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的“学”,小学阅读教学需要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力为旨归的适合儿童的教学。要关注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采用直接式、启发式、交互式、支架式等适切的方式引领儿童成长,提高教学效度,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儿童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48-02
【作者简介】储海燕,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第二届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标兵,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变化的过程。众多国家都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定基于“人是如何学习的”。但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被动学习、等待学习的状况仍然存在;尽管我们已经开始从研究“如何让教师教得更好”朝着“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转变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离开已学的内容,换上新课文,学生的学习似乎又回到原点。
儿童的学习,需要了解儿童的学习意识,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了解儿童的学习策略,认知、元认识、资源管理等策略,包括制定目标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学业求助的能力等等。从而解决好这样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儿童怎样学?学习达到什么标准?学习方法在后期学习情境中能不能获得迁移?教师在儿童学习中干什么?
问题1: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为什么要适合学生的学?
不论课程内容的设计多么科学合理,它毕竟只是儿童学习的材料,不能自动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教学”的要义是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地学;学生建构知识,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固然有赖于教师的教,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运用多种适合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学以致用。
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活动?
学习本身是一种活动性存在,其运行过程受到主体、客体、学习任务及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它具有特定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学习状态等本质属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重要路径。
主体性学习与儿童的充分发展。主体参与的学习状态,是有从兴趣、爱好到志向的层级递增的,儿童自觉学习的心理层级是需要逐步提升的。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是最高级的状态。这样状态的儿童在学习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主动性,自己有学习主体意识,有成为学习主体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有争取获得学习主体地位和成为学习主体的需要、愿望、热情、毅力和意志。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潜能,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人。
开放性学习与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发展有赖于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遵循学习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拓展学习时空,使儿童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能够知晓自身潜能特长;对某些领域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善于独立思考和探究,不为他人所左右,敢于怀疑既成的定论,并且又服膺真理;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合理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背景和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实践性学习与儿童的协调发展。客观世界信息丰富,需要儿童调动各种感官,实践性地学利于学生有学习意识的觉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能不断实践运用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在实践性学习情境里,儿童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应答者;是问题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综合性学习与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学习活动中体现自然和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内在整合。儿童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学习的时间管理、环境的设置、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不断修正、变革、改进、调控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不断形成对自我的超越,对过去的超越。
学生的发展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着眼今后的发展可能,学习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原则,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问题3:教学指导怎样更基于儿童立场,如何为适合儿童的学而教?
适合儿童的学习指导不仅要着眼于“点”,要使用适切的方法激励学生,还需去拓展“线”,去探究“面”。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期许,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关注学生对特定主题单元的兴趣和理解,充分研究学情后可采用如下方式思考可能性教学环节的引导。
“直接式”引导,引领价值判断。当学生学习中存在科学的错误,认识模糊、语言表述不规范和不准确时,教师的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告诉,直截了当地告诉,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进行明确、直接的指导。这样可减少学生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猜测,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使其能准确、恰当地掌握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启发式”点拨,挖掘思维深度。当学生思维受阻、感悟游离主题时,教师不是任其前进,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这种点拨表现为启迪,让学生找准方向去自主探寻答案;表现为唤醒,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表现为激励,当学生畏惧学习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习得方法,提升素养。启发式点拨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支架式”推进,拓宽表达维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教师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其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样帮助学生一步步将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交互式”教学,开拓成长时空。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斯卡在1984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和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教师先树立榜样性行为,由学生尝试担任某环节教学的“教师”。交互式点拨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适当隐退,在学生使用策略时给以必要的帮助,起促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退让之间,给予学生张扬的空间,乃是为师之道。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有计划地实施常态教学,而且必须根据儿童的注意、参与、情绪、思维等学习状态随时调节学习进程;不仅需要面向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操作,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使儿童学有潜力,学有实效。
【关键词】儿童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48-02
【作者简介】储海燕,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第二届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标兵,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变化的过程。众多国家都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定基于“人是如何学习的”。但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被动学习、等待学习的状况仍然存在;尽管我们已经开始从研究“如何让教师教得更好”朝着“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转变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离开已学的内容,换上新课文,学生的学习似乎又回到原点。
儿童的学习,需要了解儿童的学习意识,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了解儿童的学习策略,认知、元认识、资源管理等策略,包括制定目标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学业求助的能力等等。从而解决好这样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儿童怎样学?学习达到什么标准?学习方法在后期学习情境中能不能获得迁移?教师在儿童学习中干什么?
问题1: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为什么要适合学生的学?
不论课程内容的设计多么科学合理,它毕竟只是儿童学习的材料,不能自动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教学”的要义是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地学;学生建构知识,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固然有赖于教师的教,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运用多种适合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学以致用。
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活动?
学习本身是一种活动性存在,其运行过程受到主体、客体、学习任务及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它具有特定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学习状态等本质属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重要路径。
主体性学习与儿童的充分发展。主体参与的学习状态,是有从兴趣、爱好到志向的层级递增的,儿童自觉学习的心理层级是需要逐步提升的。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是最高级的状态。这样状态的儿童在学习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主动性,自己有学习主体意识,有成为学习主体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有争取获得学习主体地位和成为学习主体的需要、愿望、热情、毅力和意志。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潜能,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人。
开放性学习与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发展有赖于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遵循学习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拓展学习时空,使儿童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能够知晓自身潜能特长;对某些领域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善于独立思考和探究,不为他人所左右,敢于怀疑既成的定论,并且又服膺真理;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合理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背景和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实践性学习与儿童的协调发展。客观世界信息丰富,需要儿童调动各种感官,实践性地学利于学生有学习意识的觉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能不断实践运用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在实践性学习情境里,儿童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应答者;是问题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综合性学习与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学习活动中体现自然和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内在整合。儿童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学习的时间管理、环境的设置、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不断修正、变革、改进、调控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不断形成对自我的超越,对过去的超越。
学生的发展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着眼今后的发展可能,学习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原则,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问题3:教学指导怎样更基于儿童立场,如何为适合儿童的学而教?
适合儿童的学习指导不仅要着眼于“点”,要使用适切的方法激励学生,还需去拓展“线”,去探究“面”。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期许,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关注学生对特定主题单元的兴趣和理解,充分研究学情后可采用如下方式思考可能性教学环节的引导。
“直接式”引导,引领价值判断。当学生学习中存在科学的错误,认识模糊、语言表述不规范和不准确时,教师的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告诉,直截了当地告诉,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进行明确、直接的指导。这样可减少学生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猜测,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使其能准确、恰当地掌握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启发式”点拨,挖掘思维深度。当学生思维受阻、感悟游离主题时,教师不是任其前进,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这种点拨表现为启迪,让学生找准方向去自主探寻答案;表现为唤醒,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表现为激励,当学生畏惧学习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习得方法,提升素养。启发式点拨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支架式”推进,拓宽表达维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教师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其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样帮助学生一步步将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交互式”教学,开拓成长时空。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斯卡在1984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和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教师先树立榜样性行为,由学生尝试担任某环节教学的“教师”。交互式点拨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适当隐退,在学生使用策略时给以必要的帮助,起促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退让之间,给予学生张扬的空间,乃是为师之道。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有计划地实施常态教学,而且必须根据儿童的注意、参与、情绪、思维等学习状态随时调节学习进程;不仅需要面向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操作,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使儿童学有潜力,学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