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和谐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而实现和谐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再学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初中生正在经历从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希望与老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事实上,与亲子关系一样,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虽然从理论或期望上说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指导与被指导、领导与被领导的不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原来的许多教育观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尤其是关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地位、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等都需要做出新的解释。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每个教学环节不忘尊重学生,不忘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要做到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时刻关心他们。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布置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生有发展的余地,让后进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次面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学习的过程,不在于学习的结果。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就是成功了。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孩子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自尊,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成功上,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处处要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二、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现在的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在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会提出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弄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太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学生在发问中唤醒了沉睡的潜能,不但积极发问而且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课堂真正达到活而有序,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演能力、概括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辩论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时要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求殊途同归。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自由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尤其要注意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交流和互动。
  
  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大部分老师,尤其是不做班主任的老师,很少和学生在一起活动交流,这无疑使师生关系停留在工作的表面上,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和感情。事实上,非正式的师生交往可以起到正式交往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它能使师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交往,缩短心理距离,它也能丰富师生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例如课余时间,与学生玩玩游戏,和学生一起唱唱歌、踢毽子、抖空竹等。下活动课,与学生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回家的路上和学生边走边聊双方的苦恼、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等等,其乐融融,师生的和谐不言而喻。对于那些调皮闯祸的学生,下课时我会单独找他们,循循善诱,尽量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按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改善和促进师生人际交往,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样子应该是:有合作精神、无私的爱心和宽容的精神,有耐心,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有良好的仪表风度,公正公平,有幽默感,态度温和,行为果断,处理问题具有灵活性,对所教学科精通熟练,善于鼓励学生等。因此,21世纪的教师要想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用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老师用宽厚待人的胸怀影响学生;用诚实守信的人生观感染学生;用少说多做的行为引导学生。因人施教,循循善诱,找学生促膝谈话,谈学习,谈人生,谈生活,谈健康,谈爱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尊重学生并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养。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