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我22岁。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一筹莫展——纵使大学4年,努力争取到极致,考进了湖南电视台做了一名娱记。
那种感觉很奇妙,24小时前,一间宿舍的13位兄弟还在聊着班上的女生,聊着不喜欢的老师,聊着青春期所有的无所事事。24小时后,我们的简历上有的成了娱乐记者,有的成了大学老师,有的进了部队,有的干脆直接回到家乡子承父业。
改变并不可怕,多少还会带着些许兴奋。最可怕的是改变之后完全看不出之前的任何影子。那种恩断义绝式的一刀两断,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当自己都忘记自己从哪里而来,就不用再指望还有人会提醒你将往何处去。那时我们就约定,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要用文字来提醒自己毕业于中文系。
早晨6点起床,坐公交车两小时到达电视台,工作、工作、工作,在去采访的途中,闭上眼睛10秒就能入睡。摄像大哥说:“年轻就是好。”晚上7点半直播结束,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选题,赶晚上12点的最后一班车回到住地。写上几百字的东西,躺在床上,觉得自己累得像条狗,却兴奋地知道肉在哪里,虽暂时进不了嘴里,却很笃定自己能闻到气息。
那时很多同学都羡慕我那么快便找到了工作,觉得我已远离纠纷和困扰。其实,我离闹市更近了一步。有人说做娱记的工作很低级,有人说做电视工资太低,有人说台里论资排辈很严重,有人说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干爹。每当有人扎堆讨论这些的时候,我都会默默离开,倒不是觉得自己人品一流,不讨论八卦,而是觉得自己会生气、会妒忌、会突然放弃。当你不能确信自己能否坚持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别让任何人来影响自己。
每天下班后,我会写几百字到一两千字。什么都写,愤怒、难过、喜悦、困惑。那时觉得记的都是流水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后来过了三五年无意间看到,又觉得自己过于矫情。
10年过去,宿舍的兄弟们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半夜常常收到“你又成為干爹了”的短信,心里默默开心,然后再为自己叹口气。
我的生活并无改变,10年前那样,10年后还那样。一年又一年写着销量淡淡的小说,每次遇见老同学,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样,你还在写啊。”
你看,人们不仅自己会理所当然地放弃,也理所当然地觉得你也应该放弃。
重新看2002年到2012年记录的将近200万字,你看到10年前的那个男孩,所有搞笑的心理,所有曲折的心情,谁又激怒了他,他又感谢了谁。他就像你小说里的人物,思维的流动之中,一年两年又三年,你渐渐能看出他对朋友的原则越来越明晰,对敌人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因为他发现,敌人常常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而有些打着“朋友”幌子的人,却让他越来越感觉挫败。你也渐渐能看出曾困扰他的那些疑惑如多米诺骨牌,一天一天被推倒——他觉得机票太贵了,他觉得买一辆车估计要拼搏一辈子,他觉得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靠的都是命。后来没过两年,好朋友帮他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了,稿费刚好能买得起一辆车了,开始觉得自己的时间比钱更重要了。一瞬间,他当初担心的种种就被这样颠覆。
人在成长之中有两种尴尬:一种是被外人纠正错误,一种是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前者嘴上不愿意接受,后者心里不愿意接受。别人骂你,你还能反驳;自己骂自己,连躲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当初事无巨细的记录,因为后来一次一次把自己颠覆,你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改变得很快,你也发现原来承认错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你渐渐开始习惯了和自己对话,也开始适应去面对和承认过去的种种幼稚。
比如我曾固执地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娱乐记者,必须要认识很多经纪人、很多艺人、很多公关公司,于是每次领了工资就请各种主管吃饭,四处攀关系。和人吃了大餐,自己吃半个月泡面。最后认识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在意你。也忘了是某一天,突然觉得这样下去必定是一条死路,于是开始存钱,不再混圈子,又回到了加班的生活。一年过去,升了职,跳了槽,管理了一档全国播出的娱乐新闻节目;把一切调整完毕之后,登陆自己的msn,突然发现多了一两百人加自己,刚开始以为中了毒,后来才发现是当初自己四处想攀关系的人……
那时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也很浅薄——觉得每个人都很势利。后来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待久了,你才会真正明白——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被人尊重的价值,而不是依附别人的价值。
这10年,我改变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比如坚持记录这件事情,我不知道是否对其他人有意义,对于我却是弥足珍贵的。有些事,有些人记下来就是财富,不记下来,仿佛从未存在过。记录于我,是一件拯救生命的决定。
(丁强 摘自《女友·校园》)(责编 冰蓝)
那种感觉很奇妙,24小时前,一间宿舍的13位兄弟还在聊着班上的女生,聊着不喜欢的老师,聊着青春期所有的无所事事。24小时后,我们的简历上有的成了娱乐记者,有的成了大学老师,有的进了部队,有的干脆直接回到家乡子承父业。
改变并不可怕,多少还会带着些许兴奋。最可怕的是改变之后完全看不出之前的任何影子。那种恩断义绝式的一刀两断,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当自己都忘记自己从哪里而来,就不用再指望还有人会提醒你将往何处去。那时我们就约定,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要用文字来提醒自己毕业于中文系。
早晨6点起床,坐公交车两小时到达电视台,工作、工作、工作,在去采访的途中,闭上眼睛10秒就能入睡。摄像大哥说:“年轻就是好。”晚上7点半直播结束,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选题,赶晚上12点的最后一班车回到住地。写上几百字的东西,躺在床上,觉得自己累得像条狗,却兴奋地知道肉在哪里,虽暂时进不了嘴里,却很笃定自己能闻到气息。
那时很多同学都羡慕我那么快便找到了工作,觉得我已远离纠纷和困扰。其实,我离闹市更近了一步。有人说做娱记的工作很低级,有人说做电视工资太低,有人说台里论资排辈很严重,有人说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干爹。每当有人扎堆讨论这些的时候,我都会默默离开,倒不是觉得自己人品一流,不讨论八卦,而是觉得自己会生气、会妒忌、会突然放弃。当你不能确信自己能否坚持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别让任何人来影响自己。
每天下班后,我会写几百字到一两千字。什么都写,愤怒、难过、喜悦、困惑。那时觉得记的都是流水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后来过了三五年无意间看到,又觉得自己过于矫情。
10年过去,宿舍的兄弟们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半夜常常收到“你又成為干爹了”的短信,心里默默开心,然后再为自己叹口气。
我的生活并无改变,10年前那样,10年后还那样。一年又一年写着销量淡淡的小说,每次遇见老同学,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样,你还在写啊。”
你看,人们不仅自己会理所当然地放弃,也理所当然地觉得你也应该放弃。
重新看2002年到2012年记录的将近200万字,你看到10年前的那个男孩,所有搞笑的心理,所有曲折的心情,谁又激怒了他,他又感谢了谁。他就像你小说里的人物,思维的流动之中,一年两年又三年,你渐渐能看出他对朋友的原则越来越明晰,对敌人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因为他发现,敌人常常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而有些打着“朋友”幌子的人,却让他越来越感觉挫败。你也渐渐能看出曾困扰他的那些疑惑如多米诺骨牌,一天一天被推倒——他觉得机票太贵了,他觉得买一辆车估计要拼搏一辈子,他觉得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靠的都是命。后来没过两年,好朋友帮他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了,稿费刚好能买得起一辆车了,开始觉得自己的时间比钱更重要了。一瞬间,他当初担心的种种就被这样颠覆。
人在成长之中有两种尴尬:一种是被外人纠正错误,一种是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前者嘴上不愿意接受,后者心里不愿意接受。别人骂你,你还能反驳;自己骂自己,连躲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当初事无巨细的记录,因为后来一次一次把自己颠覆,你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改变得很快,你也发现原来承认错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你渐渐开始习惯了和自己对话,也开始适应去面对和承认过去的种种幼稚。
比如我曾固执地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娱乐记者,必须要认识很多经纪人、很多艺人、很多公关公司,于是每次领了工资就请各种主管吃饭,四处攀关系。和人吃了大餐,自己吃半个月泡面。最后认识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在意你。也忘了是某一天,突然觉得这样下去必定是一条死路,于是开始存钱,不再混圈子,又回到了加班的生活。一年过去,升了职,跳了槽,管理了一档全国播出的娱乐新闻节目;把一切调整完毕之后,登陆自己的msn,突然发现多了一两百人加自己,刚开始以为中了毒,后来才发现是当初自己四处想攀关系的人……
那时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也很浅薄——觉得每个人都很势利。后来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待久了,你才会真正明白——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被人尊重的价值,而不是依附别人的价值。
这10年,我改变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比如坚持记录这件事情,我不知道是否对其他人有意义,对于我却是弥足珍贵的。有些事,有些人记下来就是财富,不记下来,仿佛从未存在过。记录于我,是一件拯救生命的决定。
(丁强 摘自《女友·校园》)(责编 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