很多的纸船说明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有很多。”师:“那么作者是一时兴起叠的纸船,还是长此以往都叠?从哪里看得出来?”生:“长此以往都叠,从不肯、总是,这些词语就可以看出来。”师:“同学们真聪明,都学会分析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了。那么最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把自己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纸船上面。”师:“同学们都学会了怎么把握好这首诗的情感了吧?在领悟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纸船这一意象,感悟纸船的深刻寓意,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冰心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从而抓住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认识到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意象的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只有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透过意象升华诗歌的情感,才能真正把握住诗歌的真实情感。
  总而言之,现代诗歌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文学上有巨大的贡献。现代诗歌比起古典诗歌,意象的利用没有那么的规律,并且诗歌类型比较复杂,但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意象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从诗歌的判断意象类型、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诗歌意象,升华感情的手段把诗歌意象分析透彻,那么就能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只有把握住了意象的分析方法,才能够完美地把握住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317200)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功利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传统教学“把教科书作为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大语文观”的理念与目标,积极提倡并逐步开创了“把社会生活作为语文学习教科书”的教育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参与社会学习和接受各类教育的途径越发多元化,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
期刊
一、口语交际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1增强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作文是一种书面口语表达形式,而这种表达形式和学生日常说话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学生连说话都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我们还能指望他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吗?
期刊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引领学生学会发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力的彰显。语文教学从切入角度上看就是由问题发端,点燃课堂五彩缤纷的火花。但是,如果问题全都有老师提出,未必见得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其效果远远大于老师预设问题的效果。我们必须对于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语文问题,如何提出问题,
期刊
本节课是精心为“送教”准备的一节课。但是,就在要准备上课的时候,学生告诉笔者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按原计划:读—译—品进行,显然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也会没有兴趣,达不到支教的目的。于是,笔者急中生智,整合了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以《石壕吏》为例,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感受“诗圣”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探究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的原因。笔者大胆地说:“那这节课,我们就在已学
期刊
当下很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没有个性化思想的展示,也没有真实情感的表达,素材也尽是些老掉牙的“陈芝麻、乱谷子”。究其原因,关健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太少。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少一直是困扰他们作文创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想方设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一、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生活局限小,缺少写作素材积
期刊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阅读教学中,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根据闰土的变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探究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关这一环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只是流于形式,浮于文字表面。比如,这种设计往往会引导学生注意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相比在身材、眼睛、衣着、手等外貌上的变化,会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说话时对“我”的称呼、
期刊
据调查,当下学生对作文越来越敬而远之,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素材可写,看到题目,脑海是一片空白,思维无法打开。部分学生为了凑足字数,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东拉西扯,胡编乱造,写出的东西明显缺乏生活基础,更无立意可言。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双慧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米”,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无法再现多彩的生活。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把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对照要求,
期刊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初中学生开展语文自主学习呢?这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热点课题。笔者认为,要想让自主学习成为语文课改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须要走好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找到开启自主学习的金钥匙,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文本教材体验
期刊
诗歌是富有想象的艺术创造,它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精巧绝妙的构思、深邃高远的意境、饱满真挚的情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诗歌所表达的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或感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抽象的事物或感情十分困难。这就是近年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此,很多教师进行了有意义的教学尝试,笔者亦参与其中。经过一系列的尝试,笔者发现,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
期刊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了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浓浓的父爱和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人间至情,读之,让人动容不已,本文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背影》为例,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了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言解析,合作探究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