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
詹姆斯·柯林斯是一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双料大师。他1988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曾获得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同时,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有着自己的管理教育和咨询公司,而且也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
杰里·波勒斯,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担任组织行为与变化的弗雷德·H·梅里尔教授。他是《流式分析》一书的作者,是用于发现组织变化的流式分析电脑软件的发明者之一。他还领导着斯坦福大学在组织变化方面的管理项目。此前他在通用电气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任职。
“杰出公司之所以杰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比别的公司更善于利用机会”;“审视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最好的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或者准确地说,是靠机运而得。这些结论听上去显然与正统管理学的观点背道而驰,而且颇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然而,它却是管理大师詹姆斯·柯林斯长达6年之久的企业研究结论之一。”这段话出自《基业长青》这本书中著名翻译家、国际营销专家俞利军所写的序里。《基业长青》一出版就登上了美国经管类畅销书榜,并且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引起了全球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新闻记者和商学院师生的广泛兴趣。《今日美国》称其为“继《追求卓越》之后最引人瞩目的企业研究力作”,确为得当之论,并非溢美。虽然此书出版已经超过10年,但时至今日它仍然畅销,只能说明经典书籍,经得起时间的积淀。
如今,市面上管理类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都是限于泛泛的经验总结罗列。它们总是苦口婆心告诉读者一些所谓的成功法则,大谈企业如何赚钱,企业如何发展,然后大量引用成功案例。而《基业长青》一书并没有这样做,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应该如何长期的生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赚钱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有没有足够规避风险的能力。
何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其实就是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是皇冠上的明珠,广受同行崇拜,对所处的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此中关键在于:高瞻远瞩企业是一种组织、一种机构。作为领导者,无论多有魅力、多么高瞻远瞩,最后都会去世;所有高瞻远瞩的产品和服务——所有“伟大的构想”最后都会过时。的确如此,整个市场都可能过时和消失,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却会长期枝繁叶茂,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经历很多代活跃领导人而继续生存。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和一些失败的企业做对比,而是将他们和一些几乎同样出色的成功企业进行对比,即把优秀的而不是失败的公司,作为高瞻远瞩企业的对照物,这种“最好的VS优秀的”的对照分析法颇具新意。
根据对比,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分别为:
一、要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
作者认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报时;而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个领袖身后很久,经历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造钟。”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功,并不是实质地体现在一个伟大的构想,也不是表现为人格的魅力。一个良好的体制比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更重要,企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组织,企业家要设定的是促进进化、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才是在快速变化的知识性经济下基业长青的关键。
二、保存核心理念,不断刺激进步。
如果企业光靠核心理念,不一定能造就出高瞻远瞩的企业。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要应付世事不断变化的挑战,除了“基本的”信念之外,企业在向前进时,必须准备改变本身的一切。作者认为,许多公司因为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特定做法混为一谈而陷入困境。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时,公司可能在非核心的事物上追求适应和前进时应该改变的事物固守太久。高瞻远瞩的企业小心地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改变和演进。换一句话说,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创业的过程。因此创业精神不仅存在于初创公司,也应该存在于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中。
三、永远不够好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知足常乐”,但是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到企业上,那么看来是不能常乐了。作者认为“安逸”并不是高瞻远瞩企业的目标,他们应该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自满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高瞻远瞩公司就像伟大的艺术家或发明家,永不自满,蓬勃成长。他们明白,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问题当然是如何避免自满,如何在公司成功或成为本行业的老大后自我维持纪律,如何维持公司的活力,靠着从内部燃起的熊熊烈火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永不满足,始终追求改进。
成功不是终点,我们永远做得不够好。如果你有这个意识,那么你的公司就已经拥有“基业长青”的危机意识了。坚持公司的使命,践行公司的价值观,以不变应万变,把你建好的“钟”,保持下去吧。
读者点评:
1、除去创业与企业的管理不谈,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最干净的梦想,到处都是激励人心的故事。它让我从新认识经济与利益与梦想的关系。
——零零
2、我刚创业的时候看过此书,也影响了我做公司的理念。原来自己创业的想法很简单,也受到很严重的传统思想束缚。但看过这本书,让我从开始就想着打造一个长青的公司,一个能摆脱自己健康的公司。虽然实践的路上有很多挫折,但能肯定的是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周文华
3、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翻翻这本书。当我们在事业中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力量。如书中所说,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而我们既然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就应该寻找自己的使命。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不同公司的品格和能力各不相同。健康的人活的更快乐和长寿,健康的公司也将取得更多的成绩,在社会上做出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wind
4、《基业长青》是一本有志于创造伟大公司的企业家的必读书。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是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虽然写在《从优秀到卓越》之前,但是作者却自认为《基业长青》是《从优秀到卓越》的续集。其实,这两本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书不但使用了类似的考据方法,并且都被美国各大商学院指定为MBA学生必读的参考阅读教材。 ——胡安军
5、观点很新颖,从一个长期系统的观点看待企业的成功,而不是归功于某种伟大的构想或是某种魅力型的领导,有别于普通的畅销书。将企业成功归因于“报时的钟”,能够长期良好“报时”的企业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时刻发现当前的市场优势,可以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CEO。
——声香
同类书籍简介:
《货币的教训》
作者:周其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10—2011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国做对了什么》之后,《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将教你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国的汇率与货币。
《税的真想,让老百姓读懂中国税》
作者: 黄凯平 / 岑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以简洁而浅显的语言诉说你与税收的故事,分析你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让你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例子中看到被遮蔽的真相,颠覆你从前被误导的“常识”。
同时,本书也试图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税收故事中抽丝剥茧,理清税收原理。探寻税收的真相,就是探寻历史的秘密。读完本书,面对社会问题,你将不再是简单的抱怨与发牢骚,而是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也获取一把理解历史与现实的钥匙。
《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
作者: [美] 温迪·福根·里德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会为你讲述一些关键的销售准则,它们能帮助你获得并维持客户满意和长久的购买。
当买方认为你是真正为解决他们的需要而努力时,他们对你的信任自然而生,众多的订单也随之而来。为了制订出一份吸引顾客关注和合作的计划,里德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你提供建议:一定要从买方的立场考虑整个销售过程;你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资源一定要紧密结合买方的需求;在制定策略之前,适当的市场研究是必要的;对收益渠道以及预期要有清晰的思路;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无论是显性的承诺还是隐性的承诺。《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为你重新认识、重新规划销售流程提供了一幅蓝图,教你怎样抓住竞争优势并一直保持下去。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作者: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作者: 江涌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江涌继《猎杀“中国龙”?》、《中国困局》之后,奉献给读者的“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系列第三部。金融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风险越积越多;资源危机,环境危机,道德危机,社会危机……”危机迫在眉睫。危机与风险相互交织,稍有不慎,便有翻身落马的危险。中国的“好日子”面临严重威胁。我们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吗?《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中国经济安全透视》将为您揭开谜底。
《麻辣经济学》
作者: 王兴康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经济学这面显微镜,透视规则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几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与原理,通过环环紧扣、抽丝剥茧般的推敲与分析,一点点破解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规则密码,把隐藏在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学谜底揭开,让您豁然开朗,满足您的好奇之心,启发您的经济思维,从而使您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现实生活。
詹姆斯·柯林斯是一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双料大师。他1988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曾获得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同时,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有着自己的管理教育和咨询公司,而且也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
杰里·波勒斯,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担任组织行为与变化的弗雷德·H·梅里尔教授。他是《流式分析》一书的作者,是用于发现组织变化的流式分析电脑软件的发明者之一。他还领导着斯坦福大学在组织变化方面的管理项目。此前他在通用电气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任职。
“杰出公司之所以杰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比别的公司更善于利用机会”;“审视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最好的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或者准确地说,是靠机运而得。这些结论听上去显然与正统管理学的观点背道而驰,而且颇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然而,它却是管理大师詹姆斯·柯林斯长达6年之久的企业研究结论之一。”这段话出自《基业长青》这本书中著名翻译家、国际营销专家俞利军所写的序里。《基业长青》一出版就登上了美国经管类畅销书榜,并且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引起了全球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新闻记者和商学院师生的广泛兴趣。《今日美国》称其为“继《追求卓越》之后最引人瞩目的企业研究力作”,确为得当之论,并非溢美。虽然此书出版已经超过10年,但时至今日它仍然畅销,只能说明经典书籍,经得起时间的积淀。
如今,市面上管理类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都是限于泛泛的经验总结罗列。它们总是苦口婆心告诉读者一些所谓的成功法则,大谈企业如何赚钱,企业如何发展,然后大量引用成功案例。而《基业长青》一书并没有这样做,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应该如何长期的生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赚钱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有没有足够规避风险的能力。
何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其实就是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是皇冠上的明珠,广受同行崇拜,对所处的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此中关键在于:高瞻远瞩企业是一种组织、一种机构。作为领导者,无论多有魅力、多么高瞻远瞩,最后都会去世;所有高瞻远瞩的产品和服务——所有“伟大的构想”最后都会过时。的确如此,整个市场都可能过时和消失,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却会长期枝繁叶茂,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经历很多代活跃领导人而继续生存。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和一些失败的企业做对比,而是将他们和一些几乎同样出色的成功企业进行对比,即把优秀的而不是失败的公司,作为高瞻远瞩企业的对照物,这种“最好的VS优秀的”的对照分析法颇具新意。
根据对比,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分别为:
一、要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
作者认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报时;而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个领袖身后很久,经历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造钟。”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功,并不是实质地体现在一个伟大的构想,也不是表现为人格的魅力。一个良好的体制比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更重要,企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组织,企业家要设定的是促进进化、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才是在快速变化的知识性经济下基业长青的关键。
二、保存核心理念,不断刺激进步。
如果企业光靠核心理念,不一定能造就出高瞻远瞩的企业。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要应付世事不断变化的挑战,除了“基本的”信念之外,企业在向前进时,必须准备改变本身的一切。作者认为,许多公司因为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特定做法混为一谈而陷入困境。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时,公司可能在非核心的事物上追求适应和前进时应该改变的事物固守太久。高瞻远瞩的企业小心地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改变和演进。换一句话说,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创业的过程。因此创业精神不仅存在于初创公司,也应该存在于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中。
三、永远不够好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知足常乐”,但是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到企业上,那么看来是不能常乐了。作者认为“安逸”并不是高瞻远瞩企业的目标,他们应该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自满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高瞻远瞩公司就像伟大的艺术家或发明家,永不自满,蓬勃成长。他们明白,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问题当然是如何避免自满,如何在公司成功或成为本行业的老大后自我维持纪律,如何维持公司的活力,靠着从内部燃起的熊熊烈火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永不满足,始终追求改进。
成功不是终点,我们永远做得不够好。如果你有这个意识,那么你的公司就已经拥有“基业长青”的危机意识了。坚持公司的使命,践行公司的价值观,以不变应万变,把你建好的“钟”,保持下去吧。
读者点评:
1、除去创业与企业的管理不谈,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最干净的梦想,到处都是激励人心的故事。它让我从新认识经济与利益与梦想的关系。
——零零
2、我刚创业的时候看过此书,也影响了我做公司的理念。原来自己创业的想法很简单,也受到很严重的传统思想束缚。但看过这本书,让我从开始就想着打造一个长青的公司,一个能摆脱自己健康的公司。虽然实践的路上有很多挫折,但能肯定的是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周文华
3、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翻翻这本书。当我们在事业中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力量。如书中所说,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而我们既然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就应该寻找自己的使命。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不同公司的品格和能力各不相同。健康的人活的更快乐和长寿,健康的公司也将取得更多的成绩,在社会上做出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wind
4、《基业长青》是一本有志于创造伟大公司的企业家的必读书。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是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虽然写在《从优秀到卓越》之前,但是作者却自认为《基业长青》是《从优秀到卓越》的续集。其实,这两本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书不但使用了类似的考据方法,并且都被美国各大商学院指定为MBA学生必读的参考阅读教材。 ——胡安军
5、观点很新颖,从一个长期系统的观点看待企业的成功,而不是归功于某种伟大的构想或是某种魅力型的领导,有别于普通的畅销书。将企业成功归因于“报时的钟”,能够长期良好“报时”的企业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时刻发现当前的市场优势,可以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CEO。
——声香
同类书籍简介:
《货币的教训》
作者:周其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10—2011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国做对了什么》之后,《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将教你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国的汇率与货币。
《税的真想,让老百姓读懂中国税》
作者: 黄凯平 / 岑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以简洁而浅显的语言诉说你与税收的故事,分析你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让你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例子中看到被遮蔽的真相,颠覆你从前被误导的“常识”。
同时,本书也试图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税收故事中抽丝剥茧,理清税收原理。探寻税收的真相,就是探寻历史的秘密。读完本书,面对社会问题,你将不再是简单的抱怨与发牢骚,而是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也获取一把理解历史与现实的钥匙。
《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
作者: [美] 温迪·福根·里德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会为你讲述一些关键的销售准则,它们能帮助你获得并维持客户满意和长久的购买。
当买方认为你是真正为解决他们的需要而努力时,他们对你的信任自然而生,众多的订单也随之而来。为了制订出一份吸引顾客关注和合作的计划,里德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你提供建议:一定要从买方的立场考虑整个销售过程;你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资源一定要紧密结合买方的需求;在制定策略之前,适当的市场研究是必要的;对收益渠道以及预期要有清晰的思路;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无论是显性的承诺还是隐性的承诺。《买方立场——永续销售的秘密》为你重新认识、重新规划销售流程提供了一幅蓝图,教你怎样抓住竞争优势并一直保持下去。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作者: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作者: 江涌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江涌继《猎杀“中国龙”?》、《中国困局》之后,奉献给读者的“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系列第三部。金融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风险越积越多;资源危机,环境危机,道德危机,社会危机……”危机迫在眉睫。危机与风险相互交织,稍有不慎,便有翻身落马的危险。中国的“好日子”面临严重威胁。我们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吗?《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中国经济安全透视》将为您揭开谜底。
《麻辣经济学》
作者: 王兴康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经济学这面显微镜,透视规则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几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与原理,通过环环紧扣、抽丝剥茧般的推敲与分析,一点点破解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规则密码,把隐藏在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学谜底揭开,让您豁然开朗,满足您的好奇之心,启发您的经济思维,从而使您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