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治疗观察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 降糖; 糖尿病
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药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增加,肝糖的产生减少,而降低血糖[1]。2 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临床“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1次/d)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治疗组男8例,女8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岁,体重48~76 kg,平均体重(65±6.3)kg;对照组男5例,女11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55±3.4)岁,体重45~73 kg,平均体重(63±5.7)kg。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的入院前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在早餐前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对照组在早餐、午餐、晚餐之前20 min加服二甲双胍片500 mg。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周期的第2、4、8、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不良反应等指标。
1.3 入选标准 32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标准,空腹血糖(FBG)≥7.8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PBG)≥ 11.1 mmol/I ;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并同时都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 治疗组与对照组FBG在(7.85 ±2.35)mmol/L和(7.88 ±2.45)mmol/L ;治疗组与对照组PBG在(13.65±3.21)mmol/L和(13.25±2.38)mmol/L 。
2.2 治疗后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FBG在治疗2周后分别为(6.25±1.32)mmol/L和(7.63±1.21)mmol/L;治疗4周后分别为(6.12±1.32)mmol/L和(7.42±1.28)mmol/L;治疗8周后分别为(7.63±1.38)mmol/L和(7.20±1.25)mmol/L;治疗12周后分别为(6.28±1.23)mmol/L和(6.36±1.36)mmol/L;②治疗组与对照组PBG在治疗2周后分别为(10.48±2.32)mmol/L和(10.38±1.32)mmol/L;在治疗4周后分别为(9.38±2.36)mmol/L和(10.01±2.26)mmol/L;治疗后8周分别为(8.85±3.02)mmol/L和(8.84±2.02)mmol/L;治疗后12周分别为(8.73±2.12)mmol/L和(8.23±2.4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大部分会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加大胰岛素的用量会使患者的体重指数增加,甚至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本研究表明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内的糖异生而降低血糖,临床研究表明此药能够降低高糖的生成率,但不会影响胰岛素的水平,同时会增加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降糖作用更显著、更稳定。同时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都可以降低血糖,但是盐酸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的速度要早于二甲双胍约2周的时间。吡格列酮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 高血糖状态,并且能够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比空腹血糖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比二甲双胍起效快,同时还发现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了12周之后可使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降低,并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示了盐酸吡格列酮,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在的血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同时其安全性、依从性好,不会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对血脂紊乱有一定的调整作用[2],因此此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等.噻唑烷-m类衍生物作用机理.内分泌学,2001,(14):70-71.
[2] 单利珍.吡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4):23-25.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 降糖; 糖尿病
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药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增加,肝糖的产生减少,而降低血糖[1]。2 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临床“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1次/d)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治疗组男8例,女8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岁,体重48~76 kg,平均体重(65±6.3)kg;对照组男5例,女11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55±3.4)岁,体重45~73 kg,平均体重(63±5.7)kg。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的入院前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在早餐前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对照组在早餐、午餐、晚餐之前20 min加服二甲双胍片500 mg。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周期的第2、4、8、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不良反应等指标。
1.3 入选标准 32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标准,空腹血糖(FBG)≥7.8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PBG)≥ 11.1 mmol/I ;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并同时都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 治疗组与对照组FBG在(7.85 ±2.35)mmol/L和(7.88 ±2.45)mmol/L ;治疗组与对照组PBG在(13.65±3.21)mmol/L和(13.25±2.38)mmol/L 。
2.2 治疗后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FBG在治疗2周后分别为(6.25±1.32)mmol/L和(7.63±1.21)mmol/L;治疗4周后分别为(6.12±1.32)mmol/L和(7.42±1.28)mmol/L;治疗8周后分别为(7.63±1.38)mmol/L和(7.20±1.25)mmol/L;治疗12周后分别为(6.28±1.23)mmol/L和(6.36±1.36)mmol/L;②治疗组与对照组PBG在治疗2周后分别为(10.48±2.32)mmol/L和(10.38±1.32)mmol/L;在治疗4周后分别为(9.38±2.36)mmol/L和(10.01±2.26)mmol/L;治疗后8周分别为(8.85±3.02)mmol/L和(8.84±2.02)mmol/L;治疗后12周分别为(8.73±2.12)mmol/L和(8.23±2.4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大部分会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加大胰岛素的用量会使患者的体重指数增加,甚至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本研究表明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内的糖异生而降低血糖,临床研究表明此药能够降低高糖的生成率,但不会影响胰岛素的水平,同时会增加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降糖作用更显著、更稳定。同时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都可以降低血糖,但是盐酸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的速度要早于二甲双胍约2周的时间。吡格列酮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 高血糖状态,并且能够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比空腹血糖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比二甲双胍起效快,同时还发现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了12周之后可使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降低,并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示了盐酸吡格列酮,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在的血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同时其安全性、依从性好,不会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对血脂紊乱有一定的调整作用[2],因此此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等.噻唑烷-m类衍生物作用机理.内分泌学,2001,(14):70-71.
[2] 单利珍.吡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