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阅读教学
《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气吞山河的名篇,既有词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
教学步骤分为“诵读”“研读”和“鉴赏阅读”三大步。
1.诵读。首先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
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
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
3.鉴赏阅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
二、名著研读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 14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贴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建立名著研读网站,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往往无法把握其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我认为可以建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在网络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使学生与校外的专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
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后,分工合作,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社会上进行调查,积极收集材料,整理,加工。
研究性学习之窗网页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进度、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网页内容包括:计划方案,理论性、应用性论文,研究方法指南,网站推荐,相关资源,其它学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还提供了供学生存放资料、交流必得、互相评价的论坛。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一、阅读教学
《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气吞山河的名篇,既有词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
教学步骤分为“诵读”“研读”和“鉴赏阅读”三大步。
1.诵读。首先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
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
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
3.鉴赏阅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
二、名著研读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 14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贴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建立名著研读网站,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往往无法把握其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我认为可以建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在网络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使学生与校外的专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
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后,分工合作,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社会上进行调查,积极收集材料,整理,加工。
研究性学习之窗网页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进度、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网页内容包括:计划方案,理论性、应用性论文,研究方法指南,网站推荐,相关资源,其它学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还提供了供学生存放资料、交流必得、互相评价的论坛。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