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儿童诗音乐性、情感和想象性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表达之美,实现儿童诗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儿童诗 文体特点 《明天要远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06-02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诗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诗歌立足生活,文字简练,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每一个诗节的初始想象,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诗意体验。本课教学内容的设定应当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去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仿写诗歌。
一、童声朗读,品诗之意境
儿童诗的文体特征之一——音乐性,在教学初始环节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诗在形式上具有押韵、短句分行、讲究节奏与韵律的特点。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这份专属于诗歌语言的精妙,可意会不可言传。相对于押韵的儿童诗而言,《明天要远足》是一首抒情性较强的长短句结合的小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以及藏于内容中的复沓美。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特征,教师范读就是孩子朗读的参照,做好这首诗的朗读指导,是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基础。虽然诗歌短小,但是对于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断句还是需要引领的。比如“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句中“老师说的”后面应当停顿,“那么多种颜色吗”要读出期待、向往、迫切想要验证的心情。在对本诗的教学中,与其过度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她为什么叹气?”“她为什么睡不着?”“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海?”“你看到过什么样子的云?”……用这些看起来紧贴文本,实际却是把诗歌的意境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问题支撑课堂,不如直接用最美的童声,以方式多样的诵读走进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情感。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合作读、回环读等,尤其对文中三个“唉——”语气的变化加以示范引导,直接用最美的童声去诵读体验主人公期待、激动的心情。学生通过初读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还要初步判断:哪里可以重读、哪里可以轻读,哪里停顿,怎么读才能读出节奏,他们带着读出重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的要求,读出整首诗的意境之美。
二、童心生长,悟诗之情感
儿童诗的文体特点赋有情感性。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诗歌的感情要饱满,真正走进儿童内心,形象地传达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明天要远足》一诗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海”“云”的“小道消息”,对即将远足的地方提出疑问,生怕见到的情景没有别人描述的那么美好,心里满是期待和幻想,舍不得入睡。第三部分则是对“天亮”的期待,因为“天亮”意味着远足的开始。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他们心里都是明白的,对于这样的语言都是能够读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需将句子一一拆解,逐个提问,而是让孩子结合自身实际,将主人公的心情变成自己的心情,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你们也有过这样睡不着的时候么?”“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期待呢?能跟我们一起分享分享吗?”(第二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因为一年级孩子思维活跃但也跳跃,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说到自己害怕的事情上去,与课文“期待、激动”的主题相悖。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适时抛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将孩子的回答向课文主旨靠拢)学生们纷纷举手说:“我要去上海迪士尼游玩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我特别想快点到那里去!”“我过年回外婆家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我想快点见到外婆,我很想她!”“妈妈说给我买一只小狗的那个晚上我睡不着,我一直在猜我的小狗会是什么样子。”“我参加舞蹈比赛之前睡不着,我担心跳错,又特别想得到金奖!”……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透着童趣,脸上洋溢着兴奋,有的說到高兴之处不禁手舞足蹈。这样的教学,儿童产生了“现场感”,身心沉浸在情感的滋润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三、童言放飞,仿诗之精妙
想象性是儿童诗的又一文体特征。儿童诗锐利突出的视觉意象及新鲜新奇的文字,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运用新方式观看、倾听这个世界。同时,儿童诗还具有语言性,诗歌语言优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理意境深远,读来耐人寻味。当学生对儿童诗轻快的节奏、活泼的语言、有趣的内容产生共鸣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教学良机,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模仿,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并不难懂,结构也十分明显,之前联系生活实际热火朝天的表达,为引领孩子们仿写提供了契机。由于一年级学生不太会写字,这一环节就成了“仿说”诗歌。笔者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关注句式结构,在学生诉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及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你能把你的经历学着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吗?说出来了,你也是诗人啦!”学生积极运用诗歌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教师适时评价,发放小贴纸进行鼓励,有效提升了学生们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兴趣,迈出了口头诗歌创作的一小步。学生们的创作不乏精彩之处:“翻过来,唉——睡不着。迪士尼乐园的队伍,真的像电视里说的那么长吗?”“翻过去,唉——睡不着,外婆明天会去车站接我吗?”“翻过来,唉——睡不着,明天老师会不会发那张我考了100分的试卷呢?”……童言童语话童心,儿童诗就是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来源于最纯真的内心。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教学儿童诗就应该根据儿童诗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表达之美。通过乐读、乐说、乐写,在趣味盎然中实现儿童诗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儿童诗 文体特点 《明天要远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06-02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诗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诗歌立足生活,文字简练,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每一个诗节的初始想象,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诗意体验。本课教学内容的设定应当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去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仿写诗歌。
一、童声朗读,品诗之意境
儿童诗的文体特征之一——音乐性,在教学初始环节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诗在形式上具有押韵、短句分行、讲究节奏与韵律的特点。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这份专属于诗歌语言的精妙,可意会不可言传。相对于押韵的儿童诗而言,《明天要远足》是一首抒情性较强的长短句结合的小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以及藏于内容中的复沓美。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特征,教师范读就是孩子朗读的参照,做好这首诗的朗读指导,是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基础。虽然诗歌短小,但是对于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断句还是需要引领的。比如“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句中“老师说的”后面应当停顿,“那么多种颜色吗”要读出期待、向往、迫切想要验证的心情。在对本诗的教学中,与其过度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她为什么叹气?”“她为什么睡不着?”“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海?”“你看到过什么样子的云?”……用这些看起来紧贴文本,实际却是把诗歌的意境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问题支撑课堂,不如直接用最美的童声,以方式多样的诵读走进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情感。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合作读、回环读等,尤其对文中三个“唉——”语气的变化加以示范引导,直接用最美的童声去诵读体验主人公期待、激动的心情。学生通过初读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还要初步判断:哪里可以重读、哪里可以轻读,哪里停顿,怎么读才能读出节奏,他们带着读出重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的要求,读出整首诗的意境之美。
二、童心生长,悟诗之情感
儿童诗的文体特点赋有情感性。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诗歌的感情要饱满,真正走进儿童内心,形象地传达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明天要远足》一诗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海”“云”的“小道消息”,对即将远足的地方提出疑问,生怕见到的情景没有别人描述的那么美好,心里满是期待和幻想,舍不得入睡。第三部分则是对“天亮”的期待,因为“天亮”意味着远足的开始。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他们心里都是明白的,对于这样的语言都是能够读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需将句子一一拆解,逐个提问,而是让孩子结合自身实际,将主人公的心情变成自己的心情,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你们也有过这样睡不着的时候么?”“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期待呢?能跟我们一起分享分享吗?”(第二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因为一年级孩子思维活跃但也跳跃,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说到自己害怕的事情上去,与课文“期待、激动”的主题相悖。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适时抛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将孩子的回答向课文主旨靠拢)学生们纷纷举手说:“我要去上海迪士尼游玩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我特别想快点到那里去!”“我过年回外婆家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我想快点见到外婆,我很想她!”“妈妈说给我买一只小狗的那个晚上我睡不着,我一直在猜我的小狗会是什么样子。”“我参加舞蹈比赛之前睡不着,我担心跳错,又特别想得到金奖!”……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透着童趣,脸上洋溢着兴奋,有的說到高兴之处不禁手舞足蹈。这样的教学,儿童产生了“现场感”,身心沉浸在情感的滋润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三、童言放飞,仿诗之精妙
想象性是儿童诗的又一文体特征。儿童诗锐利突出的视觉意象及新鲜新奇的文字,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运用新方式观看、倾听这个世界。同时,儿童诗还具有语言性,诗歌语言优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理意境深远,读来耐人寻味。当学生对儿童诗轻快的节奏、活泼的语言、有趣的内容产生共鸣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教学良机,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模仿,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并不难懂,结构也十分明显,之前联系生活实际热火朝天的表达,为引领孩子们仿写提供了契机。由于一年级学生不太会写字,这一环节就成了“仿说”诗歌。笔者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关注句式结构,在学生诉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及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你能把你的经历学着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吗?说出来了,你也是诗人啦!”学生积极运用诗歌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教师适时评价,发放小贴纸进行鼓励,有效提升了学生们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兴趣,迈出了口头诗歌创作的一小步。学生们的创作不乏精彩之处:“翻过来,唉——睡不着。迪士尼乐园的队伍,真的像电视里说的那么长吗?”“翻过去,唉——睡不着,外婆明天会去车站接我吗?”“翻过来,唉——睡不着,明天老师会不会发那张我考了100分的试卷呢?”……童言童语话童心,儿童诗就是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来源于最纯真的内心。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教学儿童诗就应该根据儿童诗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表达之美。通过乐读、乐说、乐写,在趣味盎然中实现儿童诗教学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