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公共事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目前,我国的很多供水企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暴露出管理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成本较高、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从制约我国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思考。
关键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市场经济的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很多城市的供水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供水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之水务行业较为特殊的性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面临着很多制约和瓶颈。在这种背景下,供水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速市场化进程,做好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作为传统公共事业领域的供水行业逐步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各大城市都组建了专门的水务集团,负责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管网建设等各项水务。然而,供水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水采用的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的方式,即由水务企业进行生产,然后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定价并向水资源使用者收费。这种供给模式决定了供水企业的盈利空间比较狭小,使得我国很多供水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和帮助。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的供水企业亏损面为31%,资产负债率高于50%。随着供水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供水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供水定价机制改革,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約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
(一) 内部因素
1.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下
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水企业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改革,很多企业都引入了民营资本,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积弊的影响,很多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很多供水企业缺乏市场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仍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观念,企业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其次,大多数供水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很多企业还沿用过去的管理机构和体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仍然集中在少部分管理层手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后,一些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的供水企业,由于企业领导层缺乏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很多规章制度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是影响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2.供水企业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的供水企业的营运成本普遍呈现偏高的情况,企业的成本观念比较淡薄,成本管理的水平比较低,造成成本预算的约束力不够,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供水企业的体制改革比较滞后,导致企业的经营效力比较低下,成本长年居高不下。企业内在缺乏严格的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动力,外部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导致企业不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另外,一些供水企业的节水用水技术水平比较低,供水过程中浪费损失情况比较严重,企业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资金运转,影响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外部因素
1.政府对供水企业的干预过多
由于供水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在供水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加以干预。我国的供水企业大多数是由国有性质的企业改制而来,其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供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特殊地位,其建设项目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在供水资源、水价调整、建设投资等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对政府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另外,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及其他因素的考虑,对供水企业存在过多的干预。政府部门在水资源定价、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等方面,往往要以牺牲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来缓解社会压力,这严重制约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收入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水价形成机制也是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国的水价形成机制仍然不完善,制约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供水行业长期采用的是垄断经营的方式,很多企业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一些关键的统计数据,如水量平衡数据、运行数据及水质状况等都没有详细的记录,一些关键的数据,如漏损率等,存在着统计失真的问题;其次,由于供水具有市政公共服务的属性,所以供水的成本边界比较模糊,尤其是供水管网的投资非常大,管网的投资、维护更新等都与市政服务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包括供水管网投资及一些配套设施等投资巨大的活动,供水企业需要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进行,企业缺乏实质性的经营决策自主权。因此,一些供水企业在负债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要根据政府的要求举债进行供水设施建设。另外,供水企业由于其服务成本与政府服务成本关系密切,供水企业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的一些社会服务成本,很多由政府行为形成的成本往往都由供水企业来承担。这些因素导致了供水价格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供水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比例比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提升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政企分开”,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
供水企业要加速“政企分开”,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政府部门要逐步转变对供水企业影响的手段和方式,由行政干预变为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经济调控、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等,从而加速“政企分开”的进程。其次,供水企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构,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例如,供水企业可以建立董事会制度,让大小股东都能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使董事会能够真正的在经营管理的决策中掌握话语权,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后,要积极推进供水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促进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重点在于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基本公共服务特征的城镇供水水价形成和调整机制,确保供水企业能够从水价中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从利润中收回合理的投资成本。还要完善水价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对水价改革制订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目标,逐步予以推进。例如,要根据各个城市的供水实际状况建立不同的供水定价机制,包括阶梯形水价、区域性水价、季节性水价等,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为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供保障。
(三)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增加企业收入
居高不下的供水成本是制约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供水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来开展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确定成本指标的形式将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员工,定期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次,供水企业要做到科学调度,降低管网漏损率。企业要做好水表计量管理、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工作,规范用水管理等环节,从而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数据库,加强对用户的管理,提高收费率。企业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客户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强化水表抄收和水费追缴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
(四)通过供水价格成本公开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完善
要通过供水价格成本公開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完善,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将成本公开和成本监审,供水企业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很好的区分。例如,供水企业能够将财务费用、更新改造和设备维护费用、管网改造费用、水资源规费等各项费用清晰地区分开来,从而有利于推动供水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体系及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实践情况证明,成本公开工作做得越好,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就越显得清晰,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越有参考价值。通过构建标准的成本模型及行业数据库,供水企业能够发现原材料消耗,制造维修费用,漏损率、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明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核算,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的各项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组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不断提升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供水企业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到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清除制约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因素,通过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完善供水价格成本公开机制等措施,提升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万金,周良法,沈亚辉等.降低供水产销差率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1(10).
[2]付洪波.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3]陈慧.水务行业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3(04).
(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
关键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市场经济的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很多城市的供水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供水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之水务行业较为特殊的性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面临着很多制约和瓶颈。在这种背景下,供水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速市场化进程,做好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作为传统公共事业领域的供水行业逐步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各大城市都组建了专门的水务集团,负责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管网建设等各项水务。然而,供水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水采用的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的方式,即由水务企业进行生产,然后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定价并向水资源使用者收费。这种供给模式决定了供水企业的盈利空间比较狭小,使得我国很多供水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和帮助。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的供水企业亏损面为31%,资产负债率高于50%。随着供水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供水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供水定价机制改革,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約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
(一) 内部因素
1.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下
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水企业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改革,很多企业都引入了民营资本,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积弊的影响,很多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很多供水企业缺乏市场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仍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观念,企业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其次,大多数供水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很多企业还沿用过去的管理机构和体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仍然集中在少部分管理层手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后,一些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的供水企业,由于企业领导层缺乏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很多规章制度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是影响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2.供水企业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的供水企业的营运成本普遍呈现偏高的情况,企业的成本观念比较淡薄,成本管理的水平比较低,造成成本预算的约束力不够,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供水企业的体制改革比较滞后,导致企业的经营效力比较低下,成本长年居高不下。企业内在缺乏严格的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动力,外部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导致企业不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另外,一些供水企业的节水用水技术水平比较低,供水过程中浪费损失情况比较严重,企业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资金运转,影响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外部因素
1.政府对供水企业的干预过多
由于供水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在供水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加以干预。我国的供水企业大多数是由国有性质的企业改制而来,其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供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特殊地位,其建设项目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在供水资源、水价调整、建设投资等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对政府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另外,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及其他因素的考虑,对供水企业存在过多的干预。政府部门在水资源定价、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等方面,往往要以牺牲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来缓解社会压力,这严重制约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收入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水价形成机制也是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国的水价形成机制仍然不完善,制约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供水行业长期采用的是垄断经营的方式,很多企业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一些关键的统计数据,如水量平衡数据、运行数据及水质状况等都没有详细的记录,一些关键的数据,如漏损率等,存在着统计失真的问题;其次,由于供水具有市政公共服务的属性,所以供水的成本边界比较模糊,尤其是供水管网的投资非常大,管网的投资、维护更新等都与市政服务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包括供水管网投资及一些配套设施等投资巨大的活动,供水企业需要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进行,企业缺乏实质性的经营决策自主权。因此,一些供水企业在负债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要根据政府的要求举债进行供水设施建设。另外,供水企业由于其服务成本与政府服务成本关系密切,供水企业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的一些社会服务成本,很多由政府行为形成的成本往往都由供水企业来承担。这些因素导致了供水价格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供水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比例比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提升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政企分开”,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
供水企业要加速“政企分开”,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政府部门要逐步转变对供水企业影响的手段和方式,由行政干预变为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经济调控、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等,从而加速“政企分开”的进程。其次,供水企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构,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例如,供水企业可以建立董事会制度,让大小股东都能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使董事会能够真正的在经营管理的决策中掌握话语权,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后,要积极推进供水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促进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重点在于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基本公共服务特征的城镇供水水价形成和调整机制,确保供水企业能够从水价中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从利润中收回合理的投资成本。还要完善水价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对水价改革制订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目标,逐步予以推进。例如,要根据各个城市的供水实际状况建立不同的供水定价机制,包括阶梯形水价、区域性水价、季节性水价等,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为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供保障。
(三)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增加企业收入
居高不下的供水成本是制约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供水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来开展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确定成本指标的形式将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员工,定期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次,供水企业要做到科学调度,降低管网漏损率。企业要做好水表计量管理、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工作,规范用水管理等环节,从而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数据库,加强对用户的管理,提高收费率。企业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客户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强化水表抄收和水费追缴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
(四)通过供水价格成本公开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完善
要通过供水价格成本公開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完善,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将成本公开和成本监审,供水企业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很好的区分。例如,供水企业能够将财务费用、更新改造和设备维护费用、管网改造费用、水资源规费等各项费用清晰地区分开来,从而有利于推动供水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体系及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实践情况证明,成本公开工作做得越好,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就越显得清晰,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越有参考价值。通过构建标准的成本模型及行业数据库,供水企业能够发现原材料消耗,制造维修费用,漏损率、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明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核算,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的各项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组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不断提升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供水企业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到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清除制约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因素,通过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完善供水价格成本公开机制等措施,提升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万金,周良法,沈亚辉等.降低供水产销差率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1(10).
[2]付洪波.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3]陈慧.水务行业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3(04).
(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