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控制中提升传播效益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从国家安全角度,对镇国利器提出的重大使用原则。而2011年年初,我军首架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的曝光,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以国之利器示人”,不仅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极大轰动,而且在军事外宣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在军事外宣领域,国之利器的示人与否,反映的是尖端武器装备、军事战略、军事决心等重大信息控制的问题。这一问题与国家政治利益和军队安全密切相关,必须慎之又慎。我们应该对重大军事信息的传播进行辩证分析,坚持在有效控制中提高传播效益,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军军事外宣和军队形象塑造工作。
  
  一、在国家政治利益的现实需要中辩证把握示人与否的矛盾
  
  “不可以示人”,遵循的是一种谨慎的安全观。无论在文明处于蒙昧状态的农耕时代,还是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与军事战略、尖端武器装备相关的重大信息,往往关系到国之安危。如果轻易示人,轻则会失去神秘感和应有的威慑力,重则会在不经意间露出破绽,让对手找到破解之法,进而影响到国之根本。而遵循“不可以示人”的原则,就会保持应有的神秘,在两军对垒处于胶着状态或是国家政治利益受到重大威胁时,祭出“国之利器”以攻其不备,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示人”,表现的是对政治形势的充分掌握、对国家安全的充分自信。“可示人”,展示的不仅是高端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军事信心,更是“睥睨天下,谁堪敌手”的豪情。以国之利器示人,一方面可以展示军事透明的姿态,树立军队公开、透明的正面形象,在国际舆论争夺中占得先机;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为国家安全发展赢取宝贵的时间。因而,在关键时刻,对重大军事信息,要主动示人,果断亮剑,正所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可示人与否,二者看似对立,却又相互支撑,统一于国家政治利益的现实需要。“不可以示人”,并非一成不变,在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的关键时刻,只有坚决“示人”,才会产生重大的震慑力。当然“可示人”,也并非绝对,军事战略方面原则性的信息、尖端武器装备有无方面的信息虽然属于“可示人”之列,但在传播时也要注意进行量和度的控制,以防止信息曝光过度造成泄密的发生。而关于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方针及武器装备的具体参数、技术指标等核心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对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此则要坚决遵循“不可以示人”的原则,并从严加以控制。因此对军事外宣中的重大信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国家政治利益为根本着眼点,“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二、在对地缘政治力量博弈的权衡中慎重选择信息曝光时机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Z·K·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政治地理仍是影响国际事务的关键因素。”当前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成为一国制定对外战略和判断世界格局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仅就我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而言,南海、黄海、东海等区域,无一不充斥着大国政治力量角力的憧憧身影。在重大军事信息曝光时机上,我们必须要在对地缘政治力量博弈的权衡中作出慎重的选择。
  效益导向原则。因其对效益的强调、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已经为人们熟知,并被运用到现代经济、社会、军事活动中。重大军事信息的传播,也要坚持这一原则,并将其作为判定曝光时机的根本出发点。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的综合维度,判断信息曝光时机是否能产生重大政治效益,即国家是否会在地缘政治力量博弈上,获取相对优势的地位;是否能产生重大军事效益,即显示出军事力量和军事决心,并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是否能产生重大形象效益,即国家和军队是否会在国际舆论中树立起正面形象;是否能产生重大心理效益,即是否会产生对本国民众的凝聚力、对友好国家的感召力、对敌对国家的震慑力。
  坚持平衡转化原则。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宇宙问的一切吸引运动和一切排斥运动,一定是互相平衡的。”平衡法则,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准则,即万事万物的运动,都处于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的平衡循环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地缘政治态势的转化。在重大军事信息曝光的时机选择上,我们应坚持平衡转化原则,以促进地缘政治力量博弈中的平衡循环。在地缘政治态势相对平衡时,如我们在这种平衡中处于相对劣势,那么通过曝光重大军事信息,就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并取得地缘政治力量博弈中的相对优势。如2011年年初,我军歼-20、东风21D的适时曝光,即促进了地缘政治形态的转化。而在地缘政治态势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我们通过曝光重大军事信息,就会促进地缘政治力量转化,达成相对的平衡状态。
  
  三、在服务于信息心理战的整体目标中有效控制信息传播效果
  
  和平时期的重大军事信息传播,其目的最终是要影响各相关方政府、军队、民众心理,以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需要。而这正是信息心理战的目标所在。军事专家认为,在21世纪,信息心理战已经成为超然于陆、海、空、天、电之上,并与国家战略密切相融的“第四种战争”。信息心理战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突破了时域界限,不仅广泛作用于战时,而且渗透于和平时期。这为其发挥作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当前信息心理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在和平时期以信息心理战方式广泛发动心理攻势,以取得地缘政治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选择。重大军事信息与国之安危密切相关,在关键时刻“主动示人”,更是会起到无以替代的重大威慑作用。因而,我们应对其予以足够重视,通过有效控制重大军事信息传播效果,服务于信息心理战的整体目标。
  对传播效果的有效控制,首先是通过对效果呈现方式的控制实现的。重大军事信息在微妙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示人”,必然会产生虚虚实实的效果。效果呈现上虽有虚实之别,但只要策略运用得当,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就会达到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的理想境界。虚者实之,指先由国外媒体或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等非传统媒体传播,再由国内主流权威媒体予以证实,从而对各方心理产生持续、多重影响。2011年年初,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防部网站对歼-20首次试飞这一重大新闻进行报道后,又有针对性地解释了我们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并分析了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一策略的运用,在宣传我国防成就、展示我军实力的同时,也让相关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想法失去了攻击的目标。
  对传播效果的有效控制,其次是通过对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手法的控制实现的。其一是对多元的传播渠道进行有效控制。当前互联网、论坛、博客、手机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已经突破了以往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范围,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多元传播格局。而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空间的广延性、传播内容的互动性特点,在传播格局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重大军事信息传播中,加强对日益多元的传播渠道的管理,尤其是军地合作通过传播平台准入制度、网络监控制度等,加强对论坛、博客、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传播效果虚实相生而不失控的重要前提。其二是对多样的传播手法进行组合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议程设置、文化传播、协同造势等传播手法越来越多,在信息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也呈现出多样化、互补性的特点。重大军事信息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动与被动,往往攸关我军正面形象的确立;文化传播手法的运用,可以辐射我军的文化魅力;各种媒体协同造势,能够极大增强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对这些传播手法进行组合运用,不但能有效利用各种手法的优势特点,而且能多侧面、多角度地传播信息,达到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的传播效果。
  
  责编:贺潇潇
其他文献
当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待在家里而不是外出购物时,中国的出口商也开始准备迎接坏消息的到来。  中国7月的出口数据出乎意料地强劲,但数据公布一周后针对16家中国制造商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公司都预计未来数月的出口额将下降,纺织和电子行业的出口前景尤其黯淡。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人们赚得少了,就会省着点花,这会给我们的生意带来很大影响。”深圳设计中心公司经理温罗杰(音译)说。这家公司经营的是微波炉
期刊
2011年5月3日至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香港举办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贵州省委外宣办负责“活动周”宣传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贵州省在境外开展的一次最大规模,也是最有声势和实效的外宣活动。    从更高层次提升贵州形象    “活动周”期间,贵州省委外宣办共邀请到近40家国内外媒体出席活动。香港的媒体环境与内地有很大不同,使得“活动周”宣传难度远大于内地宣传,也使得“活动周”首项主
期刊
裴敏欣(Minxin Pei),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美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1998年裴敏欣作为首位进入美国“政策圈”智库的华人学者,到卡内基主持中国项目。在加入卡内基基金会之前,1992年到199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  裴敏欣主持了包括针对中美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政治经济改革、公民社会的发展及法制建设等多项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出版了大量专著,他的研究成果
期刊
7月14日,吉林省党委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成功结业。短短的5天培训,学员们感慨多多,收获多多。    身经百战的授课老师   讲授新闻发布工作技巧    7月11日,吉林省党委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开班。研修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主办方请到了重量级授课老师。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国庆分管新闻发布工作,经常为中央部委和省区市党委中心组做报告;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惠是原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多年从
期刊
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一连串数字。经济离不开数字,但数字的抽象和枯燥却是经济新闻,尤其是对外经济新闻写作的大敌。要写出好看的对外经济稿,必须从浮于表面的官方数据中跳脱出来,“下沉”到实实在在的经济生活中去,才能发现数字背后的新闻。在这一方面,路透社最近播发的稿件《欧美经济阵痛波及中国出口商》值得借鉴。  8月中旬,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7月外贸数据,虽然是例行发布,且出口数据好于预期
期刊
海外人员本土化是我国媒体在国际新闻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外部影响力的有效举措。近两年来,我国主要对外传播媒体采取积极措施,海外站点人员本土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媒体近两年来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推动海外站点人员本土化建设工作。  首先,海外人员本土化工作被多家中央对外传播媒体列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新华社提出,要大力推进本土化
期刊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报道文化呢?当然是要选择能够体现我们文化发展、文化传统、文化现状而国外众受会感兴趣题材。  关于国外受众感兴趣的题材,以下两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的朋友、美国衣阿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朱迪有一次来中国访问,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中国人王先生。他来自四川农村,现在是波士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出国以后,一直和家乡保持联系。有一年,村里人给他写信,问他能不能赞助修一条公路,改善他们村到
期刊
编者按: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大型实证科学研究项目。该调研由中国的学术界首次在美国全境范围内开展,希望借此评估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找出一些影响中美关系深层次的东
期刊
读罢本文,笔者脑海中呈现的是一幅以制造业和精明商人著称的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在转型变革时期的生动画卷。  画卷的前景,是清晰可见的眼镜厂、塑料配饰厂、打火机厂3家小型制造型企业,它们努力经营却迫于一个时代的洗牌而苦苦挣扎、濒临破产。  画卷的中景,是中国东部制造业带更多的中小企业,它们面对从房地产到原材料的所有成本的上升,为了生存,企业主通过炒股、炒楼、黑市借贷而极力维持工厂运转和绵薄的利润,它们的工
期刊
提起安康,大家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正龙拍虎”和“邱兴华特大杀人案”,这是使互联网曾经“沸腾”的两件事,给“安康”这个原本有着“万年丰乐、安宁康泰”吉祥寓意的名字蒙上了一层阴影。几年过去了,这两件事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如今人们google安康的关键词不再是“正龙拍虎”,而是“安康旅游”。  笔者在《网络传播》杂志担任编辑和记者期间注意到安康的政府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做的多,说的少。为了探究他们与媒体
期刊