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学生小说阅读能力可采取以下策略:将课本内容通过筛选、整合、重新规划,以小说不同的能力点为基准给篇目进行分类;让学生按能力类别进行批注式阅读;在对多篇课文的对比中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梳理、整合出系统的小说理论知识;写读后感以求生发、深化;精读质疑以解小说中的玄妙之处。
  关键词:创设情境;对比阅读;自主批注;读写结合;精读质疑
  高中学生通常都是在高二阶段学习《中国小说欣赏》,此时学生已学过不少小说名篇,对小说阅读已有充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就需要对文本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学生的阅读快感不应仅来自小说情节的曲折生动,更应来自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的鉴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而应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索;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应只是孤立的单篇,而应是具有相同“点”的一组篇目。
  一、创设情境,品味文本特色
  一般来说,一部成功的小说往往会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设计、环境场面的刻画、文学语言的锤炼、思想内容的表达等方面同时取得成功,可是又因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而在其中某一方面显得特别突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小说中的“亮点”将若干篇目进行分类,让其围绕一个能力点在类比中深入、细致地品味,以获得对这个能力点的全面认识和深刻体验。
  《中国小说欣赏》共有9个单元,包括18部在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的简介及选段,按照“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的类目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小说的“大致模样”。
  《中国小说欣赏》的编排风格对于提升学生小说阅读能力并无直接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如下做法:首先,让学生按照课本编排顺序阅读整本书,使其对“中国小说”有个大致印象;其次,教师提出新的分类角度,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语言、思想内容等,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角度重新编排课文;最后,让学生陈述自己的编排理由,教师也带着自己的编排结果参与讨论,最终制定出一个“最优新类目”。(如果只计划深度阅读部分课文,也可以挑选理想篇目重新分类。如:语言——《匡超人》《兄弟阋墙》《围炉夜话》《高妈》;形象——《曹操献刀》《李逵负荆》《情真意切释猜嫌》《家族的学堂》;主题——《李逵负荆》《高妈》《兄弟阋墙》《小团圆媳妇之死》等。)
  二、梳理整合,建构理论体系
  学生在鉴赏小说时有时不知该从何入手,有时有了感受又不知该怎样表达。针对这种困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中纳入理性分析。进行理性分析不能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小说理论知识体系必然会对其小说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以鉴赏小说的语言为例。学生往往只能感受到小说语言的效果,却不知这种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整合鉴赏成果,建立关于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理论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在鉴赏小说乃至所有文学作品的语言时就可以找到落脚点。
  (一)遣词造句
  1.精心锤炼的词语。动词表现动态美;形容词描摹形态,使人如临其境;数量词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叠词使语言有节奏感,在内容上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事物具体形象,栩栩如生;表色彩的词能增强描写的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等等。
  2.用心安排的句式。整句有整齐的形式美、和谐的音乐美,感情浓郁,气势磅礴。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可以使语言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参差错落、摇曳多姿。长句严密精确,细腻典雅。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表达出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倒装句、反问句、被动句、双重否定句皆起强调作用。
  (二)語体色彩
  口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书面语严谨典雅,富有表现力;文言简洁凝练,意蕴深厚;文白夹杂使语言富有情趣或具幽默调侃意味;方言使小说富有地域色彩或民族特色。
  (三)语言风格
  因作者的个性气质和文学追求不同,其文学作品的语言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清新淡雅、质朴自然、冲淡平和、闲适静穆、淡泊深远、含蓄深沉、绚丽浓艳、直率明快、苍劲雄浑、雅健雄奇、沉郁悲慨、放任旷达、幽默诙谐等。
  (四)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常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可以把平淡、抽象的内容表达得生动、形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整饬、和谐、有气势;对比、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突出,使小说的语言更有艺术感染力;等等。
  (五)语言效果
  其人说其语,使文学语言个性化;避免说教,观点、情意皆通过形象表达,使文学语言形象化;为了活灵活现、脍炙人口,文学语言追求生动;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文学语言追求简洁、隽永;对音乐美的追求使文学语言重视节奏和韵律;等等。
  三、深度批注,读写有效结合
  阅读能力是在实际阅读中通过体验文本、调取知识、发展思维而获得的,是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进行语文运用实践而获得的。脱离了自主阅读,无论听教师鉴赏过多少篇小说,学生都不可能真正获得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而在自主阅读鉴赏中,批注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在批注中追求语感和语理的相互促进
  高中阶段学生对母语的直觉已经形成,要想进一步提升语感就需要用语理来辅助。如围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一能力点批注《曹操献刀》《李逵负荆》《情真意切释猜嫌》《家族的学堂》时,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对比、烘托手法,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小说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而且可以理解这种栩栩如生从何而来,探究文学效果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理论性的认识,就是一次从语感到语理的提升。有了语理,学生对语感的积累和习得也会更加自觉。   (二)在批注中追求吸收和探究的相互补充
  教师提出让学生愿意想、有得想、能深入想的问题,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感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在原文中寻找蛛丝马迹证明自己观点的意识,既注重精华的吸收,又肯定学生对某些传统观点的合理质疑。
  (三)在批注中追求感悟和生成的相互激励
  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书间笔痕”上升到“篇后悟语”,再上升到写读后感,以及对小说内容进行质疑、评价,对自己独特的阅读成果进行梳理、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调动知识储备,运用相关能力,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归纳演绎。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把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能够在各个场景使用的能力结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如在围绕“鉴赏小说的语言”这一能力点批注《匡超人》《兄弟阋墙》《围炉夜话》《高妈》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以下两篇读后感:
  1.对比《围炉夜话》和《高妈》,论述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不同表达效果,说明书面语和口语不同的语体特征,体会含蓄典雅和诙谐幽默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感悟王安忆追求的语言的陌生化和老舍追求的语言的个性化,进而探究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
  2.对比《匡超人》和《兄弟阋墙》,论述“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区别:前者的描写比较含蓄,对社会的态度比较客观公允,对人物有所体贴,笔调也相对温和幽默;后者的描写比较夸张,对社会的态度更激愤痛恶,对人物毫不留情,笔调更加恣肆。
  四、精读质疑,探究玄妙之机
  平庸的小说以情节吸引读者,只经得住浅阅读,也只能引发读者转瞬即逝的阅读快感;优秀的小说处处有隽永的意味和值得推敲的细节,懂得深度阅读的读者在质疑、探索的过程中会获得巨大的思维和审美的双重享受。
  (一)矛盾处的深度
  前后矛盾的故事情节往往能揭示人物性格最复杂、最隐秘之处,其中也常常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李逵负荆》中作者既刻画了李逵不顾私情、不畏强权、主持正义的一面,也刻画了他粗暴凶残、嗜杀成性的一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探讨这种矛盾性格在当时存在的合理性、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人多了好不好以及怎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等问题。
  (二)闲笔处的趣味
  意会文学作品中不着痕迹、信手拈来的趣味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故事情节中的游戏笔墨常常能透露作者对社会、对人生诸多现象的调侃。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嘲笑败家的“红百万”变做“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平常处的悲凉
  作者在小说中表现恐惧、愤怒等激越的情感时,往往采用跟这类情感一样的方式,即有冲击力地、直接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悲凉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莫泊桑形容它就像“内心深处又细又长的创口”。作者在表现这种有渗透力的,沉默、浓黑又无处不在的悲凉时,常常也把它藏在平常处。《中国小说欣赏》中选择了王安忆的《长恨歌》中《围炉夜话》一章,主人公们在夜里围炉而坐,做着好吃的,热情地谈论着衣服,似乎温馨而有趣,可是“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外面的冷和黑,都是在给这屋内加温加光的,雪还是不要化的好,要是化尽了,这炉火便也差不多到时候了”,“悲凉”在平常处确凿无疑地流淌着。
  五、优质推送,强调整本书阅读
  阅读名著的经典选段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学生由一斑而神往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作品向学生进行推送,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课本中编选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很不一样,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探讨的是永恒的问题。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任务与情境,关联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引入富有驱动力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求佐证、形成成果的鲜活的体验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小说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黄少文.用好教材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之友,2018(12).
  作者简介:薛晓燕(1979—),女,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為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才能高效地进行诗歌技巧鉴赏,关键在于对技巧的认识。技巧一定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独创,而对这种独创的认知是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实现的。而这一比较的参照物,就应该是生活的本来,即事理。所以,先有事理领会,才能艺术顿悟。  关键词:事理领会;比较;艺术顿悟  《语文教学之友》在2007年第3期上刊登了本人拙作《如何读懂诗句》,其中谈到“借助古汉语知识疏通——语序颠倒”时,这样写道:“由于诗歌的特定
摘要:拟从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角度,力图分析其命题趋势、挖掘其命题特点,从而为2018年的语文复习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高考;题型;传统文化;社会现实;命题趋势  2017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借用2017年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从脸谱说起》的“谱”字,我想我们分析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的目的,旨在总结经验得失,从而更好地落实2018年的高考复习工作。以下我就说说我对2017年高
摘要:语言分为显性和潜性两个层面,显性语言是常用的、常规的语言形式。显性语言只占极少的部分,绝大部分是潜性语言。而语言的创新主要靠对显性语言的正向偏离和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这两种方式。  关键词:显性语言;潜性语言;正向偏离;显性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提出了语言有显的一面,同时还有隐的一面,这两方面密切相联又相互转化,加起来才是完整的语言。  我们的日常交际活动正是在显性语言基
摘要:《荆轲刺秦王》中最精彩的片断应属“廷刺秦王”,要分析其为何精彩,难度很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尊重学生阅读原初体验,互联生活情境,可揭示言语形式的奥秘;聚焦英雄人物,由果溯因,可还原一个真实的荆轲形象;于有疑处探疑,细读文本,大胆推测,仔细求证,或可使秦武阳“现身”,同时可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关键词:以学定教;文本细读;还原;聚焦;探疑  《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经典保留篇目,笔者
主持人:宁小倩 孙茜  点燃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  南湖社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青砖灰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簇簇小花随风舞动,三益书院、茶韵广场里,居民三三两两地或品茶、或捧书,一派和谐之景。  谁承想,几年前,这里还存在着垃圾成堆、邻里矛盾纠纷不断等问题。  南湖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散”社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利益关系日益复杂。  2
【摘 要】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银行以自身资金优势构建起了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性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占领金融服务市场的核心项目。以平安银行中构建起的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为基础,对平安银行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发出的SAS平台进行分析。通過研究,发现以平安银行为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多级流转能够有效解决应收账款伪造、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古诗词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掌握作者的创作特点,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涉及的陶渊明的诗词较多,笔者主要从陶渊明的创作特点出发,探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写作手法,希望能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古诗词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陶渊明;田园诗;写作特点  陶渊明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成为唐
2019年寒冬时节,我陪同朋友回到家乡大围山镇探访百岁老人。  妈妈听说我们在走访百岁老人,连忙推荐了她的邻居李桂华老人,并主动陪着我们来到了老人的家中。还在门外,妈妈问:“有人在屋里吗?”   客厅里就传来了老人洪亮的声音:“有,快进来坐!”   一进屋,我们就看见了满头银发的李桂华老人,她笑哈哈地拉着我妈妈的手爽朗地说:“请坐,请坐!”   朋友迎上前去告诉老人我们的来意。   老人一
下跳棋使我懂了很多。  倘若将下跳棋看做成长的历程,那么就可以知道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磨难,而正是这些磨难,才使人一点点成长起来。  对于每一颗棋子来说,如果想跳跃,它必须得到前面的棋子的帮助。而在生活中,那一颗颗充当我们垫脚石的棋子是什么?老师、父母、朋友,是所有帮助你的人——他们教育你、抚养你、帮助你。当你长大时,别忘了回头望一望那些在成长路上帮助过你的人。  我继续下着我的跳棋,可我
从前,一个农夫养了两头驴子,我们称之为驴子A和驴子B。  驴子A感觉自己精力充沛,能力超群,为了吸引主人的注意,他经常肩负重荷,走在前面。驴子B普普通通,他以正常的速度走路,不管主人是否在场。  一段时间后,主人向驴子B施加压力,要求他学习驴子A。但是驴子B根本走不快,主人不断惩罚他的拖沓。驴子B哭着对驴子A说:“亲爱的朋友,这里只有我们两个,别互相竞争好吗?我们应该以正常的速度搬运相同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