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的土地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
  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彎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
  “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
  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其他文献
和妻子又一次大吵一頓后,我摔门而去。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我觉得百无聊赖,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起风了,我把两只手捧在一起聚拢,让打火机的火苗不再跳动,点燃一支烟。  公园里没有几个人,虽然有风,不过太阳却很好,我找了一张还算干净的椅子坐下来,为了舒服一些,我把自己的两条胳膊伸展,放到椅背上。为了抽烟方便,我把右手臂拿下来,猛吸几口,然后把烟嘴含在嘴里,又把手臂放到椅背上。这样做我觉得很惬意。 
期刊
老骈喜欢书法,从前当局长工作忙,担心因此分散精力,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故一直深藏不露。直到退休赋闲在家,老骈开始公开发展自己的爱好,尝试参加各类书法赛事。  市书协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搞了个“鳌头杯”一年一度全市书法大赛。因为这家企业注册的是“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且专门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周边拿地,企业就用“鳌头”为赛事冠名。  “鳌头杯”共设置有金鳌头、银鳌头、铜鳌头和泥鳌头四个奖项。
期刊
1928年初春,《北平晚报》刊登了一条消息:中华武术门类繁多,少林、武当、峨眉,不一而足,初习者不识路径,刚猛之拳易伤筋动骨;绵柔之拳则不堪一击。唯吾太极刚柔相济,攻守兼备,老少咸宜,为初学者之首选。今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漫游到此,暫下榻于南门外打磨场杜盛兴号内,如有武术爱好者,切莫失良机……  20世纪初的中国时局动荡,风雨飘摇,各种政治势力犬牙交错。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
期刊
邓阿二死了,村里人说,他是吃馒头噎死的。  谁也不晓得他是怎么噎死的,馒头铺的老张头一大早见邓阿二卷着裤腿,赤着一双又黑又破的脚板从村头晃进来,知道他肯定又出远门了,肯定又累又饿,也许好几天不曾吃过一点儿东西。  老张头从蒸笼里摸出两个正要出锅的馒头,吹吹拍拍撵上呱唧呱唧往家走的邓阿二,小二,二来,又出去啦?说着,把两个热气腾腾的圆顶馒头塞到邓阿二的手里。  邓阿二连看都不看老张头,更不言语,抓起
期刊
“我认为我们村当前的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是大家伙脑壳犯迷糊的问题;大家伙脑壳犯迷糊的问题,是对自家资源优势瞅不准的问题;对自家资源优势瞅不准的问题,是村干部、组干部自家致富冇得手段的问题;自家致富冇得手段的问题,是整个村子不如别个村子搞得好的问题,也是各家各户冇得收入和村湾邋遢的棘手问题……”  去年冬天,年近五十的艾志伟,成功当选为蒲圻河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第
期刊
庆福寺方丈白马法师俗姓林,名之朴。  他的祖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虽然没念过几年书,却跟东瓯城那些老派的信众一样,会背诵永嘉大师《证道歌》全文。  林之朴自幼跟随祖母,早晚听她念经,也就熟记于心。他六岁那年,体弱多病,夜间盗汗,舌见瘀点,祖母很担忧,就带他去见一位懂点医术的老法师。  祖母跟法师聊天的时候,他就在一边翻看那些横竖看不懂的经书。祖母说话间把《证道歌》里的一句诗念颠倒了,他就立马指出来
期刊
满乡人家大酒店镶黄旗包房内。  六个男人正在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其中那个扎着领带的三十五六岁的男人咋呼得最欢实,也是这场饭局的攒局者。他平时总喜欢扎领带,大家都叫他“领带男”。  领带男是我大学同学,也是经常来往的哥们。参加这场陌生的饭局,是他把我硬拉来的,算是临时凑个数,不来不成局。  在这场饭局上,经领带男介绍,个个都是达官贵人,头戴官衔,从坐在我左手边的人开始,A局副局长、B局纪检书记、C公
期刊
山羊羔四蹄蹬地,蹦到羊妈妈身边,屈前蹄,跪地吃奶。羊妈妈歪着脑袋,探身闻了闻山羊羔的屁股。山羊羔晃着小尾巴,喉间滚出一串“咩咩”声。  仲夏的小村,满眼是绿。一群山羊散落在坡上吃草,远望,如朵朵白菊缀在绿草之间。羊群里有一只山羊,黑头白身,很显眼。黑头羊是母羊,不会生羊羔的母羊。  此刻,黑头羊嘴里噙着几根青草,一动不动,呆呆地看着山羊羔吃奶。一阵风来,青草“沙沙”响。黑头羊靠过去,想亲近小羊羔。
期刊
阿丽得了一块手镜。  卖镜子的人说镜子是梨木把,结实牢固,有些年数了。  阿丽问,不会是从古墓里挖出来的吧?  镜子是在西大桥下古玩交易市场买的,折叠铺上镜子压在翡翠玛瑙珠子手镯吊坠下面。  小贩探身取回镜子,说啥呢,古墓里只能挖出铜镜!这是梨木把的水银镜!  男友拉起阿丽:不就是块小镜子吗?要一百五,这个价钱穿衣镜都买回来了。  阿丽扭身不听,掏出钱包翻出一张百元大钞,问,卖吗?不卖算了。  忍
期刊
盛唐。我是一只骆驼,作为友谊的使者,和陪伴安菩将军的其他陶器一起,从洛阳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国。  布哈拉的夏日,是响晴的。博物馆墙外,碧空如洗,一如我年轻时的天气。我心绪飘飞,耳畔依稀商路熙攘,驼铃悠扬。  彼时,我青葱年少。周身镶嵌宽厚的驼囊,绣着辟邪的五彩兽面,阔嘴巴大鼻子,牛角样的眉毛鼓眼珠。身上载有柔软的丝绸和绢帛,挂着从东土带来的细颈尖底、不易溢水的红陶小口瓶,和寓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