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气治疗渗出性脉络膜脱离三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患者女,63岁.因左跟突然视物模糊伴黑影飘动10d来我院就诊.患者15年前开始双眼反复葡萄膜炎发作,右眼失明.4年前因"左眼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白内障"于我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手术",手术前后患者左眼葡萄膜炎均处于稳定期.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手动/20 cm,矫正不能提高.角膜清,角膜后沉着(+),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瞳孔区有纤维索性渗出膜,玻璃体混浊,眼底看不清.非接触气动眼压计检查:跟压4 mm Hg(1 mm Hg=0.133kPa).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玻璃体混浊,左眼脉络膜脱离"(图 1).诊断为"左眼葡萄膜炎,左眼脉络膜脱离".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硫酸阿托品眼膏散瞳,曲安奈德球后注射,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等治疗5 d视力无提高,眼压3~5 mm Hg,遂予全氟丙烷(C3F8) 玻璃体腔注射.经角巩膜缘后3.5~4.0 mm处的睫状体平坦部注入100%C3R8 0.3ml,手触眼压Tn左右时停止注气.治疗完毕时检查患者光感存在.手术后指导患者保持面部向下、头低位至脉络膜复位.注气治疗后每天检查患者视力、眼压、眼底至脉络膜复位.患者注气治疗后第1天眼压7 mm Hg.第10天间接检眼镜检查显示脉络膜复位良好.第13天复查B型超声检查,显示脉络膜复位(图2),眼压维持在8~10 mm Hg,矫正视力上升至0.25.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治疗;脉络膜疾病/外科学;病例报告 分类号:R773.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SOG)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眼内硅油填充的93例患者95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手术中保留晶状体37只眼,摘除晶状体58只眼;摘除晶状体眼中,植入人工晶状体10只眼.硅油填充时间≤6个月者32只眼,>6个月者63只眼.手术后1、2周,1个月时复查眼底和眼压,均随访至硅油取出.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5±5.1)个月.手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观察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眼治疗前后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经裂隙灯显微镜、B型超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急性期VKH综合征的28例患者5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频域OCT检查.治疗后随访观察12~32周,平均随访时间(21.30±8.53)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O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ailer细胞钾离子通道Kir4.1的表达改变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Kir4.1的调控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Mail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PEDF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使用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高糖组使用2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PEDF干预组在2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100ng/mlPEDF,干预对照组在25
期刊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62例急性重症感染性眼内炎患者62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及眼部B型超声检查后确诊,其中,外伤后44例44只眼,内眼手术后17例17只眼,内源性1例1只眼.分为确诊后立即手术组和药物治疗后再行手术组.后者均为患者拒绝立即手术治疗.立即手术组32例32只眼,药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渗出型AMD患者30例30只眼,分为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与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每组各15例15只眼.治疗及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治疗随访时间12.5个月.其中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变的一种表现,发病机制不详[1].以往对格子样变性的认识和研究大都为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2-4].眼底自身荧光(AF)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眼底检查,可以反映活体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功能和代谢的改变[5].关键词:视网膜疾病/诊断;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分类号:R774.1
本刊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要求文稿中所有计量单位应严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作者投稿前务必自行仔细检查,其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期刊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变小2个月于2009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无眼外伤史,全身检查无异常。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目前多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所反映的视网膜解剖修复率和患者中心视力的变化来衡量[1],但OCT检查通常只能反映手术后黄斑解剖复位情况,并不能体现其功能的恢复.采用更为精确、客观的功能性指标对其评价有重要意义.微视野检查技术分辨率高,刺激光斑在眼底透射点的空间距离小,较传统视野检查更精确、细致,用于黄斑病变检查随访和治疗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