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医 书法大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上海笔墨博物馆、江南书画院2014年9月16日至26日联袂在东方最知名、中国最繁华、上海人气最旺盛的南京东路558号上海旅游品商厦八楼珍宝馆为百岁书法家周愚山举办了“百岁书法家周愚山艺术展”。提起周老先生也许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比较陌生,实际周老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名医。这次主办方将周老先生艺术展放在南京东路上海旅游品商厦八楼珍宝馆,可谓煞费苦心,动足脑筋,想尽办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68年之前,也就是1947年,周愚山曾在南京东路大新公司二楼隆重举办过“周愚山个人书法展”。那时大新公司实际就是现在上海家喻户晓的第一百货商店,当时南京路上最知名公司有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而大新公司是四大公司的龙头,影响最大,那时,艺术家能在这样的地方办展览是最体面的,也是最上档次的。据当时沪上报纸记载,周愚山那次展览,名流汇集,好评如潮。可以说,是周愚山先生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名字也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新中国成立后,他本人也被誉为是“无锡书画界民国以来最后一位乡贤”。
  悬壶济世 享誉沪上
  周愚山1916年生于上海,名岳,字愚山,号碧梧轩主,无锡人。在笔者眼中,周愚山是一位民国奇人,涉足领域很多,如中医、书法、绘画、古文、诗词,还开设求古斋经营图书碑帖,且在多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为此,有评论家赞誉周愚山为“一代名医,书法大家”。从医的角度而言,周愚山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学院,并拜在海上第一名中医丁济万门下,丁济万是中医学院院长、国医学会理事长、国大代表,那时,只要是地道上海人,可谓无人不知,即便坐黄包车,只要说上丁济万的名字,你不用讲地点,他们就知道。1937年周老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就在上海新闸路上开诊所营业了,由于周愚山医德好、医术高,到上世纪40年代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不少名流甚至整个家族都固定请他看病,像上海警察局长毛森整个家族族人生病都是请周老看的。可见他行医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大。
  “媲美右军”“四体碑范”
  从艺术角度而言,周愚山又是一位民国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著称于世。早年他的父亲是从事图书、碑帖经营的,与海上众多书画家都有密切来往,所以周愚山六岁即在名师金石学家、书法家汪仁寿,画家王云轩、王念慈等的指点下学习书法。加上他的天赋和勤奋,周愚山写得一手好字。1935年他在中医学院读书时,曾用一幅颜体楷书参加书法比赛,结果他的楷书征服了海上马公愚等众多名家评委,并获一等奖。为此,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亲书“媲美右军”予以表彰。之后,国民党元老、标准草书创始人于右任先生对周愚山书法也是钟爱有加,欣然为他写下“四体碑范”,评价之高,由此可见。自此,他的书法在海上声名鹊起,并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组织书法研究会,编印书法讲义。出版有《周愚山四体书法临范》、《百体半刊》等书。可以说,在上世纪40年代十里洋场,在艺术界非常活跃,影响很大。从书法艺术看,周愚山举凡大篆、蝌蚪文、甲骨文、钟鼎、石鼓、小篆、铁线、玉筋、悬针、柳叶、垂露等都达到刚柔并济、炉火纯青。他讲究字法、章法,强调个体美和整体美的结合,尤其篆书艺术达到了至善至美、挥洒自如、婉转灵动、刚柔相济的境界。有评论家评价他书法:“笔笔到位,笔笔透气,尽透灵气,达到刚柔并济、炉火纯青的境界。”笔者认为这是名符其实的,他的楷书笔力雄强,气势庄严;他的篆书无论你认不认识这字,懂字或不懂字,他都能用“美”来感染你、震撼你,正所谓雅俗共赏。据有关藏家透露,当年文化部长夏衍,也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书画收藏家,眼光很高。有一次夏公从一藏家收藏中见识到周愚山篆书条屏,观赏之下爱不释手。故他不惜用来之不易的大名家王一亭《海鹤图》进行交换,可见当时在夏公的心目中,周字的价位已胜于王画的价位。由此可见周的篆书魅力之大。
  民国艺坛 书作热门
  上世纪40年代,周愚山无论是行医还是书法,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已成为沪上十里洋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各路政要、名流、金融家、收藏家也是纷纷向周愚山求字,可谓洛阳纸贵。以下几个典型例子颇能说明周愚山当时书法名望和价值。
  第一件事是在1943年,上海有位著名富商叫赵厚浦,湖北人,家财万贯,此人为了给他老母明年庆祝60岁大寿,提前一年开始筹划,准备请全国最著名书画家为老母祝寿画画写字,为此,他逐个列出中国最好最有名望的书画家,然后运用财力、人脉运作,请这些书画家每人画或写一张册页,在这份名单上,有吴湖帆、溥心畬、黄宾虹、齐白石、刘海粟等众多大画家,当然周愚山的书法等也赫然在其中,封面请德高望重的叶恭绰题写“贞永松茂”,共四册,有186位作者,可谓洋洋大观,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书画创作的整体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还专门出版此图册,2010年中国嘉德隆重推出此册时,各路买家竞投踊跃,成交价高达4000多万元,轰动拍场。
  第二件事是在1947年,周愚山在上海大新公司(今中百一店)二楼画厅举办个人书法展。盛况空前,当时书法展的请柬由著名书法家马公愚亲自书写,马公愚和邓散木还为其题写展名,分别刊登在《新闻报》和《申报》上,邀请各界名贤光临。上海为之轰动,所有展品被订购一空。当时周愚山的身价倍增,许多前辈名家如白蕉、马公愚、邓散木都买过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篆书在上海滩可谓傲视群雄。
  第三件事是在1949年,周愚山曾接受张大千之邀赴港办展。大家知道,张大千自认为五百年来第一精鉴人,眼光极好,能被他看上绝非等闲之辈,你的作品如果功力不深、个性不强、销路不好,大千是不会邀请的。周本拟赴香港举办书画展,由于时局动荡,结果张大千未能践约,而周愚山仍如约委派代理在港举办个展获得成功,并被港岛书法界誉为内地最杰出百名书画家之一。
  今日书作 价值低估
  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周愚山离开上海到山东枣庄矿务局职工医院工作,于是他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销声匿迹。1976年他在枣庄矿务局职工医院退休后回沪,之后以书为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参加全国各类书法比赛,获奖无数,为此,各类头衔和荣誉如院士、顾问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周老不计名利,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 2002年由国家文化局授予“慈善艺术家”称号。所以,无论是从医从艺,周愚山都是非常成功的。更让人惊奇的是,百岁的周愚山字仍然写得那么好,这次“百岁书法家周愚山艺术展”中有不少作品是百岁之作,有的书作如果不写年款,恐怕没有人能相信是出自一位百岁老人之手。
  在艺术市场上,周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人遗忘,步入21世纪后,随着艺术市场的成熟,周老的书法开始受到市场和藏家的关注,2003年周老《书法》扇面在北京传是获价2.2万元;《篆书》对联在2007年嘉德以1.23万元成交;尤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上海道明拍卖会上,周老一幅《书法福禄寿》以无底价推出,结果受到众多藏家青睐和追捧,以9.2万元售出。总体看,周老书法价格在市场上仍被低估,相信随着艺术市场不断成熟和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周愚山老先生书法一定会在市场上热起来、红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先祖们日日打磨石头作为生产工具,逐渐萌发了对石的审美,有意识地选取质料最好的石——也就是玉,加工成美器,佩戴在身上,装饰自己,逐渐注入了自我的情怀,形成玉文化。  君子比德  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不少佩在身上的玉环、玉玦、玉管、玉珠出土。北方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距今约5000—6000年前的
期刊
水墨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形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语:“运墨而五色具”,水墨画通过水和墨的调和来表现五色,运五色表现万千之象,水墨画的“五色六彩”指的是浓、淡、干、湿、黑、白,浓淡、干湿、黑白是事物一阴一阳的两个方面。而《周易》揭示了太极、阴阳变化之道,遵照阴阳之道,成就了以柔克刚、避实击虚的太极拳法;黑白方圆、进退维谷的围棋之术;知白守黑、刚柔并济的书法艺术
期刊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距离邯郸临漳县的古都邺城仅10公里,是东魏、北齐两朝聚族而葬的墓地,现有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等120余座北朝墓葬。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了其中一些墓葬,出土墓志、瓷器、陶俑、金币等珍贵文物。其中,尤为可贵的是东魏茹茹公主墓、元祜墓,北齐高洋墓、高润墓、高孝绪墓,均有彩色壁画出土。这些壁画用线自由飞动,挥洒自如,胡汉交融,奇幻瑰丽,上承大汉遗风,下
期刊
“戏从怀素驰豪笔,写出幽香习习来”是当代花鸟画大家陆抑非在其1976年的小品《九节兰》中的自题。细细品读,这两句正是非翁毕生艺术创作践行的总结,也与他晚年《非翁画语录》中“以书入画,遒劲生动。以画入书,姿态无穷”的书画同源观点相印证。  陆抑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书法家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1908年农历二月廿九日,他出生于常熟老城区前辛巷一座青砖黑瓦白墙的院落。祖父陆仲仁喜得长孙,给孩子取单
期刊
中医诊断疾病所用的“望闻问切”,同样也可以用于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如作文章、品鉴瓷器以及青铜器等,也可以用于书画的鉴定,它们之间是一种相通的关系,正如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以释道儒为基石一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望”,在中医角度是指观气色,书画角度同样也是“观气色”,它包含了两个含义,即“远观其气,近察其质”。所谓“气”,有如现代常说的“气质”,南齐谢赫六法中有“气韵生动”,包括后世的很多画论
期刊
汶上县中都博物馆位于汶上县城西北汽车站南,建于1998年,是双层双檐楼阁式仿古建筑,双拱彩绘,雕梁画栋。高21米,占地2800平方米。佛都圣迹珍宝馆是中都博物馆的主展厅,展厅分为文明曙光、化行中都、佛教传入、同朝四尚书、运河枢纽和宝相寺地宫出土文物精品特展等六大板块,其中,宝相寺地宫出土文物精品特展又分为太子灵踪、佛牙供养、稀世佛宝和佛光普照等四个主题。  “文明曙光”展示的是汶上史前文明。汶上县
期刊
河北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阳原县于家沟遗址出土有目前发现中国北方最早的陶片。河北省藁城市台西遗址出土有大量原始瓷残片,可追溯到商代。北朝时期,东魏、北齐建都邺,即今河北省临漳县,大量北朝贵族墓中出土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北方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唐宋时期,河北是重要的瓷器产地,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是河北省古代四大名窑,制瓷工艺影响深远,产品遍及国内外。元、明、清三代,河北为京畿之地,大
期刊
在清末民国时期有一位书法大家张伯英,在当时已为世人瞩目,并获得了广泛赞誉。张伯英与楷书名家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同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政治家。张伯英出身于徐州望族,祖籍浙江绍兴。
期刊
在晚清、民国初期的粉彩仕女瓷画中,出现了以桃花和风格几乎类同的、穿戴明代服饰的美女为主要入画内容的纹饰,并被藏界俗称为“桃花美女”(图1)。它大量出现在各种实用与观赏瓷器的纹饰中,大到花瓶、将军罐,小到鼻烟壶、汤匙,成为这一时期瓷器仕女画的主流,俨然像有着主题纹饰的“成套”器具,这在中国瓷器纹饰传统仕女画中是空前绝后的,因而成为中国瓷业史上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说到“桃花美女”,人们首先会自然而
期刊
麈,麈尾的省称。麈尾,即偶蹄目鹿科动物麋鹿和驼鹿的统称;用麋鹿或驼鹿尾巴在细长的木条上端或两边插设麈毛,闲谈时执以掸尘、驱蝇蚊和身份、地位象征的名流雅器,故称“麈谈”。《辞源》:“麈,兽名。鹿属。角类鹿,蹄类牛,尾类驴,颈背类骆驼,俗称四不像。”宋人陆佃撰《埤雅》引杨九龄《名苑》:“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麈尾” 起始东汉、流行于魏晋,因“道同器殊”为儒释道三家常用器具。如今在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