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改变的特点,以期提高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0-11/2002-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符合加利福尼亚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和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均经CT/MRI证实)及同期本院的体检人员30例,应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测评受试者认知功能状态。对其各项指标,即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分别计分后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听觉oddball程序检测P300。记录电极放在Cz点(中央中线点),前额作为参考部位。非靶刺激频率为1kHz,靶刺激频率为2kHz,靶刺激随机分布于非靶刺激中,靶刺激出现概率占刺激总数20%,刺激强度为110dB,滤波带宽1~50Hz,叠加30~50次。记录到稳定的P300后,测定P300峰潜伏期,即刺激的起始点至波峰顶点之间的时间。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和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完成量表评定和P300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痴呆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3.32),(28.40±1.16)分,Z=-6.690,P<0.01],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3.32),(29.90±0.31)分,Z=-6.986,P<0.01]。脑梗死对照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5.705,P<0.01)。②血管性痴呆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42.82),(367.77±29.14)ms,Z=6.237,P<0.01];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42.82),(329.53±35.04)ms,Z=6.532,P<0.01]。脑梗死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6.128,P<0.01)。③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脑梗死对照组短程记忆、计算和识图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5或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和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P300可反血管性痴呆患者和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