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是如何搁浅的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解放台湾之战,早在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之前,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就开始筹划了。
  1949年2月1日至3日,斯大林所派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和他进行了三个整天的晤谈,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他告诉米高扬:
  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其实,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谈到台湾问题。一个多月后,台湾问题在中共中央议程里正式被提及。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一次关于华东局任务和人事安排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确定粟裕担任华东局常委,分管军事。在讨论华东局的管辖范围时,毛泽东提出“还要加上台湾”。他说: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粟裕传》第848页)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在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举行渡江战役之前,毛泽东就正式开始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进而渡海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还亲自点将,要时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三野前委书记的粟裕肩负起解放台湾的历史重任。
  1949年6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回电粟裕、张震,指示粟裕和三野:“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第520页)
  6月21日,中共中央、毛泽东又电示华东局、粟裕等:“在你们面前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一)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二)占领福建及厦门;(三)帮助二野西进;(四)准备占领台湾。”(《毛泽东年谱》下卷第519页)
  为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了以粟裕为首的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华东局还应中共中央的要求,拟定了台湾解放后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舒同为中共台湾省委第一书记,刘格平为省委书记;省委、省政府各部厅局、各地委、各县委的班子也都相应搭建,并对随军进台干部集中进行有关台湾知识和政策的培训。中共中央同意了这个计划。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立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命令第三野战军主力第九兵团的4个军进行攻台的训练。
  
  (二)
  
  1949年6月27日,刘少奇访问苏联。在刘少奇出访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请求苏联出动空军、海军,以配合我解放台湾的问题,要刘在跟斯大林会谈时试着提出这一请求。
  7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似可以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学习六个月至八个月,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一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同时须考虑一个条件,即在闽浙两省建立飞机隐蔽库,即掘大山洞藏飞机。
  17月25日,毛泽东又电告在莫斯科的刘少奇,要他即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苏联提供几百架飞机并代为培训飞行员,争取赶上进攻台湾的战役。电报发出后,毛泽东与朱德在中南海颐年堂研讨进攻台湾问题时说,只要苏联能援助我们几十架飞机,掌握了制空权,即可以发起进攻台湾战役。结果,令毛泽东大失所望。斯大林对代为培训飞行员之事爽快答应,但对派苏联空军、海军援助我进攻台湾,则表示难以赞同。他说:这样一来的结果,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诱发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苏联人民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他们很难理解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中共中央军委曾经设想,将刚刚在苏北泰州成立的华东海军北移青岛,并由军委直接指挥。粟裕从解放台湾作战的需要出发,于1949年7月30日午时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开,以便参加对台湾作战部队的联合演习。
  8月2日,毛泽东复电:“同意粟裕陷午(即30日午时)电意见,张爱萍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归华东系统即栗裕指挥。”同时指出:“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毛泽东年谱》下卷第541页)
  
  (三)
  
  当时的形势对解放军武力解放台湾还是相当有利的。
  首先,美国方面对极度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失去希望。目睹国民党政权兵败如山倒的美国政府,不愿再背负国民党政权这个包袱。解放军渡江战役一战成功,国民党政权即土崩瓦解。对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上海,美国未敢轻举妄动,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甚至留在了南京观望,没有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广州。
  当时,蒋介石集团撤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不算保安团一类的杂牌,作战部队只有20万人,许多军、师、团互不相属,或者有编制无部队,或者有军官无士兵,杂乱无章,颇似乌合之众。其中,周至柔的空军虽有官兵8.5万人,各种型号的飞机400架,但能够升天作战的不足半数,汽油只能支撑两个月。桂永清的海军更是仅有3.5万人,舰艇50艘,也缺乏配件,能作战的舰艇同样不过一半。这些舰艇分散在舟山群岛、金门马祖至海南岛的千里海疆上,台湾本土防务十分空虚。同时,台湾经济状况也十分凋敝,一下子增加了外来各类人员200万,资源困窘,物价腾飞,只能靠印发钞票对付一时。最主要的是整个台湾弥漫在浓厚的“失败主义”的氛围中,人心惶惶,这是台湾蒋介石政权的致命之处。
  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官员,当时虽然在对台湾应采取什么具体政策上意见不一而争论不休,但总的看法都是认为台湾失守已属不可避免。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如果美国军队不干涉,至多到1950年底台湾将“置于中国共产党的控制之下”。
  
  (四)
  
  尽管如此,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仍在拼命挣扎。厦门、漳州失守后,蒋介石更加重视金门的战略地位,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澎便有 大陆”,严令汤恩伯固守,“不得请辞易将”;同时不顾广州李宗仁的国民政府危如累卵,调胡琏的第十二兵团北开金门增援。
  1949年10月24日夜,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指挥所属3个团9086人(包括船工、民夫)从厦门附近的大小嶝岛、后村、石井等前沿阵地出发,渡海进攻金门岛。但登岛部队第一梯队登陆后的船只全部搁浅,遭国民党飞机和军舰狂轰滥炸,300余条运送兵员的船只无一幸免,致使后援不继,激战至27日后全军覆没——大部阵亡,少部被俘。
  10月29日,即金门作战失利的第三天,毛泽东在仔细阅毕28日粟裕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后,即以军委名义,亲笔起草《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通报》并致电各野战军和大军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要各野战军和大军区,将金门失利的情况,“转告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特别指出:“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在不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中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是为至要。”(《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8页)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十兵团,通过认真总结攻击金门失利的血的教训,对渡海作战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总结出一套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渡海作战要领。
  作为我军最高统帅,毛泽东极为重视三野和第十兵团关于攻击金门失利的总结,提醒全军,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探索这一新的问题。
  1949年11月初,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拟发起定海(即舟山群岛)战役。11月4日,毛泽东本已复电同意粟裕等人的定海作战方案,称“我们认为”你们采取的方针“是正确的”。但就在此日,毛泽东又给粟裕发去电报,指出:舟山群岛共有敌军五万人,并有顽强的战斗力,你们以两个半军进行攻击是否足够?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指登步岛——笔者注)作战的失利。你们必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
  11月,为了配合进攻台湾,中央军委决定在6个月内再组建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空军、海军攻台部队的组建训练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
  此后,蒋介石受金门岛、登步岛大捷的鼓舞(笔者注:解放军在攻击定海登步岛的作战时,由于对敌据岛顽抗及援军迅速登岛估计不足,遭到敌守军、援军和海空军的联合反击,再次失利,被迫撤离),向舟山、海南、金门增兵扼守,将他最后的三十几万部队分驻海南、台湾、舟山三大岛,妄想以岛屿对抗大陆,三点成一线,海南扼制广东、台湾俯视福厦、舟山锁闭沪浙。退,可互为犄角鼎足依托;攻,可全线同时展开或出击某一重点。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也顺势指导粟裕制定了分别攻取各岛,斩其爪牙,再直捣台湾的战略。
  
  (五)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12月16日,在与斯大林的首次会谈中,毛泽东就直接而迫切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队协助夺取台湾。”斯大林当面含糊其词地回答毛泽东:“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理由。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时间到了1950年。
  当时,国际形势处于一种微妙的发展中,总的来说仍对进攻台湾有利。
  新中国开国最初的几个月中,美国对台湾采取了不介入的态度。此间,美国多次发表很不利于蒋介石在台湾处境的言论。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确认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所作决议中重申的对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完整,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或建立外力控制的政权,或谋求特权,并称上述原则“在目前局势下对台湾特别适用”。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又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被美国国务院称之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著名讲话,声言:“谁破坏中国领土完整,谁就是美国的敌人。”并且宣布美国的安全线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庇护这些地方而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
  这个时候,人民解放军如有一定数量的海、空军配合,立即渡海进攻台湾,完全有胜利之把握。粟裕曾向毛泽东建议,必要时可考虑暂不攻击较易攻取之舟山,而先攻最难打之台湾,台湾8iT,统一中国的最后一道难题必将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1950年1月13日,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电示国内:解放舟山和金门,“要调查敌情、民情、地形、船只、兵力和后勤情况”,请粟裕、叶飞到北京同聂荣臻、刘亚楼等研究商讨如何做好这些工作。
  2月上旬,还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连发两电,一电给粟裕,询问从国民党起义过来的伞兵第三团情况,并指示:“这些伞兵盼加强对他们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以这批伞兵作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一电给刘少奇,“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这以后,粟裕便指挥部分攻台部队,分别在胶东沿海、长江口和天目山地区开始了模拟登陆及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由此粟裕便也开始着重研究现代战争中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了攻台作战的兵力投入方案。
  1950年3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粟裕为了更细致地筹划解放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特地拜访了新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跟他会商关于攻台作战的意见。在对东南沿海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渡海作战可能遇到的问题重新进行估算、分析后,设想以50万兵力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这与台湾蒋军的总兵力大体相当,虽不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国民党军,因此,只要登陆成功,胜利是有把握的。中央军委同意了这—方案。
  
  (六)
  
  1950年5月解放军攻占海南岛后,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台湾蒋介石集团,估计共产党军队下一个作战目标应是舟山群岛,蒋介石遂果断地放弃舟山群岛,于5月13日至16日,三天之内将驻守舟山的国民党重兵和海空军主力12万人秘密撤到台湾,这也许是他军事生涯中最明智的一次决定。由于蒋介石迅速从舟山撤军,便使得解放军在台湾外围全歼蒋军精锐的计划落空。从现象上看,三岛已丧其二,辖地仅存台澎金马,但却使台澎金马的兵力猛增一倍,达40万人,而且还修建了新机场和一些重要基地,将四散的空军、海军汇聚起来,变分兵防守为集中防守。蒋介石还招募 了日本空军雇用军五六千人到台湾。这就使台湾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难以一口咬碎的硬核桃。
  此外,蒋介石对台湾的控制也得到加强,一些打入台湾军政高层的中共地下工作干部和情报人员,在蒋介石的“整肃运动”中相继被捕、被杀,中共台湾工委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原来设想通过分化蒋介石集团内部配合解放台湾就变得几乎是不可能了。而解放军攻台部队的船只又极为缺乏,当时华东军区筹集的船只仅够装运4个加强师及附属部队,不足第一梯队的一半。因此,粟裕预料未来对台湾作战将更加激烈和残酷。经过深入考虑,粟裕于5月17日向中央军委建议,将第一梯队由4个军增加为6个军。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当前的最迫切任务是“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参加全会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粟裕,在毛泽东安排下向七届三中全会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粟裕认为,由于参战部队不仅包括第三野战军全部,还有其他野战军的4个军参加,已经成为全国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对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将发生重大影响,建议中共中央派刘伯承或林彪主持台湾战役,他作为华东军区领导人将全力协助。
  毛泽东认为,粟裕对攻台作战已经有了深刻思考,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此战虽然要举全国全军之力,但华东和三野首当其冲。所以在会上,毛泽东当即宣布: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七届三中全会之后,粟裕向毛泽东详细报告了攻台作战的准备情况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大兵团渡海攻台作战,首先必须解决“过得去”的问题。粟裕在见毛泽东之前,曾仔细地计算过,攻台作战部队以50万人计,所有人员及车马、武器、粮弹等一切装备,重约13.54万吨,以每人在船上占0.6平方米计,约需船只载重量76万吨,需吨位1000~屯以上的船只575艘。第一梯队如以6万人(突击队)计,另还需登陆艇2000只。粟裕很清楚,这样大量的船只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
  所以,当时粟裕向毛泽东汇报对台作战主要是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渡海作战所用的大量船只问题;二是登陆突破问题;三是突破敌人前沿后怎样打退敌人大量坦克问题。由于攻台作战关系太大,如不能成功,不仅对巩固国防有极大影响,而且可能影响太平洋及东南亚局势,使美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因此,粟裕便斗胆直陈:“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不仅不应轻易发起攻击,而且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6月23日,为了保证攻台兵力优势,我三野前委经缜密研究,再次向中央军委提议,从其他野战军抽调3至4个军,将原计划参战攻台的12个军增加到16个军以上。
  
  (七)
  
  然而,就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国际形势即发生了重大变化。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突然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悍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赤裸裸地以武力侵犯我领海,干涉我内政,阻挠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接着,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国会1949年通过的共同防务援助法,主动与台湾当局以换文形式签订了所谓《台美联防协定》。
  美国政府的侵略行为,激怒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就在杜鲁门6月27日声明发表之次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了回答杜鲁门的声明,其中说:“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毛泽东也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指出:“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
  国际形势的突变,使毛泽东不得不暂时中止解放台湾的计划。
  7月13日毛泽东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出动第十三兵团在中朝边境严密监视美国在朝鲜的军事动向。不久,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的作战指挥任务。后来,只是因为粟裕病情日益加重,难以坚持工作,毛泽东才批准粟裕请假治疗,改任邓华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
  8月8日,我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关于对台作战问题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建议,1951年不攻,1952年解放台湾。陈毅的建议获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
  9月中旬,朝鲜战局骤然恶化,美军从仁川登陆,10月2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随着美国侵朝战争规模的扩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将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北。毛泽东明确指示新闻总署:“以后请注意,只说打台湾和西藏,不说任何时间。”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头部队入朝参战。
  11月初,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示华东军区,解除第十兵团再攻金门的任务,解除第九兵团进攻台湾的任务,并将该兵团调往东北待命赴朝。
  从此,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便走上了曲折、漫长的道路。
  
  (责编 郄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