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10-02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文化的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湖南吉首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本土和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和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
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后,人们在为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许多大学陷于文化贫瘠的境地。吉首大学虽然是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湖南省属地方高校,但深感文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一直重视自身文化的培育。通过多年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的大学文化,使自身的文化功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一、从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学的血脉,没有文化的大学就没有生命力。什么是大学文化,如何建设大学文化,从目前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看,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在吉首大学看来,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历史的凝结,是其在办学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个性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区别于其他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她熔铸在大学师生员工灵魂里,是大学师生员工办学实践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寄托。只有将大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这一高度,才能找到大学文化的真谛,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大学建设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前许多学者忧虑的大学文化的缺失正是这种大学文化个性的缺失。
大学文化的作用在于规范和引导大学的办学行为,是大学办学的内在支配力量,传统的优秀的大学文化将对大学师生员工的行为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一所大学如果形成自己的文化规范和文化个性,也就标志着这所大学走向成熟。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自己的文化,那么,她只能寄生在其他大学的阴影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因此,多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吉首大学将自身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来培育,从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二、以形象工程为主要载体,系统构建文化校园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吉首大学从多年办学实践的总结中对自身文化建设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和思考,从大学理念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大学识别文化及大学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1、凝炼大学理念文化。
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顶层设计,经过多年的摸索,到20世纪90年代末,学校认识到,一所大学在遵循现代大学的普遍规律的同时,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对此,学校强化了作为地方大学的特殊历史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党委、行政审时度势,提出了“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校定位,其中将学校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
2、规范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对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学校通过形象工程,于2006年推出了形象建设成果《凤飞千仞——吉首大学精神阐释》,其中对师生员工的思想修养、精神作风、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兼容并蓄、和谐发展”的行为文化。
3、设计大学视觉文化。
大学的视觉文化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吉首大学在形象工程中全面设计了学校的视觉文化,主要包括校徽校旗、路牌路标、办公用品、信封信笺等,同时将学校传统精神、价值追求等融入视觉标识中,并外化为人文景观,融入学校的视觉文化系统。
4、提炼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最高层次。吉首大学作为办在湖南西部民族贫困地方的地方高校,近50年的办学实践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代代相传。在学校形象工程建设中,对学校的传统精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升华,提炼了具有个性化的学校精神和校训。吉首大学精神——凤飞千仞,薪传八方。吉首大学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三、将本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形成校园文化个性
湘西虽然是边远民族贫困地区,但是,千百年来,湘西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进取、爱国、淳朴、友善、诚信等是湘西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湘西文化、认同湘西文化、传承湘西文化,而且还使湘西本土优秀文化有机溶入到校园文化中,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个性。
同时,学校将自身传统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一是将学校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物作为校园人文景观,如反映学校艰苦建校的“石磙”、历史图片等传统精神的代表物都成为学校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通过校园视觉文化感染、教育师生员工。二是组织编辑出版了《景色人生》,用优秀校友的成长奋斗事迹教育激励在校学生发奋图强、立志成才。
四、积极将校园文化转化为现代大学的功能特色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
1、人才培养。
多年来,吉首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按照“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文化素质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将本土民族文化和学校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了一大批乐于奉献民族地区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49项,省部级奖项115项。
2、科学研究。
吉首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开发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己任,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本土作家沈从文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沈从文研究基地;土家语及土家语与汉语接龙教学研究解决了纯土家语地区小学生跨语言教学的障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凤凰历史文化研究使该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新型产业。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其中“米良一号”美味猕猴桃及其系列研究成果支撑的猕猴桃产业化项目带动湘西20万农民摆脱贫困。对湘西及周边地区资源研究提出的“三带理论”——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亚麻酸带、微生物发酵带,对于指导湘西农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经济附加值和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其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湘西州的经济建设中。
3、文化服务。
学校除了培养地方人才、研究开发地方资源外,还结合地方社会进步需要,全面提供文化服务。一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事业的特聘专家、顾问,积极为地方的社会进步献计献策,发挥了直接的文化服务作用。近年来,学校与地方政府组建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猕猴桃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基地,推进了学校与地方更加紧密的结合,使学校文化服务地方的功能得到充分彰显。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文化的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湖南吉首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本土和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和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
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后,人们在为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许多大学陷于文化贫瘠的境地。吉首大学虽然是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湖南省属地方高校,但深感文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一直重视自身文化的培育。通过多年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的大学文化,使自身的文化功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一、从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学的血脉,没有文化的大学就没有生命力。什么是大学文化,如何建设大学文化,从目前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看,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在吉首大学看来,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历史的凝结,是其在办学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个性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区别于其他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她熔铸在大学师生员工灵魂里,是大学师生员工办学实践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寄托。只有将大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这一高度,才能找到大学文化的真谛,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大学建设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前许多学者忧虑的大学文化的缺失正是这种大学文化个性的缺失。
大学文化的作用在于规范和引导大学的办学行为,是大学办学的内在支配力量,传统的优秀的大学文化将对大学师生员工的行为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一所大学如果形成自己的文化规范和文化个性,也就标志着这所大学走向成熟。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自己的文化,那么,她只能寄生在其他大学的阴影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因此,多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吉首大学将自身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来培育,从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二、以形象工程为主要载体,系统构建文化校园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吉首大学从多年办学实践的总结中对自身文化建设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和思考,从大学理念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大学识别文化及大学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1、凝炼大学理念文化。
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顶层设计,经过多年的摸索,到20世纪90年代末,学校认识到,一所大学在遵循现代大学的普遍规律的同时,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对此,学校强化了作为地方大学的特殊历史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党委、行政审时度势,提出了“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校定位,其中将学校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
2、规范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对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学校通过形象工程,于2006年推出了形象建设成果《凤飞千仞——吉首大学精神阐释》,其中对师生员工的思想修养、精神作风、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兼容并蓄、和谐发展”的行为文化。
3、设计大学视觉文化。
大学的视觉文化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吉首大学在形象工程中全面设计了学校的视觉文化,主要包括校徽校旗、路牌路标、办公用品、信封信笺等,同时将学校传统精神、价值追求等融入视觉标识中,并外化为人文景观,融入学校的视觉文化系统。
4、提炼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最高层次。吉首大学作为办在湖南西部民族贫困地方的地方高校,近50年的办学实践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代代相传。在学校形象工程建设中,对学校的传统精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升华,提炼了具有个性化的学校精神和校训。吉首大学精神——凤飞千仞,薪传八方。吉首大学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三、将本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形成校园文化个性
湘西虽然是边远民族贫困地区,但是,千百年来,湘西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进取、爱国、淳朴、友善、诚信等是湘西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湘西文化、认同湘西文化、传承湘西文化,而且还使湘西本土优秀文化有机溶入到校园文化中,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个性。
同时,学校将自身传统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一是将学校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物作为校园人文景观,如反映学校艰苦建校的“石磙”、历史图片等传统精神的代表物都成为学校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通过校园视觉文化感染、教育师生员工。二是组织编辑出版了《景色人生》,用优秀校友的成长奋斗事迹教育激励在校学生发奋图强、立志成才。
四、积极将校园文化转化为现代大学的功能特色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
1、人才培养。
多年来,吉首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按照“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文化素质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将本土民族文化和学校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了一大批乐于奉献民族地区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49项,省部级奖项115项。
2、科学研究。
吉首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开发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己任,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本土作家沈从文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沈从文研究基地;土家语及土家语与汉语接龙教学研究解决了纯土家语地区小学生跨语言教学的障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凤凰历史文化研究使该县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新型产业。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其中“米良一号”美味猕猴桃及其系列研究成果支撑的猕猴桃产业化项目带动湘西20万农民摆脱贫困。对湘西及周边地区资源研究提出的“三带理论”——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亚麻酸带、微生物发酵带,对于指导湘西农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经济附加值和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其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湘西州的经济建设中。
3、文化服务。
学校除了培养地方人才、研究开发地方资源外,还结合地方社会进步需要,全面提供文化服务。一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事业的特聘专家、顾问,积极为地方的社会进步献计献策,发挥了直接的文化服务作用。近年来,学校与地方政府组建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猕猴桃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基地,推进了学校与地方更加紧密的结合,使学校文化服务地方的功能得到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