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比较低迷,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有浮躁的心态,要做实市场,抓住摸得着的终端市场,而不是无限扩大出版规模。
自1983年建社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共有240余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一级出版社,并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现已同培生教育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呢?为此,我们采访了林全社长。在他的眼里,稳扎稳打,保证出版社的优势领域,寻求多元化发展路线才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谨慎多元化,确保“品牌力”的可持续发展
出版广角:林社您好,在当前多元化的出版环境下,少儿社涉及文艺类和生活类图书,科技社出版少儿生活类图书,众多出版社为发展都谋求多元化扩张。对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是如何考虑的?
林全:从经营角度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出版业,一个出版社靠着某一个方向强大,这样的发展路线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市场的变化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所以健康的出版社应该是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企业良好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现今很多少儿社、科技社都不断地多元化发展的原因,每一个出版社都希望在确定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能做强做大。
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全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是有限的,这就明确地告诉大家读者市场是有限的,因此销量同样是有限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比较厉害,但并不是每一个工科方向都具备顶尖优势,因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母体优势时,应确保其优势学科的出版物,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出版其他科目图书,这才是一条比较理性的发展道路。20世纪末,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合并,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提供了良好机遇。虽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两所院校合并之前曾零碎出版过医学图书,但是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出版氛围。正因为有这样的先天性优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改制之后,成立了医学分社,力求出版更多有品质的医学专业图书,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医学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医学图书是单独的市场,如果它运作得好,我们就相当于开拓一片新的市场,如果效果不明显,我们则会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寻求更好的多元化发展路线。
出版广角:您刚才提到,要确保优势学科出版物的出版,要努力打造、维护图书品牌,贵社有哪些经验?请跟我们一起分享下?
林全:对图书品牌的打造,是当今各大出版社的重中之重。“品牌”意味着出版的可持续性。显而易见,一本精品图书的出版效应肯定比不过一套精品图书的出版效应,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同样下足了工夫。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盲目走大众市场,主要依靠西安交通大学的师资力量,走专业市场。《剑桥少儿英语》和《任汝芬考研》系列图书,就是比较成功的品牌图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儿童英语市场中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就此成立了青少分社,希望能够借助《剑桥少儿英语》这个品牌,以绝对优势占领该类图书的出版市场。同时,我社是国内较早涉足考研辅导图书的出版社,目前,已经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图书体系。这个体系以《任汝芬考研政治》辅导图书为品牌核心,还出版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等其他考研辅导图书,希望我们的考研图书能成为品牌系列,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比较低迷,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有浮躁的心理,要做实市场,抓住摸得着的终端市场,而不是无限扩大出版规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争打造更多的图书品牌,踏踏实实服务市场。
准确定位,共谋发展
出版广角:2012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整改文件,以教辅为主的大学出版社是否受到影响?
林全:总的来说,文件的目的主要是对一些以买卖书号做教辅为主的出版社进行限制,从总体上还是比较宽松的,没有将线划得很死,其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市场的规范化。
大学出版社主要以大学教材出版为主,其教辅资料也大多面对大学生,而此次的整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辅。当然,大学出版社在涉及大学教辅的同时,对中小学教辅的出版也尤为重视,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优势科目出版。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此次获得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五大学科的中小学教辅出版准许,就是基于这个前提的。
出版广角:您是大学出版协会的副理事长,对大学社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然有独到的体会,能就此谈谈您的想法吗?
林全:每个大学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它们都会很自觉地把大学的学科建设、各类教材建设、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平台,将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也不例外。我们在总结20多年的办社经验后,深刻认识到,准确定位是大学出版社生存之本,办出特色是大学出版社发展之源。
在当前严峻的出版形势面前,对大学出版社来说,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不可或缺。我社自建社以来,就不断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从初期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到进—步的全员聘用制、社务会工作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现在又开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组织机制上,我社形成编辑业务专业化,出版发行业务逐渐公司化的新型组织结构,有效地提升各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分配制度也从原来的岗位、责任和贡献挂钩的奖金分配制度发展到推行面向策划编辑和营销人员的“哑铃”型倾斜政策,鼓励“多劳多得”和“优劳优得”。我们深知,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引进和学习新的东西,大学出版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出版广角:面对众多出版社强强联合组成集团的出版大环境,各地区的大学出版社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是否也有结盟的可能性?林社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林全:强强联合,做强做大是目前中国出版的大趋势。国内几大出版集团通过重组联合后,其优势已经日益凸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出版环境,大学出版社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通过联合使得自己的发展变得更加强大。每年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这样的问题都会被同行们所谈论,但是这样的想法还只能停留在构思阶段。因为每个大学出版社都是每个大学的二级单位,它们都是由各个大学的经管委员会管理,所以大学出版社之间要形成集团或联合结盟,无形中存在阻碍。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有这样的思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虽然目前的形势不太明朗,但是日后的发展大学出版社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合作。无论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是现今大学出版社的目标。
出版广角: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是重要的沟通平台,而随着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备受关注。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下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相关情况?
林全: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截至2012年一共举办了25届,主要以图书宣传和销售为主。可以这么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对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出版社的第一桶金,都是在大学图书订货会中收获的。以前,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之外还有一个教育音像出版订货会,性质与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一样。随着行业的发展,音像和图书越来越密切,为更好地推动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教育音像委员会已决定,将教育音像订货会合并到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中。近几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还邀请民营图书公司参加,一方面是让参展单位更加多元化、气氛更加活跃,另一方面也是加大竞争力度、促进出版精品图书。
当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销售形式的多样化,音像市场的萎缩,如果只将新书宣传和销售停留在一次订货会上的意义已经不大。现在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更像是一次大学出版社形象的展示,许多大学出版社通过这个宣传和展示平台,加大了自身品牌的建设,对形象的包装更加细致。近几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就出现这样的场景:对展台设计更加精心,不逊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博览会等行业盛会;相同院校共同展示,例如,师范类院校出版社联合展台、四所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展示、三航院校出版社统一展示……这些集中展示都显示出合理的效益;订货会期间研讨活动更具深入,目的都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虽然订货功能已经弱化,但是大家仍很看重现在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通过这样的会议,以书会友,大家一起探讨,共谋发展。
各尽其责,做好数字出版工作
出版广角:数字出版浪潮汹涌而来,而大学出版社所面对的读者群又多是接受数字阅读的先锋部队。请问,您怎么考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性?
林全: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谁也抵挡不住这些规律,就像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我们一步步按着潮流和规律向前发展,而不是逆着它的规律去发展。数字出版的发展同样如此,虽然数字出版不一定能代替纸质出版,但是它会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90后、00后读者群成为主体后,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字阅读方式。至于纸质出版会不会消亡?这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回过头来看,纸质出版依然会作出很大的贡献。现今的数字出版虽然很热闹,但是引领模式和方式还是比较少,它们更多是在发展动漫、游戏这样的产业,真正涉及图书的比重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手机阅读逐渐兴起,盈利模式初现。但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出版社既愿意投资数字出版产业,但又不愿意大规模投入的原因,更多的行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
出版广角:国内不少出版社已经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国家也在打造数字化平台和建立数字出版实验基地……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贵社对此有何动作?
林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改制过程中,也曾考虑过成立这样的数字出版部门,但是后来我在想,这个数字出版部门重点在哪里?它们平时的工作是什么?其发展方向又是怎么样的呢?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出版社成立数字出版部后,其工作通常是在做以前编辑们所做的选题,或者把以前的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化产品。他们在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与传统编辑发生了冲突。假若利益冲突小的时候,矛盾暂时还不会显现,若是利益冲突扩大了,传统编辑就会产生不满,这时数字出版部门编辑将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对于数字出版部门的建立我持谨慎的态度,首先要弄清楚成立这一部门的工作性质,才有其运作的意义,而不是成立后再做重复的工作。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出版的工作,已经投入很大资金去支持数字出版的建设项目。例如,建立数字平台、成立各种数字出版课题、地区数字出版实验基地……这些项目的构建都备受关注。我个人认为,如果数字出版部门的重心是放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上,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去寻求发展的路径,这样的数字出版部门的编辑才会有属于他们的工作,才不会和传统编辑发生冲突,也就不会出现抢资源的现象。从目前的出版形式来说,建立这样的框架和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单单依靠一个出版社来发展数字出版是能力有限的,应该是更多的出版社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数字出版,为其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政府、出版社、技术提供商,应该是分工做好数字出版工作,各尽其责,这样数字出版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自1983年建社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共有240余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一级出版社,并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现已同培生教育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呢?为此,我们采访了林全社长。在他的眼里,稳扎稳打,保证出版社的优势领域,寻求多元化发展路线才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谨慎多元化,确保“品牌力”的可持续发展
出版广角:林社您好,在当前多元化的出版环境下,少儿社涉及文艺类和生活类图书,科技社出版少儿生活类图书,众多出版社为发展都谋求多元化扩张。对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是如何考虑的?
林全:从经营角度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出版业,一个出版社靠着某一个方向强大,这样的发展路线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市场的变化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所以健康的出版社应该是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企业良好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现今很多少儿社、科技社都不断地多元化发展的原因,每一个出版社都希望在确定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能做强做大。
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全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是有限的,这就明确地告诉大家读者市场是有限的,因此销量同样是有限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比较厉害,但并不是每一个工科方向都具备顶尖优势,因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母体优势时,应确保其优势学科的出版物,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出版其他科目图书,这才是一条比较理性的发展道路。20世纪末,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合并,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提供了良好机遇。虽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两所院校合并之前曾零碎出版过医学图书,但是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出版氛围。正因为有这样的先天性优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改制之后,成立了医学分社,力求出版更多有品质的医学专业图书,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医学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医学图书是单独的市场,如果它运作得好,我们就相当于开拓一片新的市场,如果效果不明显,我们则会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寻求更好的多元化发展路线。
出版广角:您刚才提到,要确保优势学科出版物的出版,要努力打造、维护图书品牌,贵社有哪些经验?请跟我们一起分享下?
林全:对图书品牌的打造,是当今各大出版社的重中之重。“品牌”意味着出版的可持续性。显而易见,一本精品图书的出版效应肯定比不过一套精品图书的出版效应,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同样下足了工夫。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盲目走大众市场,主要依靠西安交通大学的师资力量,走专业市场。《剑桥少儿英语》和《任汝芬考研》系列图书,就是比较成功的品牌图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儿童英语市场中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就此成立了青少分社,希望能够借助《剑桥少儿英语》这个品牌,以绝对优势占领该类图书的出版市场。同时,我社是国内较早涉足考研辅导图书的出版社,目前,已经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图书体系。这个体系以《任汝芬考研政治》辅导图书为品牌核心,还出版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等其他考研辅导图书,希望我们的考研图书能成为品牌系列,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比较低迷,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有浮躁的心理,要做实市场,抓住摸得着的终端市场,而不是无限扩大出版规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争打造更多的图书品牌,踏踏实实服务市场。
准确定位,共谋发展
出版广角:2012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整改文件,以教辅为主的大学出版社是否受到影响?
林全:总的来说,文件的目的主要是对一些以买卖书号做教辅为主的出版社进行限制,从总体上还是比较宽松的,没有将线划得很死,其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市场的规范化。
大学出版社主要以大学教材出版为主,其教辅资料也大多面对大学生,而此次的整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辅。当然,大学出版社在涉及大学教辅的同时,对中小学教辅的出版也尤为重视,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优势科目出版。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此次获得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五大学科的中小学教辅出版准许,就是基于这个前提的。
出版广角:您是大学出版协会的副理事长,对大学社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然有独到的体会,能就此谈谈您的想法吗?
林全:每个大学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它们都会很自觉地把大学的学科建设、各类教材建设、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平台,将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也不例外。我们在总结20多年的办社经验后,深刻认识到,准确定位是大学出版社生存之本,办出特色是大学出版社发展之源。
在当前严峻的出版形势面前,对大学出版社来说,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不可或缺。我社自建社以来,就不断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从初期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到进—步的全员聘用制、社务会工作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现在又开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组织机制上,我社形成编辑业务专业化,出版发行业务逐渐公司化的新型组织结构,有效地提升各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分配制度也从原来的岗位、责任和贡献挂钩的奖金分配制度发展到推行面向策划编辑和营销人员的“哑铃”型倾斜政策,鼓励“多劳多得”和“优劳优得”。我们深知,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引进和学习新的东西,大学出版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出版广角:面对众多出版社强强联合组成集团的出版大环境,各地区的大学出版社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是否也有结盟的可能性?林社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林全:强强联合,做强做大是目前中国出版的大趋势。国内几大出版集团通过重组联合后,其优势已经日益凸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出版环境,大学出版社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通过联合使得自己的发展变得更加强大。每年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这样的问题都会被同行们所谈论,但是这样的想法还只能停留在构思阶段。因为每个大学出版社都是每个大学的二级单位,它们都是由各个大学的经管委员会管理,所以大学出版社之间要形成集团或联合结盟,无形中存在阻碍。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有这样的思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虽然目前的形势不太明朗,但是日后的发展大学出版社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合作。无论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是现今大学出版社的目标。
出版广角: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是重要的沟通平台,而随着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备受关注。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下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相关情况?
林全: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截至2012年一共举办了25届,主要以图书宣传和销售为主。可以这么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对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出版社的第一桶金,都是在大学图书订货会中收获的。以前,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之外还有一个教育音像出版订货会,性质与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一样。随着行业的发展,音像和图书越来越密切,为更好地推动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教育音像委员会已决定,将教育音像订货会合并到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中。近几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还邀请民营图书公司参加,一方面是让参展单位更加多元化、气氛更加活跃,另一方面也是加大竞争力度、促进出版精品图书。
当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销售形式的多样化,音像市场的萎缩,如果只将新书宣传和销售停留在一次订货会上的意义已经不大。现在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更像是一次大学出版社形象的展示,许多大学出版社通过这个宣传和展示平台,加大了自身品牌的建设,对形象的包装更加细致。近几年,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就出现这样的场景:对展台设计更加精心,不逊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博览会等行业盛会;相同院校共同展示,例如,师范类院校出版社联合展台、四所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展示、三航院校出版社统一展示……这些集中展示都显示出合理的效益;订货会期间研讨活动更具深入,目的都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虽然订货功能已经弱化,但是大家仍很看重现在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通过这样的会议,以书会友,大家一起探讨,共谋发展。
各尽其责,做好数字出版工作
出版广角:数字出版浪潮汹涌而来,而大学出版社所面对的读者群又多是接受数字阅读的先锋部队。请问,您怎么考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性?
林全: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谁也抵挡不住这些规律,就像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我们一步步按着潮流和规律向前发展,而不是逆着它的规律去发展。数字出版的发展同样如此,虽然数字出版不一定能代替纸质出版,但是它会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90后、00后读者群成为主体后,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字阅读方式。至于纸质出版会不会消亡?这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回过头来看,纸质出版依然会作出很大的贡献。现今的数字出版虽然很热闹,但是引领模式和方式还是比较少,它们更多是在发展动漫、游戏这样的产业,真正涉及图书的比重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手机阅读逐渐兴起,盈利模式初现。但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出版社既愿意投资数字出版产业,但又不愿意大规模投入的原因,更多的行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
出版广角:国内不少出版社已经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国家也在打造数字化平台和建立数字出版实验基地……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贵社对此有何动作?
林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改制过程中,也曾考虑过成立这样的数字出版部门,但是后来我在想,这个数字出版部门重点在哪里?它们平时的工作是什么?其发展方向又是怎么样的呢?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出版社成立数字出版部后,其工作通常是在做以前编辑们所做的选题,或者把以前的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化产品。他们在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与传统编辑发生了冲突。假若利益冲突小的时候,矛盾暂时还不会显现,若是利益冲突扩大了,传统编辑就会产生不满,这时数字出版部门编辑将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对于数字出版部门的建立我持谨慎的态度,首先要弄清楚成立这一部门的工作性质,才有其运作的意义,而不是成立后再做重复的工作。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出版的工作,已经投入很大资金去支持数字出版的建设项目。例如,建立数字平台、成立各种数字出版课题、地区数字出版实验基地……这些项目的构建都备受关注。我个人认为,如果数字出版部门的重心是放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上,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去寻求发展的路径,这样的数字出版部门的编辑才会有属于他们的工作,才不会和传统编辑发生冲突,也就不会出现抢资源的现象。从目前的出版形式来说,建立这样的框架和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单单依靠一个出版社来发展数字出版是能力有限的,应该是更多的出版社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数字出版,为其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政府、出版社、技术提供商,应该是分工做好数字出版工作,各尽其责,这样数字出版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