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策略建议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示范区”,标志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突出生态价值践行“两山”理论,能够进一步发挥成都的生态和环境优势,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二是有利于推进向“人—城—产”发展逻辑转变,通过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和服务品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塑造公园城市新场景,优化土地利用和空间治理方式,增强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吸引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四是有利于彰显天府人居文化特色,通过将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统筹协调,传承和弘扬成都平原千百年来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传统和人居特色。
  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对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和治理方式的全新探索。农业文明时代,城市的价值主要是提供安全防护和农产品交易,安全与方便是城市组织的主要原则;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的价值主要是组织工业品生产和交易,效率与经济是城市组织的主要原则;生态文明时代,城市的价值是在为人类提供集聚空间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纽带,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组织的重要原则。要实现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目标,一是要突出生态价值,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成都的核心比较优势,成为集聚各种发展要素的核心手段;二是要坚持生态优先,遵循生态系统观和自然观,作为组织和安排各项发展要素的首要原则,从生态的角度增强各种要素安排的协调性。
  突出生态价值,增强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要素集聚,发展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是依据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具有某种比较优势的城市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发展要素,继而通过循环累计因果方式推进城市的发展。从国内外先发地区和城市的经验来看,生态资源和环境价值,将逐步取代成本优势,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可流动要素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提升不可流动的土地资源要素价值的主要目标。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要遵循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价值逻辑,促进城市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环境优势转变。
  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优化环境和服务品质,增强对知识化、年轻化、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多伦多大学商业与创意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的创意阶层,是发展新经济所需劳动力的典型代表,他们对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的方式与传统产业工人具有较大的差异,体现在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工作地点选择的弹性越来越大,在确定定居地时,往往从先选择工作,转变到先选择城市。黄石国家公园附近的波兹曼市,能吸引大量创新人才,成为蒙大拿州的高科技中心,即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成都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过渡带,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有条件塑造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建设典范。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成都可以龙门山、龙泉山两山作为生态屏障与核心,以岷江、沱江两江作为核心生态廊道,以天府绿道、水系蓝道为网络,构建“两山两江两网”的生态环境网络,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城市画卷。
  要发挥景观资源优势,按照“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的逻辑,吸引新经济产业和资本。随着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杭州西部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产业和资本,开始关注自然和人文风景资源较好的地区,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的园区在未来的竞争中将难以取胜。成都山川形胜汇聚,人文历史悠久,应结合山水脉络、特色林盘、遗产网络等特色风景资源,创新空间利用方式,在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承载新经济功能的空间载体。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关注创新的空间,也要关注空间的创新。
  要发挥公园城市建设场景优势,集聚城市应用型新技术和大数据,提升城市创新能力。除了劳动力、资本以外,技术和数据正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城市是技术应用和数据生产的最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应用型创新企业在旧金山城区、纽约城区诞生,例如Uber和Airbnb,正是因为旧金山的城市属性更强,市民需求变化更快也更为集中,能够为这些应用性创新提供消费和应用场景。杭州为了解决城市交通等问题而上线的“城市大脑”,正成为智慧城市创新领域的先驱。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需要同时提高城市服务品质、运转效率和安全韧性,是对城市治理方式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提升城市服务和治理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管理和治理方式的调整优化,一方面需要引入新的智慧型管理技术和手段,这为新技术的应用创建了场景和需求,这将积累大量城市运转和管理的数据,作为重要的创新要素。
  要发挥精华灌区优势,提高城鄉土地利用效率,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综合效益。与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发展要素不同,土地资源要素是不可移动的,土地利用的关键是要促使有限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价值,途径包括用途合理安排和空间协调统筹。成都的精华灌区面积较大,农业耕作条件较好,一方面农业生产率较高,另一方面也对城镇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一是要通过在生态和农业保护空间中,引入适宜的新场景和新业态,适度促进多样化利用,提升生态和农业空间的社会经济价值;二是要加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的协同组合,促进城景融合、城乡融合,提升土地利用的正外部性,实现价值提升;三是要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要加快已建成区城市更新和服务完善,对增量建设用地,探索M0工业用地、混合用途、出让年限调整等创新机制,做到集约节约使用。
  坚持生态优先,增强要素统筹布局的协调性
  除了集聚发展要素,各类发展要素如何组织,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例如北京和上海,在刚批复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提出建设用地不增长、人口增速放缓,要素增量投入已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空间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即通过调结构促发展。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应遵循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组织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生态系统观与自然观,发展要素的组织和布局,应与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本底条件相契合。   要以成都平原和岷沱江流域为生态单元,建设公园城市都市圈。当以生态优先作为主要组织原则时,发展要素组织的空间单元将从行政区划单元、经济社会单元向生态组织单元转变。对成都而言,成都平原和岷沱江流域是较为独立的生态组织单元。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应在这一生态组织单元内,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安排发展要素,要强化保护龙门山和龙泉山两大生态源,合理保护和利用精华灌区农业空间,精心组织城镇产业高效发展。一是可探索土地协同使用机制,统筹研究生态单元内的生态保护重要性、城镇和农业開发适宜性,促进生态空间成网成片,将最适宜的城镇和农业空间统筹安排,探索建设用地指标跨行政区流动的新机制。二是进一步破除劳动力跨行政区流动障碍,以户籍制度创新改革为基础,探索税收和社保缴纳的跨市协同机制,探索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跨市共享机制,减少行政壁垒对劳动力和人才选择就业岗位的影响。三是强化资本流动和产业分工,以市场作为引导产业和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促进产业和企业选择效益最大的区域,并通过横向转移支付建立跨行政区的补偿机制。四是强化技术研发合作,探索对重大基础创新的统筹布局机制,探索创新转换利益分配的协调协同机制,促使创新要素合理布局。五是借鉴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经验,适度疏解成都的非省会职能,避免大城市病,通过生态型都市圈的建设,既壮大城市和区域核心功能,又形成更良好的城市服务品质和环境质量。
  要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引导各项要素集聚。空间和土地的异质性,决定了发展要素集聚在不同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综合效益。成都市域范围内,地形地貌丰富,山丘平坝皆有分布,龙门山和龙泉山区、精华灌区、城市建成区、城市拓展区要制定不同的人口、土地、资金和技术引导政策。龙门山和龙泉山区,要按照自愿优先、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引导人口流出;要减少常住人口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地,推进退耕还林,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适度增加为游客提供休闲游憩服务的用地;要适度鼓励城市资本进入,促进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经济发展;要结合日常和节假日交通需求差异大的特征,合理安排交通基础设施。西部的精华灌区,要鼓励引入农业技术和资本,促进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维持乡村人口的基本稳定,鼓励“新农人”下乡,鼓励形成新的乡贤群体,重构乡村社会资本;要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足乡镇服务短板;要降低城乡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密度,创造舒适宜人的宜居空间。城市建成区,集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强化城市文化特色塑造,控制开发强度和密度;要适度降低人口密度,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要增强资本和技术投入密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提倡绿色交通、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东部和南部的城市拓展区,要借鉴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等新区规划建设理念,合理组织各项发展要素,加快人口集聚,并根据人口结构安排相应的服务设施;要提高增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高增量建设用地产出和环保门槛;要加快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入,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引擎;要创新交通设施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方式,引导形成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
  要创新空间组织方式,增强各种发展要素的包容性和弹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发展要素的集聚和组织方式也在变化,包容性和弹性正成为空间组织的新趋势。从土地要素来看,要改变现代主义针对工业化城市形成的功能分区概念,弱化不同类型土地使用方式之间的边界划定,创造无边界和混合型空间,成都正在推进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正是促进土地混合利用的新方式。从劳动力要素来看,理查德·佛罗里达的“3T”理论中,包容性是与人才、技术同等重要的城市发展指标,成都要学习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经验,提高对人口的包容程度,构建全龄友好城市,增强国际性,并适度控制城市生活和创业成本,力争建设包容性城市。从创新企业来看,要鼓励各种类型的创新融合,既统筹安排国家基础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等,也吸引大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同时也鼓励“万众创新”和草根创新。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天府之国”营城理念的传承,是对工业文明时代“西南后方”建设方式的扬弃,是对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突出生态价值,加快要素集聚;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要素安排,将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道路选择。
  作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赋予了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公园城市为形态,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期刊
1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凤朝,唐川平、李仲彬等开展产业功能区调研并出席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2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接受中央媒体专访。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凤朝赴深圳市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3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研究成都东部新区健康城(国家医学中心)规划有关工作专题会。敬静同志参加。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
期刊
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做出《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要求按照省委要求“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极两中心两地”格局中,历史性定位成都作为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成都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必须优势发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如何定位和建设“增长极”和“动力源”?如何科学预判成都未来发展走向?是我们必
期刊
万春镇位于温江区北部,面积5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万,辖14个村(社区)。自开展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城乡融合、一所多站、以点带面、同步推进”的思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突出党建引领,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在区新时代文明中心总体运行机制下
期刊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坚定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提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工作举措,向全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发出了动员令和宣言书。站在“两个大局”交汇的新阶段,肩负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夺取“双胜利”的光荣使命,市委深入开展创新提能年活动,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
期刊
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核心任务就是要做强成都这个文旅极核,更大激发文化的精神动力、经济动力,聚焦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建设,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深刻把握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增值性
期刊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支撑和物质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勇担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创新驱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
期刊
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的重要举措。东部新区的建设,既有宏观区域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入等利好,也面临全球化形势波折、区域竞合演变、城市动能转化等挑战。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为主要支撑的高能级平台体系。本文结合相关规划研究,针对“东部”和“新区”两大特征和优势,对成都
期刊
“成都市四大班子领导和120个市级部门(单位)定点联系简阳市116个贫困村,13个区县对口帮扶简阳有贫困村的乡镇……作为受助地扶贫人,唯有扛起责任,哪怕是加班加点,都要克服各种困难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做实,绝不能辜负了帮扶,耽误了脱贫!”谈起近几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成都东部新区武庙镇党委书记周明星道出了肺腑之言。因扶贫工作表现优异,周明星多次受到省市表扬。  一路与脱贫攻坚工作结缘  85后的周明星
期刊
大统一之局从而赖以稳定,则方志诸家有其功矣。公元1世纪至4世纪间,地方史志虽已发达,率皆偏记一类,无全面描绘之巨文。其一书而兼备各类,上下古今,纵横边腹,实自常璩之《华阳国志》创始。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中,常璩和陈寿一样,是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家,两人写的巨著被称为“两晋两国志,光焰万丈长”。  后世地方志多以“志”命名,承袭于《华阳国志》。李泰棻在其《方志学》中说,最古以志名书者,首推常璩《华阳国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