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家禽免疫副反应的症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家禽免疫副反应的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禽;免疫副反应;症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363-02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降低家禽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但在接种疫苗过程中,由于受到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免疫接种技术及家禽有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家禽在免疫接种后出现症状轻重不等的免疫副反应。本文分析了家禽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广大家禽养殖户和免疫接种人员参考。
1家禽免疫副反应的症状
免疫副反应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在产生有益免疫反应同时或之后出现的因疫苗质量、动物健康状态等因素引起的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1]。免疫副反应根据引起家禽症状的轻重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种。一般反应是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引起的,家禽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倦怠、食欲减少和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此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1~3 d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异常反应较一般反应发生的概率低,但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减少,鼻腔出血,抽搐,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甚至引发死亡,异常反应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救治费用较高。
2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l疫苗选择不当
目前,市场上禽用疫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户如购买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没有正规批文或质量不合格的劣质疫苗,有的弱毒苗毒力不稳定、毒力偏强,使用后容易出现毒力偏强,导致疾病的暴发。
预防措施:根据本地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生特点、使用疫苗的类型及特性、家禽免疫水平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养殖户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疫苗,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副反应。具备条件的养殖场还可通过病原分离、血清学鉴定,确定血清型,以正确选用相应疫苗[2]。
2.2接种疫苗的时机不当
给处于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家禽接种疫苗;在寒冷、酷暑等恶劣气候条件接种疫苗均易使家禽产生较大的免疫副反应。
预防措施:免疫前应采取群检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被接种的家禽进行详细的健康状况了解,必要时个体进行测温,观察食欲、精神状态及可视黏膜有无变化等,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在注射免疫时,应根据家禽的健康状况分开免疫,应先将病鸡剔除、隔离,先免疫健康家禽,后免疫健康状况不佳的家禽,防止免疫时人为造成疾病传播。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暂缓免疫,以便减少或降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及死亡。注射疫苗尽量避开寒冷酷暑的天气。冬天疫苗稀释后温度要略低于室温,时间上最好避开早晚,夏天避开炎热中午。
2.3免疫人员的技术操作不当
一是疫苗稀释不当。如马立克氏病疫苗不按要求用特定的稀释液;饮水免疫时用含高浓度消毒药的自来水;稀释液的量偏大;疫苗稀释时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或染料。二是不同疫苗同时使用。不同疫苗同时或以相同途径接种,有些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防疫人员接种疫苗时为了减少操作次数,图方便,将几种疫苗同时给家禽注射。如将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同时注射,不仅降低预防接种效果,还会使家禽免疫副反应加剧。三是随意增减疫苗剂量。有的接种人员随意减少和增大注射剂量。接种疫苗后,免疫员没有进行观察,或出现了副反应不处理,从而导致副反应加重,最终造成动物死亡。四是注射器使用消毒不当。注射器在使用时,如果内部有化学消毒剂残存,注射器针头不及时更换,注射部位不消毒等可能出现带毒感染,甚至导致疫情暴发[3]。
预防措施:免疫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免疫。疫苗稀释要使用专用稀释额或生理盐水,摇动小瓶至疫苗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器在使用前要煮沸20 min或高压灭菌,使用连续注射器时,必须更换消毒针头。注射器械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后保存。免疫注射时要求正确操作,剂量准确,疫苗稀释后必须保证12 h内用完,免疫后观察5~10 min,对个别家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要及时用抗过敏药物、强心药等药物对症治疗。接种后,要向群众说明加强饲养管理,使动物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减少接种后的副反应。
2.4禽舍管理存在不足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禽舍卫生环境不良;家禽的营养状况差,饲料营养不平衡,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微量元素硒、锌、电解质等或某些维生素过高或缺乏,易造成免疫效果不佳;饮水免疫时,饮水槽不净或消毒不当,造成疫苗污染。
预防对策:在预防接种同时,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家食体质,提高抗病力[4]。疫苗接种前后要使用消毒药、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在接种前后3 d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还要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充足,尤其是注意一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免疫促进剂,可以保护家禽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维护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保持舍内定期消毒、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饲养密度合理,勤换垫料,对孵化器、出雏器、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污染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毒)。保持禽舍内外的安静,减少家禽应激。
3参考文献
[1] 白军.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59-60.
[2] 张宝琚,宋振文,张利平.家禽使用疫苗时应注意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60-61.
[3] 韩杰,曹新民.家禽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2):41-42.
[4] 郭四保,钟美福.引起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2):28-29.
关键词家禽;免疫副反应;症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363-02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降低家禽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但在接种疫苗过程中,由于受到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免疫接种技术及家禽有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家禽在免疫接种后出现症状轻重不等的免疫副反应。本文分析了家禽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广大家禽养殖户和免疫接种人员参考。
1家禽免疫副反应的症状
免疫副反应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在产生有益免疫反应同时或之后出现的因疫苗质量、动物健康状态等因素引起的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1]。免疫副反应根据引起家禽症状的轻重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种。一般反应是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引起的,家禽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倦怠、食欲减少和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此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1~3 d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异常反应较一般反应发生的概率低,但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减少,鼻腔出血,抽搐,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甚至引发死亡,异常反应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救治费用较高。
2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l疫苗选择不当
目前,市场上禽用疫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户如购买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没有正规批文或质量不合格的劣质疫苗,有的弱毒苗毒力不稳定、毒力偏强,使用后容易出现毒力偏强,导致疾病的暴发。
预防措施:根据本地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生特点、使用疫苗的类型及特性、家禽免疫水平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养殖户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疫苗,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副反应。具备条件的养殖场还可通过病原分离、血清学鉴定,确定血清型,以正确选用相应疫苗[2]。
2.2接种疫苗的时机不当
给处于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家禽接种疫苗;在寒冷、酷暑等恶劣气候条件接种疫苗均易使家禽产生较大的免疫副反应。
预防措施:免疫前应采取群检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被接种的家禽进行详细的健康状况了解,必要时个体进行测温,观察食欲、精神状态及可视黏膜有无变化等,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在注射免疫时,应根据家禽的健康状况分开免疫,应先将病鸡剔除、隔离,先免疫健康家禽,后免疫健康状况不佳的家禽,防止免疫时人为造成疾病传播。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暂缓免疫,以便减少或降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及死亡。注射疫苗尽量避开寒冷酷暑的天气。冬天疫苗稀释后温度要略低于室温,时间上最好避开早晚,夏天避开炎热中午。
2.3免疫人员的技术操作不当
一是疫苗稀释不当。如马立克氏病疫苗不按要求用特定的稀释液;饮水免疫时用含高浓度消毒药的自来水;稀释液的量偏大;疫苗稀释时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或染料。二是不同疫苗同时使用。不同疫苗同时或以相同途径接种,有些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防疫人员接种疫苗时为了减少操作次数,图方便,将几种疫苗同时给家禽注射。如将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同时注射,不仅降低预防接种效果,还会使家禽免疫副反应加剧。三是随意增减疫苗剂量。有的接种人员随意减少和增大注射剂量。接种疫苗后,免疫员没有进行观察,或出现了副反应不处理,从而导致副反应加重,最终造成动物死亡。四是注射器使用消毒不当。注射器在使用时,如果内部有化学消毒剂残存,注射器针头不及时更换,注射部位不消毒等可能出现带毒感染,甚至导致疫情暴发[3]。
预防措施:免疫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免疫。疫苗稀释要使用专用稀释额或生理盐水,摇动小瓶至疫苗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器在使用前要煮沸20 min或高压灭菌,使用连续注射器时,必须更换消毒针头。注射器械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后保存。免疫注射时要求正确操作,剂量准确,疫苗稀释后必须保证12 h内用完,免疫后观察5~10 min,对个别家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要及时用抗过敏药物、强心药等药物对症治疗。接种后,要向群众说明加强饲养管理,使动物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减少接种后的副反应。
2.4禽舍管理存在不足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禽舍卫生环境不良;家禽的营养状况差,饲料营养不平衡,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微量元素硒、锌、电解质等或某些维生素过高或缺乏,易造成免疫效果不佳;饮水免疫时,饮水槽不净或消毒不当,造成疫苗污染。
预防对策:在预防接种同时,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家食体质,提高抗病力[4]。疫苗接种前后要使用消毒药、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在接种前后3 d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还要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充足,尤其是注意一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免疫促进剂,可以保护家禽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维护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保持舍内定期消毒、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饲养密度合理,勤换垫料,对孵化器、出雏器、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污染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毒)。保持禽舍内外的安静,减少家禽应激。
3参考文献
[1] 白军.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59-60.
[2] 张宝琚,宋振文,张利平.家禽使用疫苗时应注意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60-61.
[3] 韩杰,曹新民.家禽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2):41-42.
[4] 郭四保,钟美福.引起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