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以来,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由于计算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提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在眉急。这就要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以及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指导学生“看”
指导学生做每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清楚每一个“运算符号”和每一个“数字”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学生抄题时,让学生先读算式,然后再边读边抄算式,抄完算式后再回头与原式对照一下,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2.指导学生“想”
“想”就是思考。第一要思考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要思考题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题中的“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如果有能简算就要简算。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因此,“想”是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轻视。
3.指导学生“算”
“算”是动手操作,一步一步的计算递等出最终结果的过程。计算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规定、边算边想、边算边查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心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笔算那样精确,但能够得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他的题目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要教给他们一些估算的方法。估算可以減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8×125=1000,4×25=100等,从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还会促进解题的灵活性。
4.指导学生“检”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小学生由于意志力弱,注意易分散,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验算时,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数,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或者说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验算的方法。
5.指导学生计算“精”而“巧”
精通算理、法则熟练;坚持精练,熟能生巧。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求算法多元化,可是“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也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且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能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配上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训练效果。
2.尊重个性,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只要学生能算得又对又快,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现实起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3.童趣练习,保持兴趣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有童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不知不觉融入到计算练习中来,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会让人欣喜!像“摘苹果”、“找朋友”、“送信”……这些小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计算的兴趣。
4.参与竞争,增强兴趣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算24点”比赛,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选拔。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很高,全力对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5.及时评价,促进兴趣
在日常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价,决不吝啬。
三、掌握算理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加强口算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每位学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要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年级要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平时我为了加强计算训练,每一节数学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了至少3至5分钟的口算或者听算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现在我班里的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形式要多变,注意运用“数学游戏”、“有奖速算”、“计算擂台”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磨砺学生不畏困难,创优争先的良好意志品质。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教師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指导学生“看”
指导学生做每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清楚每一个“运算符号”和每一个“数字”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学生抄题时,让学生先读算式,然后再边读边抄算式,抄完算式后再回头与原式对照一下,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2.指导学生“想”
“想”就是思考。第一要思考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要思考题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题中的“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如果有能简算就要简算。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因此,“想”是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轻视。
3.指导学生“算”
“算”是动手操作,一步一步的计算递等出最终结果的过程。计算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规定、边算边想、边算边查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心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笔算那样精确,但能够得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他的题目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要教给他们一些估算的方法。估算可以減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8×125=1000,4×25=100等,从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还会促进解题的灵活性。
4.指导学生“检”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小学生由于意志力弱,注意易分散,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验算时,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数,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或者说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验算的方法。
5.指导学生计算“精”而“巧”
精通算理、法则熟练;坚持精练,熟能生巧。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求算法多元化,可是“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也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且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能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配上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训练效果。
2.尊重个性,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只要学生能算得又对又快,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现实起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3.童趣练习,保持兴趣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有童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不知不觉融入到计算练习中来,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会让人欣喜!像“摘苹果”、“找朋友”、“送信”……这些小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计算的兴趣。
4.参与竞争,增强兴趣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算24点”比赛,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选拔。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很高,全力对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5.及时评价,促进兴趣
在日常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价,决不吝啬。
三、掌握算理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加强口算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每位学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要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年级要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平时我为了加强计算训练,每一节数学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了至少3至5分钟的口算或者听算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现在我班里的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形式要多变,注意运用“数学游戏”、“有奖速算”、“计算擂台”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磨砺学生不畏困难,创优争先的良好意志品质。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教師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