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人,不能光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得有事例;没有事例就是一句空话。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但不少同学一听“事例”二字,就皱眉头,怎么也想不出个“事例”来。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些同学一想到“事例”,就觉得,既然是“事例”,就应该是突出的,非同一般的。其实,生活中非同寻常的事是很少的,大都是平凡的小事。我经常对同学们说,要“眼睛向下”。“眼睛向下”什么意思?就是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这些小事,往往就是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细节。这些无数的小事,都在眼皮底下,可以说俯拾即是。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他的日本老师的文章,叫《藤野先生》。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了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先生写的是藤野先生检查听课笔记的事。哪个老师不批改作业?类似的事,哪个学生没经历过?可是我们在写老师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没有事例呢?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还记叙了一件更小的事:
解剖实习大概一个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敢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哪个老师没表扬过学生?哪个学生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啊!太多太多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写呢?
原因极其简单:没有做到“眼睛向下”——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或者以为这些事还值得一提吗?当然值得!
“眼睛向下”,得会“看”。请看下面一段话:
一天下午,程丽到办公室去。老师的办公室在三楼。刚上到二楼拐弯的地方,她发现楼梯上有一片纸屑,便弯下腰,一声不吭地捡了起来。上到三楼,她手里又增添了一片枯树叶。在她把纸屑和树叶儿投向三楼的垃圾桶的当儿,正好被刚从办公室里出来的秦老师看见了。秦老师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是一位同学写《我的朋友程丽》中的一段话。看,这些小事儿是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眼睛向下”得会“听”。请看下面一段话:
一天早晨,我在被窝里,朦胧中听到了姥姥和妈妈的对话:
“妈,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寒流,预报得还真准呀!看,厨房窗户上的玻璃都结冰花了!今天得给玲玲加点衣服。”这是妈妈细细的声音。
“昨天晚上我就把她的羽绒服找出来了。”这是姥姥低低的声音。
我心里一热。姥姥和妈妈的话语比什么都温暖呀!
这是王玲玲同学在《温暖的家》一文中的一段话。写的这些内容,是她听来的。
一定要学会倾听。新闻、趣事天天有,哪怕听别人争论、争吵都可能长见识,有的可能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当然,多数情况下要看、听“并举”——既看又听。只要做到“眼睛向下”,写人的“事例”随处都有。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些同学一想到“事例”,就觉得,既然是“事例”,就应该是突出的,非同一般的。其实,生活中非同寻常的事是很少的,大都是平凡的小事。我经常对同学们说,要“眼睛向下”。“眼睛向下”什么意思?就是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这些小事,往往就是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细节。这些无数的小事,都在眼皮底下,可以说俯拾即是。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他的日本老师的文章,叫《藤野先生》。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了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先生写的是藤野先生检查听课笔记的事。哪个老师不批改作业?类似的事,哪个学生没经历过?可是我们在写老师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没有事例呢?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还记叙了一件更小的事:
解剖实习大概一个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敢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哪个老师没表扬过学生?哪个学生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啊!太多太多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写呢?
原因极其简单:没有做到“眼睛向下”——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或者以为这些事还值得一提吗?当然值得!
“眼睛向下”,得会“看”。请看下面一段话:
一天下午,程丽到办公室去。老师的办公室在三楼。刚上到二楼拐弯的地方,她发现楼梯上有一片纸屑,便弯下腰,一声不吭地捡了起来。上到三楼,她手里又增添了一片枯树叶。在她把纸屑和树叶儿投向三楼的垃圾桶的当儿,正好被刚从办公室里出来的秦老师看见了。秦老师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是一位同学写《我的朋友程丽》中的一段话。看,这些小事儿是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眼睛向下”得会“听”。请看下面一段话:
一天早晨,我在被窝里,朦胧中听到了姥姥和妈妈的对话:
“妈,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寒流,预报得还真准呀!看,厨房窗户上的玻璃都结冰花了!今天得给玲玲加点衣服。”这是妈妈细细的声音。
“昨天晚上我就把她的羽绒服找出来了。”这是姥姥低低的声音。
我心里一热。姥姥和妈妈的话语比什么都温暖呀!
这是王玲玲同学在《温暖的家》一文中的一段话。写的这些内容,是她听来的。
一定要学会倾听。新闻、趣事天天有,哪怕听别人争论、争吵都可能长见识,有的可能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当然,多数情况下要看、听“并举”——既看又听。只要做到“眼睛向下”,写人的“事例”随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