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性评课是由领导、教研员、教师同仁、社会人士、学生、作课教师等多主体多人参与评课活动的一种评课形式。在具体的评课实践中,不必追求每一类主体均到场参与。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群体性评课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与原有的“一对一”评课模式相比,群体性评课的特点是互动性强,能产生思维碰撞,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组织者工作不到位或参与者的认知存在偏差等原因,群体性评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1.流于形式。在一些学校或片区组织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常常是“排排坐,吃果果”轮流发言,缺乏互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组织者为了整个评课活动能“顺利”进行,避免冷场,“赶着教师入场,点名逼其发言”,教师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评课场面冷冷清清,常常是走走过场。
2.不开“处方”。在一些群体性评课过程中,有些评课者虽然能指出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评课者没有依据“课堂病因”开出治标与治本的“药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有效提高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师教学水平”这个目的成了“水中月”或“镜中花”。
3.脱离实际。有些教师在评课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来进行说明,使得参与评课的教师如坠雾中。还有一些评课者只罗列课堂上的细节,却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总结归纳,让听者感到评价意见缺乏说服力。
4.面面俱到。群体性评课由于参加者众多,而参与评课的教师的关注点又有差异,所以评课教师的关注点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是否有效,有的关注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有的关注课堂评价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于是,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各说各的,观点提得很多却没有主次,也没有重点,评课教师泛泛而谈,执教者却不得要领。
评课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教学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如果漠视评课活动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还会阻碍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怎样才能提高群体性评课的实效呢?
1.创新评课形式。要使教师乐于参与评课活动,就要创新评课形式。
圆桌对话式。采取圆桌对话的方式评课,是让执教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自评,再由其他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做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对话。
小组评议式。在一些大型的群体性评课活动中经常用到。一般是让执教者先说课、反思,接着分组评议,最后再由主持人进行小结。
师生评议式。这是体现教学民主的一种评课方式。执教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合作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学生则主要评议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自己学的情况等。
评课形式还有专题研究式、专家会诊式、书面交流式等,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课形式,使评课活动因为形式丰富而变得更有吸引力。
2.讲求评导结合。在评课中,评课者指出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应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这种评课方式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说明为何要这样改进。例如,有位听课教师发现执教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不足之处,于是他这样指出:“执教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采用教师评价这一种评价方式而没有采取其他的评价方式,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应有的作用。建议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评、互评,如果学生的评价存在偏颇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评价。”这样的评导结合的评课方式,既可以使执教者认识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能促进教师评课水平的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评课时,评课者如果只讲理论知识而不联系实际教学来说明,听评者就不知如何去操作;如果只谈教学的细枝末节而不能联系理论知识提升,听评者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评课不能只是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学描述,而应该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在评课的过程中,评价者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挑山工》时安排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可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参与评课的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在评课过程中首先阐述了对“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的认识,指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导”的作用: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或者走入误区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的思路不畅或遇到困难时要“辅导”。接着又联系课文提出以目标的“发现、尝试、实施、检测”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首先通过浏览阅读提示、剖析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发现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尝试目标;接着通过重点指导,难点突破,疑点清晰引导学生实施目标;最后通过总结学法,梳理程序,畅谈收获,引导检测目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群体性评课,使参与评课活动的教师既学到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实际操作。
4.围绕主题研讨。有些评课过程表面看上去很热闹,大家都阐述了自己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不同意见,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似乎都有涵盖,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在这种看似热闹、面面俱到的评课活动中,参与教师的认知水平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围绕主题进行研讨,要做到每次研讨都有不同的重点。以我校的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为例。在“课例研评”中,课题组长组织教师围绕市级立项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例进行群体探讨。参与评课的教师从执教者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交流。评课时,大家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像这样紧紧围绕着某一主题进行的群体性评课研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四处开花”却没有实际效果的现象发生。如果每次群体性评课都能对一两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日积月累,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能得到整体提升。(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小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1.流于形式。在一些学校或片区组织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常常是“排排坐,吃果果”轮流发言,缺乏互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组织者为了整个评课活动能“顺利”进行,避免冷场,“赶着教师入场,点名逼其发言”,教师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评课场面冷冷清清,常常是走走过场。
2.不开“处方”。在一些群体性评课过程中,有些评课者虽然能指出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评课者没有依据“课堂病因”开出治标与治本的“药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有效提高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师教学水平”这个目的成了“水中月”或“镜中花”。
3.脱离实际。有些教师在评课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来进行说明,使得参与评课的教师如坠雾中。还有一些评课者只罗列课堂上的细节,却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总结归纳,让听者感到评价意见缺乏说服力。
4.面面俱到。群体性评课由于参加者众多,而参与评课的教师的关注点又有差异,所以评课教师的关注点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是否有效,有的关注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有的关注课堂评价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于是,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各说各的,观点提得很多却没有主次,也没有重点,评课教师泛泛而谈,执教者却不得要领。
评课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教学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如果漠视评课活动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还会阻碍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怎样才能提高群体性评课的实效呢?
1.创新评课形式。要使教师乐于参与评课活动,就要创新评课形式。
圆桌对话式。采取圆桌对话的方式评课,是让执教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自评,再由其他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做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对话。
小组评议式。在一些大型的群体性评课活动中经常用到。一般是让执教者先说课、反思,接着分组评议,最后再由主持人进行小结。
师生评议式。这是体现教学民主的一种评课方式。执教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合作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学生则主要评议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自己学的情况等。
评课形式还有专题研究式、专家会诊式、书面交流式等,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课形式,使评课活动因为形式丰富而变得更有吸引力。
2.讲求评导结合。在评课中,评课者指出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应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这种评课方式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说明为何要这样改进。例如,有位听课教师发现执教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不足之处,于是他这样指出:“执教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采用教师评价这一种评价方式而没有采取其他的评价方式,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应有的作用。建议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评、互评,如果学生的评价存在偏颇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评价。”这样的评导结合的评课方式,既可以使执教者认识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能促进教师评课水平的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评课时,评课者如果只讲理论知识而不联系实际教学来说明,听评者就不知如何去操作;如果只谈教学的细枝末节而不能联系理论知识提升,听评者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评课不能只是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学描述,而应该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在评课的过程中,评价者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挑山工》时安排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可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参与评课的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在评课过程中首先阐述了对“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的认识,指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导”的作用: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或者走入误区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的思路不畅或遇到困难时要“辅导”。接着又联系课文提出以目标的“发现、尝试、实施、检测”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首先通过浏览阅读提示、剖析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发现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尝试目标;接着通过重点指导,难点突破,疑点清晰引导学生实施目标;最后通过总结学法,梳理程序,畅谈收获,引导检测目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群体性评课,使参与评课活动的教师既学到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实际操作。
4.围绕主题研讨。有些评课过程表面看上去很热闹,大家都阐述了自己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不同意见,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似乎都有涵盖,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在这种看似热闹、面面俱到的评课活动中,参与教师的认知水平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围绕主题进行研讨,要做到每次研讨都有不同的重点。以我校的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为例。在“课例研评”中,课题组长组织教师围绕市级立项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例进行群体探讨。参与评课的教师从执教者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交流。评课时,大家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像这样紧紧围绕着某一主题进行的群体性评课研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四处开花”却没有实际效果的现象发生。如果每次群体性评课都能对一两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日积月累,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能得到整体提升。(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小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