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序”“度”“量”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精心组织外,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学的序、度、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善于处理教学中的“序”
  这里的“序”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课堂教学的顺序。
  (一)灵活运用教材与教辅资料,抓好教学内容的“序”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灵活、合理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就是需要教师对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再度开发,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及认知能力,针对具体的学生、具体的环境资源,因地、因人制宜,合理有效地再度整合开发教材,要在吃透教材,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框架,注意教材的前后连贯、新旧知识的衔接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教材知识框架,适当地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新组合,加强知识间的逻辑性,以及由简到难的合理性。
  (二)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抓好教学活动的“序”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来组织教学。《学记》中写道“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教师每堂课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能千篇一律,也不一定按部就班,而是要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课堂学习目标,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学习目标中先学哪条,后学哪条,是教学顺序设计的核心问题,要以学生的基础为教学起点,切不可将新内容与原有基础相割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序”,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无论是旧知识的复习检查,还是新知识的系统传授,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过程要疏密相间,有起有伏。
  第二,系统传授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带新、以新固旧,要突出重点、难点,做到主次分明。
  第三,解决好重难点。教学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来贯彻实施,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来,把学生的活动集中到这方面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二、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度”
  凡事皆有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事物就会转向其反面,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上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优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度”的把握远远优于其他普通教师,教师把握“度”的合宜性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夸美纽斯说过:“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结合教师的亲和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师课堂介入要适度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来理解和形成知识。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感受等都是教学的生长点、是学生自己探究的切入点,在学生交流并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通过认真倾听,来辨别不同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发现他们的偏差、疑惑;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观察、发现和归纳等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教师的引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整个指导过程要控制讲话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同时教师要掌握好介入指导的时间,介入过早,会阻碍学生自主发现,也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教师把握介入度的合宜性怎样,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度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其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所不同。既然客观存在着差异性,学习中就允许学生差异参与,提倡差异参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实施分层教学,立足于一般,照顾到特殊,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合理按安排教学中的“量”
  (一)课堂教学容量要适中
  课堂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好坏,课堂容量过小,学生就有了玩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尤其是优生“吃不饱”,能力得不到提升,时间一长,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容量过多,学生对知识根本就来不及梳理、巩固,也难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吃的都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长此下去,必然会加大差生面。所以课堂容量应该具有辩证性、合理性,要科学安排,合理调整,忌贪多求快。
  (二)作业要精量
  学生的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整点,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安排不能贪多求全,不能盲目重复训练。教师应该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明确作业安排要求、批改要求、讲评要求,作业布置要做到适量、适当、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要以“精”取胜,量不在多,内容精粹就行;时间不多,天天坚持就好!教师还要努力做到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绝不能“一锅端”。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善于注重对教学的“序”“度”“量”的研究,将它与有效课堂研究相结合,二者会更加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这是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的趣味性  小学教学年龄介于6至12岁之间,各种生理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心智正由懵懂向清晰过渡,对外界五彩斑斓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容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实践显示,小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们都在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何让我们的评价能够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体现,我结合新课改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
期刊
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理方面的空间与逻辑,同时是小学生培养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数学感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教育,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为偏重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即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证。它在课堂中切实把学生学习数
期刊
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历史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演绎”历史,参与教学过程, “亲近历史,运用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活历史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编好历史课本剧,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前提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生动的剧情表演再现出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写字不仅具有实用性,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那么,在写字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写字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运用好这个主阵地抓好写字教学的质量。在每一次的写字教学中,我都要求学
期刊
在当前的课改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语文课真难教啊,简直不知道该怎么上才好。”“要是有一个模式就好了,我们就可以照着上课了。”很多教师盼望专家或实验区的老师来指点,以便学一学别人的模式。其言下之意,是课改教学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大家照着模式上课最好。否则,这语文课还真不知该怎么上。  其实,语文教师的这种困惑,或许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行课改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以前的语文教学,由
期刊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它要求教师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指导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物理探究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和同行们探讨。  一、明确科学探究程序和探究的内容  科学探究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