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成绩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校创业现象更加明显。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而且由于创业而耽误了学业,缺课、补考甚至不能毕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子,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来说明当代大学生学业与创业关系的现状以及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业 创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从家里获得创业所必需的资金支持;而学习成绩相对比较薄弱,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将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对比较小,所以更希望自己通过创业来代替就业;加上温州这个城市的商业文化氛围,使得在校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文化。笔者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就专门成立了“浙商孵化园”,在教学楼中划出一层作为创业学生的办公楼,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尽管说,创业在校园中已经是一种文化,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由于创业而耽误了学业导致缺课、补考甚至不能毕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是对创业学生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的关系的考验,同时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查,以作者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子,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与创业关系的现状。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创业现状,作者于2010年3月初进行了两次系统性的调查。第一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了解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看法和大学生创业者的比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9份,问卷回收率为99.3%,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42人,女生95人,缺填3人;大一42人,大二35人,大三44人,大四13人,缺填6人。第二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随机选取有创业行动或已经进入创业经营阶段的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业状况,如:有没有旷课,有没有成绩不及格,学业与创业能否兼顾等,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问卷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37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35人,女生1人,缺填1人;大一16人,大二11人,大三9人,大四0人,缺填1人。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关注程度和看法。
在第一次回收的14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9名大学生从不关注创业,经常关注或者偶尔关注的学生有131人,占到93.6%,比例相当高;而在关注创业的131份有效问卷中,一直有关注创业的占17.9%,偶尔关注的占82.1%,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一直关注创业。这说明:总体而言,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关注程度较高,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很感兴趣,创业意识比较强。在第二次发放的37份问卷中, 73.0%的表示正在筹备创业,27.0%的学生表示已经进入经营状态,但刚开始。可见,他们对创业不只停留在“认知”“关注”的层面,他们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投身创业大潮。
(二)创业与学业关系的辩证分析。
1.创业与学业能否兼顾。
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已经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问题是游刃有余的。78.4%的创业者认为能兼顾好创业与学业的平衡,只有18.9%的学生认为不能兼顾创业与学业,可以兼顾创业与学业平衡的学生占了大约五分之四。另外,数据显示在创业学生中,有32.4%的学生有过不及格科目,但只有5.4%的学生认为这些不及格科目与创业有关。因此,创业对学业的影响并不大。
接下来,笔者试图通过分院与逃课、年级与逃课、逃课与成绩、年级与成绩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不同调查对象因为创业而导致的不及格以及逃课的差异性。
从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逃课与分院无关,每个分院的学生都偶尔因创业逃课,也有因非创业而逃课。学生的逃课与成绩无关,不论是有不及格还是没有不及格的学生,都曾经逃过课,其中有因为创业的缘故,也有因为非创业的缘故。
从数据分析显示,逃课与年级有关。被调查的一年级学生中,有1/2学生从未逃课,偶尔逃课和非创业逃课也占1/2。逃课在二年级学生中情况最严重,二年级学生中,有5人偶尔逃课,6人经常逃课但并非创业引起,占调查总人数的30.6%。在三年级学生中,有1人经常逃课去创业,有4人偶尔逃课,3人非创业逃课,1人从未逃课。可见,随着创业的不断深入,到了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创业非常成功,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创业上,所以选择了经常逃课;而另一部分学生创业失败,所以必须将重心放在学业上,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选择了从不逃课。
从数据分析显示,成绩不及格也与年级有关。在被调查的一年级学生中,有1人不及格,1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一年级总人数的6.3%。二年级中,有6人不及格,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二年级总人数的54.5%。三年级中,有4人不及格,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三年级总人数的44.4%。其中,二年级不及格人数占总不及格人数的54.5%。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二年级不及格现象最突出。
2.大学所学的知识对创业是否有用。
在第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比“社会阅历”和“企业经营”次要多了,在整个创业过程的地位作用不明显。在第二次调查中,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仅有10.8%的创业大学生否定了所学知识的作用,认为“所学知识毫无用处”。可见,大学生对于创业必备知识的认识逐渐深刻,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是无法在当今市场立足的。所以我们认为,并不是专业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而言无足轻重,而是与专业知识相比,大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社会阅历等知识更为渴求。
3.搞好创业与搞好学业哪个更成功。
在调查中,问到“如果你创业成功了,而学业荒废导致不能毕业,你觉得自己成功吗?”,有27.0%的学生认为是成功的;59.5%的学生认为“不好说,我更希望两者能兼顾”;13.5%的学生认为“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可见,已创业大学生的心理逐渐趋向理性,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当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未来的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四年的大学是短暂的,学业与创业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树立“为了明天的创业,今天必须学好学业”的意识,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为何不休学创业
在谈到为什么不休学创业的问题上,34.2%的学生担心万一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39.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另外26.3的学生则认为边求学边创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针对这个问题,有关学者已经进行深入探讨,郭必裕的《大学生休学创业与毕业后创业的比较研究》一文全面分析了两种创业的优点和不利因素,文中指出大学生休学创业成功率比毕业创业成功率低,休学创业者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等往往不如大学毕业生,因此成功率低。
5.不同专业学生创业目的的差异性分析
据调查显示,9.3%的学生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50%为了积累经验,31.5%为了积累人脉。有报道指出:大学生创业,在商不只言商,赚钱并非惟一目的,大家还希望通过开店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对于学生“老板”而言,赚钱并非惟一目的。很多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讳言自己开店是出于挣钱的考虑。但是,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开店并不是为了挣钱以供求学所需。
笔者根据不同调查对象创业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级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年级创业目的;研究不同分院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分院创业目的。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创业目的差异不大,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也有一定差异。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大学校门,信心满满,创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13次)和积累人脉(8次),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所以可以不休学创业。二年级学生考虑问题比一年级全面,虽然创业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积累经验(7次)和人脉(6次),但是为了积累财富的人数比一年级增加了一人。大三学生创业的主要出发点是积累经验,没有一人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他们认为不休学创业的原因是担心万一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
接下来,我们分析不同分院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分院学生的创业目的。上文已提到,本次问卷涉及到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6个分院,他们对于不休学创业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创业目的却基本无差异。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其次是为了积累人脉。在看待“为何不休学创业”问题上,管理分院的13人认为“有能力处理好学业创业的关系”;经济分院2人、电子信息分院5人“担心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国贸分院3人认为“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可见,各个分院的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对休学创业的看法也不同。
三、结论与措施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自主创业,对创业的关注度较高。
受温州的地域商业文化和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关注度很高,他们普遍认为要取得创业的成功需要内外因相结合。一方面,自身除了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外,更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企业经营知识,社会活动能力,还要有老一辈的“敢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家庭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应的优惠政策,舆论媒体对大学生创业应给予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温州大学生对于创业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大部分选择在条件成熟后才真正采取行动,一旦选择了创业,他们会倾向于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抑或是成为自由职业者。
(二)独立学院要规范大学生创业管理。
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因此,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实际上是“不适合创业”的,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应以良好的学业成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例如可以规定:申请创业的学生,原则要求是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符合条件并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个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附创业计划书及相关材料),经家长同意和学院审查后,报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组审批立项。
在校大学生创业,应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注意维护学校权益和社会声誉。如有损害行为,学校将取消其创业资格、中止各种扶持,并按规定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创业学生,应有市场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自主创业,自负盈亏。学校在创业初期提供适当的资助,不承担经济上的连带责任。创业学生,应定期向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办公室报告思想情况和创业进展情况。
(三)独立学院应给予创业大学生政策扶持。
创业学生因创业如需保留学籍或不能如期参加部分课程考试,可按学校规定办理休学或课程缓考手续。对经学校批准创业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可延长至6年,以保证大学生学业、创业“两不误、两促进”。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补助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临时借款、创业津贴等必要的经费支持。大学生因创业需要,在其毕业后可将户籍、人事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由原所在学院对其进行管理。
(四)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待于政府提供一些鼓励性的利好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在对大学生创业予以肯定的同时,应推出相关政策推动,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灵活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排除一切政策障碍。另外有关资金、工商、税收、许可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也应该向大学生倾斜,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要让创业的大学生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在目前学制条件下,国家应出台政策让大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学生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创业新观念、新思想。
参考文献:
[1]姚梅芳,葛宝山.生存型创业理论研究[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2]曹胜利.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价值观[J].中国教育报,2008,3.
[3]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4]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
[6]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1).
[7]罗尧成,刘彬.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8]赵有声,潘新新.温州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实证研究[J].人才开发,2006,(10).
[9]谢志远,林茹,曾维华.温州大学生与其它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业 创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从家里获得创业所必需的资金支持;而学习成绩相对比较薄弱,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将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对比较小,所以更希望自己通过创业来代替就业;加上温州这个城市的商业文化氛围,使得在校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文化。笔者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就专门成立了“浙商孵化园”,在教学楼中划出一层作为创业学生的办公楼,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尽管说,创业在校园中已经是一种文化,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由于创业而耽误了学业导致缺课、补考甚至不能毕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是对创业学生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的关系的考验,同时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查,以作者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子,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与创业关系的现状。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创业现状,作者于2010年3月初进行了两次系统性的调查。第一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了解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看法和大学生创业者的比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9份,问卷回收率为99.3%,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42人,女生95人,缺填3人;大一42人,大二35人,大三44人,大四13人,缺填6人。第二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随机选取有创业行动或已经进入创业经营阶段的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业状况,如:有没有旷课,有没有成绩不及格,学业与创业能否兼顾等,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问卷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37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35人,女生1人,缺填1人;大一16人,大二11人,大三9人,大四0人,缺填1人。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关注程度和看法。
在第一次回收的14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9名大学生从不关注创业,经常关注或者偶尔关注的学生有131人,占到93.6%,比例相当高;而在关注创业的131份有效问卷中,一直有关注创业的占17.9%,偶尔关注的占82.1%,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一直关注创业。这说明:总体而言,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关注程度较高,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很感兴趣,创业意识比较强。在第二次发放的37份问卷中, 73.0%的表示正在筹备创业,27.0%的学生表示已经进入经营状态,但刚开始。可见,他们对创业不只停留在“认知”“关注”的层面,他们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投身创业大潮。
(二)创业与学业关系的辩证分析。
1.创业与学业能否兼顾。
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已经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问题是游刃有余的。78.4%的创业者认为能兼顾好创业与学业的平衡,只有18.9%的学生认为不能兼顾创业与学业,可以兼顾创业与学业平衡的学生占了大约五分之四。另外,数据显示在创业学生中,有32.4%的学生有过不及格科目,但只有5.4%的学生认为这些不及格科目与创业有关。因此,创业对学业的影响并不大。
接下来,笔者试图通过分院与逃课、年级与逃课、逃课与成绩、年级与成绩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不同调查对象因为创业而导致的不及格以及逃课的差异性。
从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逃课与分院无关,每个分院的学生都偶尔因创业逃课,也有因非创业而逃课。学生的逃课与成绩无关,不论是有不及格还是没有不及格的学生,都曾经逃过课,其中有因为创业的缘故,也有因为非创业的缘故。
从数据分析显示,逃课与年级有关。被调查的一年级学生中,有1/2学生从未逃课,偶尔逃课和非创业逃课也占1/2。逃课在二年级学生中情况最严重,二年级学生中,有5人偶尔逃课,6人经常逃课但并非创业引起,占调查总人数的30.6%。在三年级学生中,有1人经常逃课去创业,有4人偶尔逃课,3人非创业逃课,1人从未逃课。可见,随着创业的不断深入,到了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创业非常成功,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创业上,所以选择了经常逃课;而另一部分学生创业失败,所以必须将重心放在学业上,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选择了从不逃课。
从数据分析显示,成绩不及格也与年级有关。在被调查的一年级学生中,有1人不及格,1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一年级总人数的6.3%。二年级中,有6人不及格,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二年级总人数的54.5%。三年级中,有4人不及格,5人没有不及格,不及格比例占三年级总人数的44.4%。其中,二年级不及格人数占总不及格人数的54.5%。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二年级不及格现象最突出。
2.大学所学的知识对创业是否有用。
在第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比“社会阅历”和“企业经营”次要多了,在整个创业过程的地位作用不明显。在第二次调查中,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仅有10.8%的创业大学生否定了所学知识的作用,认为“所学知识毫无用处”。可见,大学生对于创业必备知识的认识逐渐深刻,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是无法在当今市场立足的。所以我们认为,并不是专业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而言无足轻重,而是与专业知识相比,大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社会阅历等知识更为渴求。
3.搞好创业与搞好学业哪个更成功。
在调查中,问到“如果你创业成功了,而学业荒废导致不能毕业,你觉得自己成功吗?”,有27.0%的学生认为是成功的;59.5%的学生认为“不好说,我更希望两者能兼顾”;13.5%的学生认为“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可见,已创业大学生的心理逐渐趋向理性,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当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未来的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四年的大学是短暂的,学业与创业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树立“为了明天的创业,今天必须学好学业”的意识,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为何不休学创业
在谈到为什么不休学创业的问题上,34.2%的学生担心万一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39.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另外26.3的学生则认为边求学边创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针对这个问题,有关学者已经进行深入探讨,郭必裕的《大学生休学创业与毕业后创业的比较研究》一文全面分析了两种创业的优点和不利因素,文中指出大学生休学创业成功率比毕业创业成功率低,休学创业者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等往往不如大学毕业生,因此成功率低。
5.不同专业学生创业目的的差异性分析
据调查显示,9.3%的学生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50%为了积累经验,31.5%为了积累人脉。有报道指出:大学生创业,在商不只言商,赚钱并非惟一目的,大家还希望通过开店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对于学生“老板”而言,赚钱并非惟一目的。很多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讳言自己开店是出于挣钱的考虑。但是,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开店并不是为了挣钱以供求学所需。
笔者根据不同调查对象创业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级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年级创业目的;研究不同分院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分院创业目的。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创业目的差异不大,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也有一定差异。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大学校门,信心满满,创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13次)和积累人脉(8次),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所以可以不休学创业。二年级学生考虑问题比一年级全面,虽然创业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积累经验(7次)和人脉(6次),但是为了积累财富的人数比一年级增加了一人。大三学生创业的主要出发点是积累经验,没有一人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他们认为不休学创业的原因是担心万一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
接下来,我们分析不同分院对不休学创业的看法,比较不同分院学生的创业目的。上文已提到,本次问卷涉及到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6个分院,他们对于不休学创业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创业目的却基本无差异。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其次是为了积累人脉。在看待“为何不休学创业”问题上,管理分院的13人认为“有能力处理好学业创业的关系”;经济分院2人、电子信息分院5人“担心创业失败,学业也落下,损失太大”;国贸分院3人认为“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可见,各个分院的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对休学创业的看法也不同。
三、结论与措施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自主创业,对创业的关注度较高。
受温州的地域商业文化和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关注度很高,他们普遍认为要取得创业的成功需要内外因相结合。一方面,自身除了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外,更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企业经营知识,社会活动能力,还要有老一辈的“敢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家庭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应的优惠政策,舆论媒体对大学生创业应给予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温州大学生对于创业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大部分选择在条件成熟后才真正采取行动,一旦选择了创业,他们会倾向于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抑或是成为自由职业者。
(二)独立学院要规范大学生创业管理。
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因此,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实际上是“不适合创业”的,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应以良好的学业成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例如可以规定:申请创业的学生,原则要求是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符合条件并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个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附创业计划书及相关材料),经家长同意和学院审查后,报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组审批立项。
在校大学生创业,应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注意维护学校权益和社会声誉。如有损害行为,学校将取消其创业资格、中止各种扶持,并按规定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创业学生,应有市场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自主创业,自负盈亏。学校在创业初期提供适当的资助,不承担经济上的连带责任。创业学生,应定期向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办公室报告思想情况和创业进展情况。
(三)独立学院应给予创业大学生政策扶持。
创业学生因创业如需保留学籍或不能如期参加部分课程考试,可按学校规定办理休学或课程缓考手续。对经学校批准创业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可延长至6年,以保证大学生学业、创业“两不误、两促进”。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补助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临时借款、创业津贴等必要的经费支持。大学生因创业需要,在其毕业后可将户籍、人事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由原所在学院对其进行管理。
(四)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待于政府提供一些鼓励性的利好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在对大学生创业予以肯定的同时,应推出相关政策推动,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灵活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排除一切政策障碍。另外有关资金、工商、税收、许可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也应该向大学生倾斜,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要让创业的大学生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在目前学制条件下,国家应出台政策让大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学生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创业新观念、新思想。
参考文献:
[1]姚梅芳,葛宝山.生存型创业理论研究[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2]曹胜利.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价值观[J].中国教育报,2008,3.
[3]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4]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
[6]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1).
[7]罗尧成,刘彬.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8]赵有声,潘新新.温州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实证研究[J].人才开发,2006,(10).
[9]谢志远,林茹,曾维华.温州大学生与其它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