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出来的“内伤”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做事太拖拉,说了一遍两遍三四遍还不听,有些妈妈只好怒吼咆哮。每到此时,孩子多半会哭泣着扑过来说:“妈妈,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但你懂的,下次、下下次,还是一样。
  磨蹭这事是老生常谈,靠吼靠吓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们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妈妈生气了”,而不是“我太慢了”。这样一味边骂边催,最终只会让孩子心灵受伤。
  他的恐惧:家长会中,有个妈妈诉苦,说如果不靠吼来震慑,孩子根本不听,哪怕就是最简单的喝完一杯水,也必须得声音拔高好几度,才能让他一激灵,然后抓紧时间乖乖完成。其实我知道,她的孩子肯喝完已是最好的结果,更多的情况会让妈妈抓狂——孩子紧紧抓住杯子,但是不喝水,只是哭。
  妈妈会更生气:“哭有什么用?动作快点儿把水喝完,别20分钟了还抓着杯子不放,喝完了才能洗澡刷牙睡觉!”
  可孩子呢?此时恐惧的情绪充斥大脑,再没空间去思考怎样才叫快、怎样妈妈才不生气。
  他的麻木:幼儿园开学后,每个家庭早上都跟打仗似的,要孩子麻利起床早早上学,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有个妈妈很直接,她说如果孩子赖床,直接两耳光扇过去,孩子就起床了。甚至有时候孩子自己都会说:“妈妈你打我吧,你打我我就听话了。”
  这位妈妈说起来还有点小得意,实在让人震惊不已。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我无权干涉,只能说,自己绝对不会用在女儿身上。
  他的抵抗: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一篇文章里提过,有的孩子“慢”,其实是在表达对妈妈的愤怒,是一种隐形攻击。大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认为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讲究方式。但是,孩子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催得急了也会愤怒。但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与认可,只好压抑这愤怒,转以另一种方式宣泄——比如用刻意的“慢”来还击快节奏的妈妈。
  不过是让孩子快一点而已,有必要把双方变成互相伤害的对手吗?我的女儿也有同龄孩子的“磨蹭”通病。事实上我发现,大部分“磨蹭”孩子,都有一个急性子的妈。如果妈妈把性子改一改,方法改一改,就会重新掌握主动权。
  还是用时间最紧迫的早上起床来举例,我们看看这些妈妈的变通之道:
  让他感兴趣:有个妈妈很聪明,每天早晨先开灯,然后也不叫孩子,只是找出一本孩子喜欢的书轻声朗读,读着读着,孩子自己就会坐起来;整个故事听完,人也就彻底清醒了。
  让他后悔:还有一位妈妈,采取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办法,治了一下孩子起床拖拉的毛病。那天儿子不肯起,妈妈下了个狠心:好吧,那今天就别起了,一直在床上躺着吧!于是该小朋友除了上厕所之外,都被限制着不能下床,不管睡不睡,都只能在床上待着……在被要求躺了半天之后,她儿子再也没赖过床。
  自己提前:我的女儿每天8点上幼儿园,往常我是7:30叫醒她。后来她给这本就紧张的晨间时光加了一个环节:读一本书再去幼儿园。那怎么办?如果女儿动作紧凑些,也不是不可能,但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争分夺秒。想来想去,我索性把起床时间往前调,改成7:10起来,这下就变得充裕多了,再没因为早上出门而发生过摩擦。
  让孩子体验磨蹭的后果,仅限于事情不严重、大人小孩都“输得起”的情况。若真有重大事件,唯一能保证孩子不磨蹭的,就只有提前准备,给孩子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比如9点钟要出发去赶飞机,如果非要8点半才把孩子叫起床,指望孩子在半小时内赶紧洗漱穿衣吃早餐,你就特别冒险,最后搞不好是大人催,孩子闹,手忙脚乱还赶不上飞机。
  一旦真的误了机,没有大人会不发飙的;一旦大人真的发飙,那就是“一场磨蹭引发的血案”,受伤的还是孩子。
其他文献
三岁的妞妞对故事的渴求是无止境的,自出生到现在,买的故事书已过百本,再加上从图书馆借的,少说也已看了130多本书。 原来一个故事可以讲上好几遍甚至几十遍,她还听得有滋有味,现在,一本故事书她最多听个三五遍就记住了情节,不肯再重复听了。  我痛定思变,决定以变应变,换种方式讲故事。     边创作边讲故事  妞妞爱涂鸦画画,还爱乱捏橡皮泥,家里有很多她的画画和手工,所以我就把故事题材放在这些作品
午觉醒来,看见睡在身旁的儿子撅着小嘴,像是在哭泣。莫非梦见什么不愉快的事?我一边用手轻拍他的后背,一边安慰他,说:“妈妈在这里,不用害怕。”  “妈妈,您不能将小蜡笔扔进马桶!”没想到,儿子突然睁开眼睛,情绪激动地说。原来他真的在哭,而不是在梦里。  前几天,我见一段短得不能再短的小蜡笔放在床上,怕弄脏被子,顺手扔掉了。这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我都跟他解释了三四次,没想到儿子依旧念念不忘。虽然有些困
经常看到有家长把绘本等同于故事书,买了一本好绘本,却只当看了一个故事就从此束之高阁,然后抱怨:这书怎么这么贵啊,才那么几页纸几句话……这让我很替绘本打抱不平,也为那些掏了出去却没能实现价值的钞票扼腕叹息。  逗逗接触绘本的时间不算太早,两岁左右才开始,但是每一本她都用心去读,并努力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友爱善良。这就是我要讲的,绘本最根本的价值:它能抓住孩子的心,改变孩子。  孩子的行为标杆
母亲节,你希望收到孩子送的什么礼物呢?一束鲜花?还是买你喜欢的小饰物?花钱买的礼物哪有自己亲手制作的能表达心意!教孩子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吧,将感谢之言写在卡上,相信每位妈妈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时都会感动的。  材料:不同颜色的卡纸、剪刀、固体胶。  取长方形橙红纸对折。  在对折过的纸上画出半个心形并剪出。  另取一张白纸对折,剪出比橙红心形大0.5cm的白色心形。  把白心和橙红心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今年儿童节的前一天,上海爱心BaoBao小报童将价值两万元的图书及一批文具送至张家界的西溪坪小学,这是自去年5月份开始卖报后,上海小报童捐的第二间学校。令我觉得意外的是,曾经在第一次活动时,得知孩子必须请一天假才能参加,就以“孩子的学习落不得”为由差点放弃的小H妈,竟然让小H再次参加了捐书活动。这次活动一是必须请两天假;二是距离期末考试较近;三是孩子已经有“体验一把”经验。没想到小H妈还让孩子再次
“快过来,好好坐着,别乱动!”  “这位先生,不好意思,我们换个位置行吗?”  “这位先生,对不起,孩子又想坐回这儿了……不如,我们再换回来?”  带小胖坐地铁,他一会儿绕着地铁车厢中间的扶杆来回走动,一会儿趴在车窗上四处张望,就连车厢里的地铁线路显示图和广播都能让他兴奋不已,不停地问来问去,手舞足蹈,有时就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  我一般都不跟小胖讲大道理,因为不但不管用,相反还会使他闹情绪,场
情境回放:不许哭    玩具店门口,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背对着爸爸嘤嘤哭着。爸爸想拉孩子走,孩子不肯,说就要买那个玩具。“再不走我丢你一个人在这儿了。”听爸爸这么一说,孩子急了,放声大哭起来,结果引来不少路人围观。“不许哭!不许哭!”爸爸脸上有些挂不住,可孩子不管,哭得更伤心了。“不许哭!你再哭一声试试,看我不打你。”爸爸放狠话了。孩子有些怕,想要听爸爸的话,止住哭声,无奈几次努力后,还是哭出了声。
背心裙  秋冻穿衣原则中的“背暖”,为的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当然,背暖也要适当,如果过热造成背部流汗,反而更易致病了。平时早起,给孩子搓搓背,也有利于把寒气驱除,是小儿保健推拿常见手法之一。  而既能保证背暖,又最能延续小妞儿们公主情结的,非背心裙莫属了。一件T恤或是衬衫,外加一件背心裙或吊带裙,正是小妞儿们秋日的最佳搭配。尤其是上幼儿园后,穿得多了怕流汗,穿得少了怕感冒,毕竟妈妈没法跟在
“妈妈,你知道有个叔叔闯进学校,射杀了20个孩子吗?”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敦特大枪击案发生后的几天,加拿大8岁的摩根问他的妈妈雷斯丽·杜波伊斯。  杜波伊斯很吃惊,她之前一直尽可能不让儿子知道这件可怕的事情。当儿子在场的时候,她从不谈论校园枪击案之类的负面新闻,所以儿子肯定是从家庭以外的途径得知的。  “校长在广播里要求全体师生为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老师就跟我们说了。”  原
还在为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幼教光碟发愁么?担心孩子不喜欢影片内容或年龄段不符么?要选择最佳的视听教材,因龄施教、寓教于乐才是王道。本月为孩子推荐的套碟分为小宝宝(0~3)和大孩子(4~8)两个年龄段,方便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幼教光碟,领略一场愉快的视听体验——    0~3岁:  小小爱因斯坦  ——用世界的语言带孩子走近世界  这是一部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DVD套碟,精心设计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